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武术成为北京奥运会的特设项目,是中国武术与世界接轨迈出的一大步,但它和中国传统武术到底有多大的关系,对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发展到底能有多大的贡献,仍有待于关注。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武术会随着北京奥运大幕的拉开而被全球关注,中国武术也会因世界媒介的深人演绎吸引更多人的参与,中国武术或许因此而迎来一个欣欣向荣的时期。“武林大会”应该利用这个机会,为中国传统武术争取更大的创新和发展空间,加大对传统武术的关注力度和深度,深人挖掘蕴含在传统武术机体中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寻找有效途径向世人展示传统武术的博大精深,为传统武术的发展积攒人气。同时国家也可以通过对政策的调整和体育资源的调配,逐渐加大对传统武术传播的支持力度,实现传统武术与传媒的有机结合。
3“武林大会”在推广传统武术文化方面的注意事项
传统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核心的身体文化,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武林大会”展现了传统武术的技击魅力,有利于全面继承传统武术,促进武术的和谐发展。作为国家级媒体推出的传统武术比赛栏目它引导着亿万观众对传统武术的认识与理解,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擂台赛在体现传统武术“打”的同时,应加强对比赛的文化包装,将拳种历史、武术礼仪、武德教育等内容融人节目制作之中,彰显传统武术的民族特色,形成具有浓郁的东方文化特色的比武模式。散打运动开展的初衷,是为了全面继承传统武术丰富的技法,但在西化模式的束缚之下,技法过于单一,“武林大会”不能重蹈散打的旧辙,应进一步完善竞赛规则,引导选手挖掘、使用本拳种的技击方法。拳种是传统武术的载体,门派是拳种成熟的标志,在组建拳种培训基地的基础上,成立拳种俱乐部,打破拳种内各流派之间的吵域;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优秀选手,提高赛事质量;选派优秀选手到高校深造,提高选手的竞技水平和文化素养;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从而达到展现不同拳种的风格特色,实现振兴传统武术的目标。百余年来,传统武术现代化是以西方体育为范式而进行的,西化模式既加快了传统武术的现代化转型,但也将其带入另一个现代化的困境。传统武术现代化必须在植根传统的基础上,才能创造新的未来。对“西化”模式的检讨与文化寻根意识的增强,引发了人们对“本土化”模式的关注与探索。我们也应该看到,只有从问题意识出发,才可增加和提高“武林大会”对传统武术传播的价值和功劳。
“武林大会”以“还原真实武林,传承功夫精髓”为宗旨是无可厚非,但长期展示出来的技击、搏杀的价值取向和坚持传统武术技击价值的传播,必然会对青少年形成一种“传统武术是用来打人的一种技术”的错误认识。诚若如此,“武林大会”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初衷就不能得到实现。以传播不同拳种流派文化的“武林大会”更应该把这个平台上展示什么、弘扬什么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注重一些历史的追溯、流派先辈们爱国主义故事的讲述、技术风格的展示为传播的主要内容。我们能否简单地套用对西方体育文化的传播模式和文化研究的理论来衡量和预测传统武术的走向呢?这是我们在赞叹“武林大会”取得成就的同时所必需保留的一丝担忧。传统武术文化有着自身的特点,最佳的传播效果不是表现在外在的技击形式上,它是一个典型的过程传播,是一个需要传播主体和客体共同在这一过程中感受、领略、体悟,才可全面获得其要义的过程文化。“武林大会”要从更宽广的精神层面去挖掘传统武术,在传播中加大文化这个变量,充分利用央视的巨大传播资源去挖掘、阐释传统武术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物质文明的发展,造就了西方文化的霸权,伴随着人类对生命精神的关注,传统武术必将迎来新的腾飞,传统武术在“武林大会”这个平台上的明天将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