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的和谐发展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论文关键词:和而不同;多元文化;和谐发展
  论文摘要:中国古已有之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和而不同”的理念,既为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和谐发展的理想境界,即多元一体,亦可为文化和谐发展之理路选择,即和谐对话。
  
  多元文化的发展和碰撞,是21世纪世界变化的一个重要趋势。多元文化是文化发展、繁荣的表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我国具有多元文化共存的历史传统,当代中国仍然呈现出多元文化的格局。文化的异质性和个性,决定了文化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全球化的冲击,我国的文化冲突更加突出。如何促进文化的和谐发展,中国古已有之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和而不同”的理念,既可为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和谐发展的理想境界,亦可为文化和谐发展之理路选择。
  
  一、和而不同的价值意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出自《国语·郑语》史伯回答恒公的一段话:“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以调口,则四支以卫体,和六津以聪耳,……夫如是,和之至也。于是乎先王聘后于异姓,求财于有方,择臣取谏工,而讲以多物,务和同也,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王将弃是类也,而与专同,天夺之明,欲无弊,得乎?”①这是史伯与郑恒忪讨论西周社会问题时进行的一番颇具启发意义的哲理阐述。“和实生物”认为性质不同的金、木、水、火配合在一起才能产生出百物;“同则不继”只有一种东西就不能继续下去;“和六津”就能产生悦耳动听的音乐;“和五味”就能产生香甜可口的美味。只有“和”才能生成事物,如果只有“同”的话,事物就能以存在。史伯还将此运用于政治领域,指出“今王”不能容纳多种不同意见,只顾听取与自己相同的看法,这是“弃是类(即和)而专同”,政治必然腐败,社会一定混乱。
  春秋末年,齐国的晏婴与齐景公讨论君臣关系时也提出“和而不同。《左传·昭公二十年》曾记载,齐侯对晏婴说:“唯据与我和夫!”(“据”指梁丘据,齐侯侍臣)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②齐景公告诉晏婴,只有他的梁丘据跟他“和”,晏婴则认为梁丘据亦步亦趋是迎合君王的错误做法,并运用日常生活中的烹调和音乐作比方,提出“和而不同”。从这段话可看出“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所谓“和”,就是不同事物、不同方面同时共存、相互补充、相互调济总体上的和谐。只有将油、盐、酱、醋与鱼、肉放在一起,加上适当的水,用适当的火候来烧,才能做出美味的汤来;音乐是由清浊大小、长短徐疾、哀乐刚柔等多种不同声调组合而成,这就是和。如果只有水,一锅水再加上更多的水,以水济水,还是水,就做不出汤来,这就是同。同即绝对的相同、一致,不允许不同和差异的存在。“和”是保持事物的和谐统一,同则否认差异,强调绝对的同一。
  孔子继承了史伯、晏婴的“和而不同”思想,在《论语.子路》中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他把“和”与“同”作为区别君子和小人的标准之一。孔子认为君子应以和为准则去处理问题,但又不能盲从附和,而是敢于坚持原则,阐述自己的思想和意见,即道德修养好的君子能以自己的思想协调各种矛盾,使一切事情做到恰到好处,处于和谐状态;小人处处盲从附和,做事不讲原则,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即道德修养差的小人却一味盲目苟同,亦步亦趋,人云亦云,而不善于协调。孔子将史伯与晏婴等人的“和而不同”从一般哲理的阐述提升到处世为人的最高准则,在人生哲理上做出了更为精辟的理论创新。
  “和而不同”的思想经后世的发展,由最初作为处世为人的原则,扩大运用于一切人际关系和各种文化相互关系之中,成为一个普遍性的原理,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江泽民同志2002年10月24日访问美国时,曾引用孔子的“和而不同”思想,指出“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③“和而不同”一方面肯定了事物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强调了多样事物间的互补与和谐,主张事物的统一是多样的统一;另一方面强调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的“和”(和谐、融合)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如果一味追求“同”,不仅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反而会使事物衰败。在不同文化传统中应该可以通过文化的交往和对话,在讨论中取得某种共识。“和而不同”的思想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它既可为文化和谐发展的价值追求——多元一体,又可为文化和谐发展之理路选择——和谐对话。
  
  二、文化和谐发展之价值追求——多元一体
  
  现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对“和而不同”的思想作了新阐发,他说到:“在中国古典哲学中,‘和’与‘同’不一样,‘同’不能容‘异’;‘和’不但能容‘异’,而且必须有‘异’,才能称其为‘和’。譬如一道好菜,必须把许多不同的味道调和起来,成为一种统一的新的味道;一首好乐章,必须把许多不同的声音综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统一体。只有一种味道,一个声音,那是‘同’;各种味道,不同声音,配合起来,那是‘和’。”“客观辩证法的两个对立面矛盾统一的局面,就是一个‘和’,两个对立面矛盾斗争,当然不是‘同’,而是‘异’;但却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又是‘和’。”④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