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意识古今论析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论文关键词:忧患意识;风险意识;战胜挑战意识

  论文摘要:“忧患意识”乃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之一,它既不是悲观主义也不是厌世主义,而是充满了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其精神积极有为,其内容丰富,影响深远。

  “忧患意识”乃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之一,其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它充斥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

  一、“忧患意识”在道德情操方面的表现

  春秋战国时代,每一个学派几乎都有它们自己的忧乐观。孑L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不注重道德品质的提高,不切磋学问,不按道义的原则去行动,有了过错不能及时改正——这些就是他目睹春秋末期现实状况而产生的忧虑。与“忧”相对的是“乐”。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圆经常看到并且宣扬别人的长处和优点,结交有高尚品格的朋友,踏踏实实地培育自己的德行——这三种情况就是对人有益的快乐。

  孔子的“忧”与“乐”主要指“君子”体现在学业和品行上的高尚情操。他夸赞自己的学生颜回:颜回身居陋巷,生活艰苦,在“人不堪其忧”的状况下能够“不改其乐”,I3实在是贤明的君子!孔子说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些论述发人深省,奠定了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理论基础。孔子对人们的思想感情提出了道德标准,而情感与道德的结合就称之为高尚的情操。对于人的道德情操的重视,正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

  二、忧患意识在人生价值观方面也有表现

  战国时期,当儒家思想发展到孟子的时候,“忧”与“乐”逐渐具有了理论形态,成为儒家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它已经超越了个人道德情操的范围,带有理论的抽象性和普遍性。因此,“忧患意识”便成为对人生价值观的简洁表述。

  孟子从历史中列举出许多有成就的人,旨在说明他们都是从忧患和痛苦中磨练出来的。例如,舜就出身于农家,后来成为一国之君;胶鬲遭遇战乱,以贩卖鱼盐为生,后来周文王重用了他,为周朝做出了很大贡献;孙叔敖隐居在海滨,楚庄王推举他做令尹,创造了很大的政绩。这些事例表明,对于人来说,如果没有“忧患”的磨练,没有失败教训的反思,要培养出刚强的意志和奋发的精神是不可能的。孟子将这些道理升华到人生哲学的高度加以总结,写出了自古以来中国人都熟知的一句名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阁,忧患可以使人生存发展,安乐则能使人沉沦死亡!

  孟子认为,仅仅懂得“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道理还是不够的,有大志的人应当在这个人生哲学的指导下勇于实践,勇于开拓,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为此,孟子说了一段很有教育意义的话:一个人要挑起重担,他的身体和思想都要经受长期的锻炼,饥饿、困乏经常袭来,思想矛盾经常发生,不如意的事经常遇到。只有这样才能坚定他的意志,提高他的能力,使他更加冷静、成熟。

  在孟子看来,人们在“忧患”中磨炼,最重要的是要培育高尚的理想和志向。他把这称之为“浩然之气”或“正气”。但这些又不是天生的,是要靠后天的培育。“正气”的长期积累,才能使人实现自身的价值,并逐渐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高度。可以看出,孟子关于人生价值观的论述,以“忧患意识”作为起点,而“大丈夫”则是力争达到的目标,由此构成了严密的人生哲学体系,在历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三、忧患意识在古代哲学中的渗透

  “忧患意识”作为中国优秀的文化思想遗产,并不是哪一位先哲从他的头脑中猜想出来的,而是深深地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含有哲学理论思维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哲学辩证观有很高的成就,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学派在此领域内都有独特的贡献。例如,道家学派的创始者老子,在《老子》一书中对事物相反相成的道理作了多方面的论述。他的重要哲学命题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反”即朝向相反的方面变化,当事物发展到顶点,它不可避免地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而转化到相反的方面以后,还要再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以便回到原初的状态。因此,老子所说的“反”含有对立转化和返本复初两种含义。老子认为“反”才是事物变化的总规律,人们几乎是无法加以抗拒的。因此,“物极必反”成为中国古代人们熟知的名言。

  古代兵书《孙子兵法》的价值并不限于军事,它也是一部论述哲学辩证观的著作。孙子认为人在“物极必反”的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在战争中,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可以认识并利用事物的辩证规律,制定符合实际的战略战术,从而指挥并取得战争的胜利,由此显示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古代儒家学派称辩证观为“有对”之学,“万物莫不有对”,《易传》就系统地从自然到社会论述了“有对”之学的许多方面。例如,它强调“变革”的重要性,即人们顺应事物的变化趋势,自觉地进行变革。《易传》的名言:“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革命”一词即出自这里。《易传》提醒人们:“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当政者应当居安思危,不可以因表面无事而沉迷安和,只有保持头脑的清醒,谦虚谨慎,踏踏实实地做事,才能长治久安。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