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镜像 文化工业 批判
[论文摘要]《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为观众呈现了一个融爱情与励志于一体的故事。在这部关于贫民窟、宗教矛盾、等级歧视以及流浪儿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亲情、友情、爱情以及信念等元素,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希望。但是作为对生活的一种“复制”,《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给我们呈现的这一“镜像”犹如一个童话,而童话谢幕之后活生生让人焦酌的现实仍然在无情地延续。这部电影体现了文化工业在特定的情境下对人类清醒认识现实世界的障碍。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由丹尼·博伊尔和洛夫林·坦丹执导,为观众呈现了一个融爱情与励志于一体的故事。在这部关于贫民窟、宗教矛盾、等级歧视以及流浪的故事,围绕着三条线索展开:第一条是杰玛参加“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电视节目现场;第二条是在警察局,杰玛接受警察的审讯,调查他是否在节目中作弊;第三条是主人公对过往经历的回忆。在整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亲情、友情、爱情以及信念等元素,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希望,着实实现了一次梦幻之旅。
影片于2008年11月12日在美国上映。荣获第8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电影音乐等8项大奖。继《阿育王》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影片奖之后,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印度电影终于彻底实现了征服世界观众的夙愿。近年来,印度电影在戛纳等国际电影节上频频获奖,使印度电影逐步摆脱了电影产量巨大,但国际影响力相对较低的现状,《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出现使印度电影真正实现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梦想。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向电影人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民族特色、地域文化能够为地区电影走向世界铺就一条光明之路。以《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为代表,印度电影终于完成了国际化之旅,也顺利实现了印度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输出,这为世界电影的多样化格局作出了贡献,可喜可贺。但是,在高兴之余,不免让人心头掠过一丝隐优:印度电影的成长,的确始终以本民族的文化为基石,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在印度电影的成长道路上,好莱坞的电影体制、经营理念等一步步被移植。印度电影的每一次成长都成了向好莱坞商业电影体制的一次妥协。当印度电影走上世界舞台之时,也是印度电影加人世界文化工业洪流之日。作为一种对生活的“复制”,《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给我们呈现的这一“镜像”犹如一个童话,它依然延续着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文化工业对人类自由认识世界的禁锢。观众沉浸于男主角美梦成真的快感的同时,现实的世界仍然按原有的轨迹行进,“贫民窟”还是“贫民窟”,而“富翁”也不会因这部电影而诞生其中。影片的角色设置、镜头表达、细节描写三个方面呈现了“虚假现实”。
一、现实主义与理想色彩的游离
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映射,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然而不同的角色刻画上又呈现出了不一样的笔触,凸显了影片在现实主义和理想色彩之间的游离以及由此带来的情节的脆弱和内在的断裂性。
艺术来自于对社会现实的悲悯,更是一种对现实的批判。对印度现实的对照和对人物命运的演绎充满了批判色彩。杰玛的故事太过于完美,节目是真实的,现实中赢得大奖的人只有寥寥三四个,无疑都是出身良好、教育背景优良。杰玛出身贫民窟却说着只有上层才会说的英语,回答问题成为富翁,收获美好爱情,这只能是一个完美的童话。相对于杰玛,哥哥萨利姆是对现实的注脚:对杰玛在被挖眼险境中的救助;救出沦为歌妓的拉提卡和黑帮老大的火拼以及最后放走拉提卡成全她和弟弟……萨利姆的生活才是贫民窟里的孤儿应有的生活。杰玛最后圆满的金钱爱情双丰收和萨利姆在铺满钱的浴缸里的饮弹自尽,完美的生活和残酷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警察在本片中是一个特殊的符号,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片头的机场,在仰视镜头中挥舞着棍棒追打小孩形同恶魔;而面对真正的敌人贾韦德,却无比的敬畏和畏缩,形同羔羊;在惨烈的宗教冲突中,灼烧的火人凄惨挣扎的旁边,他们在兀自打牌;在泰姬陵,杰玛被打得精神恍惚……警察是残暴、黑暗、罪恶、和无望的化身。然而唯独审讯杰玛的警察充满良知,他的信任和支持使杰玛重新走上舞台,赢取未来。警察的形象充满了突兀的断裂和刻意为之的脆弱。如果警察稍不相信杰玛,结局就会改写,这也是现实主义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