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精神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交织为一体”。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分工不仅使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各种不同的人来分担这一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9l(r3o-})0当年马克思与恩格斯所指称的远古时代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交织为一体”的情况,在走过了巨大的历史轮回之后,在当今产业化的后现代再次出现“交织为一体”的情况。关于这一点,当代著名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美国教授詹姆逊(Fredric J}neson)①提出“两个融合”论:一是文化与经济,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融合;二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的融合。其中他着重讲到第一种融合,因为第二种融合是由第一种融合衍生出来的:“至于文化,说到底后现代性已经具有文化消融于经济和经济消融于文化的特征。因此,一方面,商品生产现在是一种文化现象……你购买商品不仅因为它的直接价值和功能,而是因为它的形象。”(按:指物质商品其性能优势的差别竞争越来越小,而令消费主体获得的审美附加值和精神意义如美善感、成就感、满足感的差别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在商品生产和销售的这种意义上,经济变成了一个文化问题”,“这是一个以审美方式消费的社会”(按:即“体验性消费”社会)。“以上是经济到文化的运动,但也存在着文化到经济的运动,而且是同样重要。”当他分析了美国最庞大的娱乐产业如“百老汇”,最盈利的电影产业如“好莱坞”对全球,尤其是对欧洲的渗透与兼并后,接着说“这里文化已绝对变成了经济”(按:即“文化经济”或“文化产业”)。最后他给出了一个清晰明确的结论: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文化与经济的相融“是后现代的基本特征和全球化的基本构成”。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作为除人口生产之外的人类两大基本生产方式都属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是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是人类“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的生产活动。fiol(}-})而当代产业时代的精神文化生产与物质商品生产相比,除了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概括的那些各自不同的“特殊的生产方式”特征和“自己独立的发展道路”W)(rsoi)之外,在相互渗透相互消融中显现以下几方面的动态特征。
第一,精神文化生产从根本上来说,是观念性的意识形态生产,但又必须以一定的物化商品形态作为载体,才能被消费主体接受和体验。物质商品的生产过程是由物质到物质,即由旧有的物质材料到新的物质形式。而精神文化生产是由原有精神资料通过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不间断地转化为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的新的意识形式的再生产。是“由感情、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Llzl(Pasaa)例如创造新风格的文学艺术作品,发现或传播科学真理的书刊,提倡新风尚的活动项目,以及展示和表演用的各种场馆园地等。它们均以装帧精美的商品包装设计,或以各种价码的票房,为投资者赢得甚至胜于物质商品的高额利润,这种趋势在近10多年越演越烈。例如英国的文化产业年产值已达60()亿英镑,与汽车工业并驾齐驱;美国的电子产业和娱乐产业年产值4001〕亿美元,并占据国际文化市场40%份额,很快便要超过航空航天业产值。
第二,精神文化生产是以符号作为意识的表
达手段创造新的观念世界的生产,但又必须借助传播媒体才能在文化市场上流通。同物质生产以工具作为手段不同,精神生产或以艺术的符号和科学的符号为表达手段,而不同的艺术和不同的科学门类,其使用的符号又各不相同。如文学使用语言,美术使用各种线条、色料质材的造型符号,舞蹈与表演艺术使用形体语言等;科学技术使用文字与数码,影视生产使用镜头的蒙太奇组接符号等。但任何符号都要传达一定的信息,必须借助现代传媒,方能尽量扩大影响力和消费面,从而以规模效应赢取文化产业的高额利润。例如精彩的足球赛,从符号学立场我们可将之看作文化的符号本文,把球员的形体动作和裁判的指令看作是活的形体符号。足球明星被称为“国脚”,就因为它具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国力的游戏象征意义。它除了可观的球场票房外,还可通过向广播电视等传媒出售“转播权”赢取巨额利润,故而“足球文化”成为“体育产业”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第三,精神文化生产是最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但当它被“产业化”时,则表现为个性化与标准化、原创性与复制性的综合。物质生产始终受到物质世界必然性制约,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工具科学化程度的限制,很不自由;而生产力水平和工具科学化水平较高的大工业时代,生产方式群体化,生产工具机械化,生产过程规范化更制约和束缚了主体的个性和创造性,出现了被马克思尖锐批判的“人的异化”,即人失去了个性,失去了“类本质”的现象。L}l(P91-9a)而精神文化生产却始终保持着“精神自律”,表现为“精神个体性的形式”,是“自由的精神生产”。(13l ( P2}a)特别是马克思称之为“真正自由的劳动”的艺术生产,这一特征表现得更为突出。[14)(P113)但当精神文化生产遭遇产业化时代,事情的性质起了变化。精神生产主体的个性自由则仅限于起点、原创、初始阶段:如作家和艺术家的创作构思阶段,演员进人艺术情景揣摸角色的阶段,导演策划一个主题晚会,制片人策划一个影视片的拍摄,或旅游经纪策划一个主题线路,可能都是极有个性和独创风格的。但这些“文化产品”一旦成形,大规模的复制和仿冒将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一切受产业资本实现利润最大化所左右。这里要特别指出,面对庞大的“国家资本”,学者和作家为市场“卖点”改变个人写作风格,艺术家为市场“度身”打造表演风格的做法一定程度上是必然和必须的。而这种做法几年前一度被一些士大夫式的人文学者嗤之以鼻。关于精神文化生产的个人独创和个体自由在产业化中被消解的问题,已有多位国际文化学者论述过。如美国学者李欧梵认同詹姆逊的观点:现代主义所标榜的“作家个人视野,作家的天才,作家和作品本身的震撼力,作家用自己的语言建立,并借以作用于读者的自己的世界等一系列论点,全部被后现代主义理论推翻,在后现代中没有所谓‘独创性’这回事”。r150」另一位同美国学者詹姆逊齐名的英国学者Terry Eagleten,直截了当地把当代文学艺术创作的产业化称为“制造业”,“也是经济基础的一部分”,文学艺术作品“也可以算作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