艾略特的高级理论文化是以他的精英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在探讨精英问题时,艾略特甚至反对20世纪广为流行的精英流动理论,坚持精英只能固定在上层阶级中,因此高级文化也就只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实际上是掌握在统治阶级和上层阶级的手中,使之成为上层阶级的特权.面对20世纪更为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艾略特没有赤裸裸地鼓吹精英文化,他采取了迁回战术,企图用文化分层理论在一个民主浪潮高涨的时代里继续维护少数人的高级文化,以期达到使统治阶级的文化控制合法化的目的,用心良苦,手法巧妙,很是富有欺骗性和迷惑性.
在20世纪依旧明确提倡少数人文化的是F. R利维斯.对于20世纪流行的大众文化,利维斯提出了坚定的批判。他认为伴随着大规模生产带来的是标准化和“深度抹平((leveling down) ",引起的是人们廉价的反应,赚取的是人们廉价的眼泪。应该说,他的批判某种程度上确实揭示了大众文化的
负面后果,在急剧变化的社会里,有时确实能够起到警戒世人的作用。但是,利维斯不是积极地面对现实和问题,致力于改善大众文化的质量,而是祭起少数人文化的旗帜。
他在《大众文明与少数人文化》一书的开头就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少数人文化立场:
在任何时代,具有洞察力的艺术欣赏与文学欣赏依赖于极少数人;只有少数人才能够作不经提示的第一手判断(除了简单的和大家熟悉的作品外).能以真正个人的反应并被认可的这种第一手判断的人,虽然人数略多了些,但仍然是很少的少数派……依靠这少数人们,我们才有能力从过去人类经验的精华中得到益处;他们保存了传统中最精巧和最容易毁灭的那些部分……美好的生活以这些语言和习语为基础,没有这些语言和习语,精神的特性就会受到阻碍而变得不连贯,我所说的“文化”指得就是对这样一种语言的 使用[‘](,,,‘).
利维斯自诩他的文化概念源于阿诺德,以示正宗,但稍加留意我们就会明白,他的文化概念并不完全符合于阿诺德的概念。阿诺德强调的是通过了解和研究“曾经有过的最好的思想和言论”去追求整体的完美,利维斯则把文化与“具有洞察力的艺术欣赏和文学欣赏”等同起来,这实际上是把“曾经有过的最好的思想和言论”的范围进一步缩小和专门化为文学和艺术。最后,这种文学文化和文学研究的中心又落到了语言上面。因为通过语言,我们的精神的、道德的和感情的传统才得以传递下去,而最好的语言则保留在文学中:“如果当代的用法不是倾向于提高而是贬低语言的话,那么我们就只能指望文学了,这样才能有希望与我们的精神传统、与‘各个时代精选的经验’保持联系,因为文学中保存了最为精妙优美的语言用法·[4](P103)
显而易见,利维斯的少数人文化中的这个少数人实际上是一个文学少数派,“一个不但能够欣赏但丁、莎士比亚、邓·多恩、波德莱尔、哈代(仅举重要的例子),而且能够认识这些作家最近的继承者的那个少数派”川( P326 ),其职责是保存文学的传统和最优秀的语言能力,为更美好的生活设定标准。利维斯主张以文学少数派作为中心,这部分地是出于对自己个人专业的偏好,是文学研究专门化的结果之一,但更多地是由于社会的变化,尤其是文学研究和文学知识分子在大学和整个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受到的冲击.由于科学研究及其他新兴文化形式(如广播、电影、电视)的挑战,纯粹的文学研究失去了中心的地位,日益走向边缘,曾经有过的荣光和辉煌已成为昨日黄花,它的作用日趋降低,它所代表的传统价值也已失去了耀眼的光环.文学研究者不再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导师和社会生活的指导者和评判者,这是利维斯不愿接受的事实.
在审视了英国精英文化传统之后,雷蒙·威廉斯接着考察的是大众文化。
威廉斯首先检视的是大众的观念。历史地看,英国的大众这个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确定其含义:人口向工业城镇的集中、工人向工厂的集中、“由工人阶级派生出大众行动”。因此,所谓的大众指的是人口的聚集,尤其是工人的聚集,在很大程度上这是英国精英分子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一个概念,是精英们看待人们的一种便利方式,指的是精英们的统治、控制、教诲、取乐的对象,这种大众无异于群氓无赖.这个概念反映了社会的等级差别,它在词义中保留了乌合之众的传统特征:容易受编、反复无常、群体偏见、趣味低级、习惯丑陋.这样一来,大众便成了文化的威胁、对精英文化捍卫者的威胁.因此,在整个精英主义文化观念中,大众一词带有明显的贬义,与之相联系的许多词,如大众文化、大众教育、大众文明、大众传播、大众思想、大众民主……无不带有贬义.这种大众的用法实际上是精英阶层用以证明少数人文化的合法性,维护精英文化和现行体制,对大多数人实行控制的一种手段。对此,威廉斯深表愤怒,并且提出了挑战,他写道:
实际上没有大众;有的只是把人看成大众的那些看法.在一个城市工业社会里,有许多机会使人们产生这些看法.重要的不是重申客观条件,而是个人地、具体地考虑这些条件对我们的思考产生了什么影响,事实当然是,看待其他人的方式已经成为我们这种社会的特征,是为了政治剥削或文化剥削的目的而受到重视的.折衷地看,我们看到的是其他人,许多其他人,我们不了解的其他人.实际上,我们根据某种方便的公式把他们聚合 起来并加以让释,在它的条件中,这个公 式是成立的.但是,我们真正应该检验的 是这个公式,而不是群众。如果我们记住 我们自己也直接被其他人聚合成群,将会 有助于我们进行这种检验。只要我们发 觉这种公式不足以让释我们自己,我们也 可以承认它不足以让释那些我们不了解 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