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谐与冲突:后殖民主义与中国文化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论文关键词:后殖民主义;文化殖民;文化批判

  论文摘要:后殖民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全球意义的文化批判理论,对于整个世界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在其传入我国之后,不可避免的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正确理解后殖民主义思想,发挥其理论的积极作用,并与我国的社会实际相结合,能使我国从文化上更好的应对全球化的进程,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文化保障。

  一、后殖民主义是一种全球意义的文化批判理论

  二战结束后,亚非拉的广大的殖民地国家,纷纷宣布民族独立,从而正式宣告了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结束和其殖民主义的破产。广大殖民地国家重新获得了政治独立和经济自主,但西方的帝国主义国家并未因其殖民主义的破产而放弃对亚非拉国家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上的重新控制和获取世界霸权,而广大亚非拉国家则从各方面积极应对这种挑战。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后殖民主义理论应运而生了。

  什么是后殖民主义?由于分析视角的不同,理论界对于这一概念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而本文将要论述的是现时代后殖民主义影响下的中国,也就是后殖民主义与中国的关系问题。因此,对后殖民主义的概念做出一个比较清晰的界定是十分必要的。

  萨义德的《东方学》标志着后殖民主义的出现。在书中作者详细地论述了东方学这一概念,“我们可以将东方学描述为通过做出与东方有关的陈述,对有关东方的观点进行权威裁断;对东方进行描述、教授、殖民、统治等方式来处理东方的一种机制。简言之,将东方学视为西方用以控制、重建和君临东方的一种方式”。其实东方学就是西方的东方主义话语。书中在对这种话语的范围、结构和再结构以及其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之后,着重是对其做出了强烈的批判,而对这种话语所做的分析以及批判就是所谓的后殖民主义理论。

  后殖民主义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西方的“东方学”中的东方主义话语以及对这种话语的批判。东方主义以东西方关系作为基本框架,是西方学界具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东方”文化研究的一部分,它的公开的和潜在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目的都具有难以消除的殖民性。东方主义表现了西方的一种意识形态意义上的话语霸权,是西方帝国在军事和经济之外的文化殖民的话语表征。二是带有殖民余韵的前殖民地的文化话语以及“本土”学者对这种话语的批判。它对西方的既接纳又排斥的心态,它对科学知识的建构和它的本真化幻想。这是前殖民地文化的一种典型特征。三是西方世界(主要指美国)内部主流话语与非主流话语之间的对立和权力关系以及对这一文化现象的批判。总的来说,后殖民主义理论是一种带有很强意识形态色彩的文化批评理论,它所进行的是“对欧洲帝国主义列强在文化上、政治上以及历史上不同于其旧有的殖民地的差别(也包括种族之间的差别)的十分复杂的一种理论研究”。

  关于后殖民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征,有人曾评价说,“晚近的后殖民批评所呈现出来的不同反响的功能之一是对殖民主义和西方霸权所营造和权力化的知识形式和社会特征进行激进的强有力的反思和重构”。具体来说后殖民主义的理论特征有三个方面:首先,对东西方文化关系的再认识。后殖民主义的兴起,打破了长期以来西方学术界对东西方间文化关系的常规认识,对文化帝国主义进行了解剖和批评,从而开拓出东西方关系特别是文化关系的新视域。其次,文本分析的研究方式。后殖民主义对东西方文化关系的研究,主要是立足于文本分析。在文本研究的过程中,后殖民理论家着重探讨了文化帝国主义视野中东方形象的演变。再次,试图超越民族主义的理论努力。后殖民主义的理论议题从根本上说,是研究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和对立是如何形成的,这种差异和对立是否可以缓解,如何缓解。后殖民理论家对殖民主义历史的考察,意在通过揭露西方殖民者对东方文化传统的扭曲,强调文化领域里平等对话、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重要性。

  正是在这个所谓的全球化时代,西方的文化霸权代替了西方以往对第三世界经济、政治和军事的直接控制,因而与西方文化霸权的对抗就成了“后殖民时代长期政治冲突的内容”。因此,后殖民主义批判理论从一开始就是对西方文化统治和霸权的挑战。对抗的本质就是反对各种形式的话语霸权,消解“西方中心论”,重铸全球化状态下西方与东方、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二、后殖民主义与中国文化的和谐与冲突

  中国作为东方和第三世界的大国,作为曾经的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后殖民主义对于我们的影响有多大呢?我们又是怎样的看待这一理论的呢?后殖民主义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引进中国。这一理论引入我国后,在不同的时期,引起了不少的争论,在一定的范围内产生了影响。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理论界对于后殖民主义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是认为“殖民主义是指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列强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对于弱小、‘落后’民族的一种侵略政策,这种侵略政策往往是以武力征服为表现形式的”;而“后殖民主义所呈现的则是一种温文尔雅的‘绅士风范”’,是“战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对于‘落后’民族和国家所实行的一种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政策”。所以,把后殖民主义和文化相联系以示区别于把殖民主义和武力相联系,成为中国学界的一种共识。后殖民主义所秉承的是殖民主义的“侵略”本性。他们认为我国参与后殖民主义话语实践,其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解构西方霸权,从而摆脱西方的影响和控制。而这种对西方抵制的一个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试图在“本土”文化中焕发出一种与西方话语相抗衡的文化力量。另一种观点则对后殖民主义大加赞赏,对这一理论持欢迎态度,称赞赛义德的《东方主义》为“金刚怒目式的著作”,其作者“俨然成为替第三世界打抱不平的文化斗士”。客观的来说,在对一些后殖民理论家的著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后殖民理论思潮兴起的背景,廓清了“后殖民主义”的不同概念,考察了后殖民主义的理论来源之后,我们发现后殖民理论本身由于各种不同的思想融会在一起,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同时也包含了其本身难以克服和消解的两重性,即,既有消解西方中心的话语霸权的一面,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带有新殖民主义的特征。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解和认识,我们来看待后殖民主义理论在我国所造成的影响。

  不同文化的相互参照、碰撞乃至交融是一个自然的社会历史现象,在当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种文化的交流则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传人是不可阻挡的,不可能人为的将之拒斥于国门之外,必将影响我国的文化发展。由于其理论的两重性,其影响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