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四位一体 模式创新
  [论文摘要]:按照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构建“学生主体、学校主导、社会引导、家庭协同”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使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面对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新问题、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以为人本”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真正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融为一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进学生。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需要积极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创新新的教育模式、获取新的经验,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马克思曾经说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我们所提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教育观为基础,学校根据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理念,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和影响,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实践活动。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出发,其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塑造人的科学理论依据的。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大学生,是最活跃、最具有生机的青年群体、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第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是高等学校根据党和政府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第四,其根本任务与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坚持“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必要性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目标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是培养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新人的主阵地。随着社会经济政治体制的变革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正处于新的发展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政治信念、道德品质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社会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给我国高等教育对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分配不公、两极分化和社会道德失范,唯利是图,权钱交易,贪污腐败等社会丑恶现象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严重的侵蚀作用,导致价值观念迷失。大学特有的高贵的道德理想、人文素养,逐渐被实用主义、技术主义、拜金主义所取代,大学精神正日渐式微,逐渐失去其作为精神和道德家园的地位。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处在不断改革和发展中,对大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其人格培养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曾任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指出大学“不贵乎有专技之长”,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社会与人文方面的知识,大学应成为一个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为一体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圣地。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要求,在人才素质培养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观,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目标的需要。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正处于迅速发展的科技革命时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现。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由精英型向大众化的转型,无论是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和规模还是大学内部的教学管理模式都面临着变革。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