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资金具有其他(如企业资金、金融信贷、社会其他资金等)经费来源形式无可比拟的大数量、稳定性、长期性等优势,能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长期性、高风险性、对地区长远经济发展具有潜在重大影响力的大型基础研究提供持续大量的经费支持。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以来,国家财政对自然科学基金的投入不断增长,从1986年的8000万元起步已增长到2005年的26.95亿元,项目资助强度稳步提高,增加了政府支出总量,通过促进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为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基础的基础研究,增强了区域科技实力,发挥了科学技术研究的溢出效益。
除了高校科研经费中政府资金持续增长对地区政府财政支出产生的影响外,自然科学基金对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还表现在:科研经费内部支出用于科研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同时也提高了地区固定资产的技术含量。
三、自然科学基金与区域技术创新绩效
区域创新能力最终表现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自然科学基金通过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资助,使其在科研活动中参与知识创造、流动,提升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技术创新环境营造,产生不同的经济绩效,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对经济建设的贡献
科技与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基础研究中取得的大量成果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例如,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培养出转基因杂交水稻并大面积推广,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抗青枯病转基因马铃薯株系的培养,以及转基因羊、转基因试管牛的培养成功,为农业、畜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金融数学研究、油气形成新理论和新方法研究,为解决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新型人工微结构材料和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制备成功以及碳纳米管阵列、超长纳米管和氮化稼一维纳米晶体的制备合成,推动了我国新技术、新材料工业的迅速发展;油储地球物理研究结合我国陆相成油的地质特点,开发出十多种软件包,对深层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融合及其互动作用加快,学科的交叉、渗透和综合越来越受到重视,新学科、新领域不断萌生并呈现出较大的应用前景。以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为例,重大项目解决了众多国家重大工程和工农业生产中关键科学问题,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如“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几个关键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的研究以解决三峡建设中实际科学技术问题为背景,涉及泥沙、通航建筑、岩石高边坡、原材料、水工建筑安全与反馈设计等几个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不仅为三峡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其他水利水电工程也有应用价值,有不少成果己得到应用。又如“化学工程中重大基础研究——传质分离过程与化学反应工程”建立了一系列现代化测试方法和技术手段,广泛采用计算传递学和数学模型化等现代研究方法,在相关领域内得出了若干科学准则、规律,提出了更完善的对过程机理的解释,建立了更有效的数学模型;这些成果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取得了突出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重大项目对于经济建设的贡献统计见表1)。
(二)对社会发展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