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在道德感情上,培养爱的道德情感
这一层面的“爱”是需要道德情感的推动而实践的伦理原则。基督教之爱与世俗道德之爱的区别在于它以“上帝之国”为精神来源和超越性目标并将其升华为无私的爱。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是个体对人或事物深厚真挚的感情,这种情感对一个人的行为和品质的养成十分重要。心中有爱的人充满同情,乐善好施,扶贫帮困,见义勇为,他们爱自己、爱他人、爱世间的万事万物。只有懂得爱的人,才可能为他人和社会奉献爱。爱是人类共同共通的情感,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的重要动因。爱的情感是提升个人和群体的精神最好的原材料,因此,我们学要培养爱的道德情感。而这种情感需要在周围环境中得到稳固和提升。因此,良好的道德文化环境是道德情感最重要的支持力量。应该在现实生活中营造真实感人的环境,通过教育者的爱的情感传递、情绪感染,通过舆论、习俗中携带着的浓郁的爱的情感色彩,来引起人们对爱的道德价值认同、共鸣和向往之情,凝聚起一种力量,指向人的善良与爱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这种爱的情感经验和体验积累多了,人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境界便会一步步向爱的方向发展,使人们的爱的道德情感得到提升和完善。
5、在道德实践上,完善爱的道德修行
这一层面的“爱”的原则强调人的道德修行。基督教伦理强调的是个人的道德实践品行,真诚的爱不仅要靠言语来表达,更要有良好的德行。要完善爱的道德修行,必须在实践中加加强爱的教育,构建“社会—学校—家庭”爱心教育共同体。首先,学校教育要注重爱心教育。在教学中将道德情感教育渗透落实到教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感受到高尚的道德情感熏陶;在了解学生情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的爱心教育目标和内容,探索爱心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充分发挥课外教育活动的承载作用,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参与各种践履爱、体验爱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精神生活;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作用,营造实施道德情感教育的浓厚氛围,使学校成为一个充满爱的世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其次,重视爱心教育的家庭基础。父母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把教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关爱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的情感。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与道德素质,关爱子女,关爱他人,用爱的行动为子女树立良好榜样;同时,要引导孩子从身边的人、事爱起,教孩子爱家人、爱他人,通过日常生活中各种细微的施爱活动培养他们正确的施爱观念;再次,构建一个优化的社会德育环境。利用社会中丰富的爱的教育资源和社会环境对个体道德形成的影响,力求在社会基本价值取向上达成共识,形成爱的道德氛围。
注释:
[1] (德)卡尔.白舍客著.基督宗教伦理学(第二卷)[M].静也,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115.
[2] (德)卡尔.白舍客著.基督宗教伦理学(第二卷)[M].静也,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115.
[3] 姚新中.儒教与基督教—仁与爱的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03.
[4] 姚新中.儒教与基督教—仁与爱的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57.
[5] (德)卡尔.白舍客著.基督宗教伦理学(第二卷)[M].静也,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108.
[6] (德)卡尔.白舍客著.基督宗教伦理学(第二卷)[M].静也,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117.
[7] (德)卡尔.白舍客著.基督宗教伦理学(第二卷)[M].静也,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118.
[8] (德)卡尔.白舍客著.基督宗教伦理学(第二卷)[M].静也,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225.
[9] (德)卡尔.白舍客著.基督宗教伦理学(第二卷)[M].静也,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230.
[10] (德)卡尔.白舍客著.基督宗教伦理学(第二卷)[M].静也,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234.
[11] (德)卡尔.白舍客著.基督宗教伦理学(第二卷)[M].静也,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234.
[12] (美)弗兰克·梯利著.伦理学导论[M].何意,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5.
参考文献:
[1] (德)卡尔.白舍客著.基督宗教伦理学(第二卷)[M].静也,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2] 姚新中.儒教与基督教—仁与爱的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 (德)M·舍勒.爱的秩序[M].林克,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5.
[4] (美)A.麦金泰尔.德性之后[M].龚群,戴扬毅,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