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千只鹤》对日本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论文关键词] 千只鹤 日本传统文化 继承
[论文摘要]川端康成的小说《千只鹤》从多方面反映了作者对日本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这种继承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对“物哀”的继承,对“风雅”的继承,对佛教禅宗的继承,对自然美的推崇。这种带有创造性地继承增添的小说的艺术魅力,形成了川端文学独特的风格。
川端康成在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给与他的奖状题词是:“旨在表彰您的卓越的感受性,并用您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在川端康成的小说中,虽然也会运用一些现代西方的艺术技巧,但是他的小说所呈现出的主要还是“东方气质”,确切地说是日本大和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本文试以小说《千只鹤》为例,来解读其作品对日本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
一、对“物哀”的继承
日本文学自最古的历史文学著作《古事记》起,就带上了悲哀的情调。日本的“诗经”《万叶集》的风雅的抒情诗,更多的是咏叹恋爱的苦恼和人生的悲哀,这种风雅和悲哀的审美情趣,经过最早问世的物语文学之一的《伊势物语》,发展到《源氏物语》,便形成了日本文学的基本美学观念。“物哀”指的不仅仅是悲哀,悲伤,悲惨,而且还包含哀怜,怜悯,感动,感慨,壮美的意思。
在《千只鹤》中,很多人物都带有悲剧情调。先说太田夫人,她原来是菊治父亲的情人,菊治对他印象并不好。但见了她以后,菊治发现她心地善良,待人十分亲切。近子经常欺负太田夫人,但太田夫人从不愿在背后讲近子的坏话。当菊治将近子胸前有块大痣的事告诉太田夫人时,太田夫人只是毫无反应地说:“为什么要说这些呢,这些事于你有什么相干。”她似乎是受命运的驱使,菊治的父亲去世以后,她把对菊治父亲的爱转移到菊治身上。她对菊治的爱自然而深切,也无法消除内心的罪孽,于是选择了自杀。文子的命运与此相似。文子是个善良单纯的女孩,她用自己“纯洁的悲痛拯救了菊治”,但是自己却由于深重的罪孽感而从菊治眼前消失。这两个女人的故事背后都蕴藏着巨大的悲伤的哀叹,带着深沉而纤细的悲哀性格,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交织着女性对自己悲惨境遇的悲怨。同时作者也将自己的同情,哀怜融化其中,形成一种哀怜的感伤状态。此外,两人还带有壮美的成分,乃至死亡的美。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也是值得同情的,如菊治,菊治的母亲,甚至近子。小说处处流露出感伤的情调:亲人的死去,情感的哀伤,人生的短暂等等。
可以说,“死亡和离别对他忧郁孤独性格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同时也是导致川端文学具有凄切,悲凉格调的重要因素。”
二、对“风雅”的继承
“风雅”也是日本传统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小说《千只鹤》中,作者继承了此传统,同时着力渲染的是“风雅”所包含的风流,好色和唯美的属性,并夸张审美感受中的这种感情因素,把它作为美感的本质,乃至是美的创造。
《千只鹤》是对井原西鹤“好色文学”的继承的发展。当然,好色不是川端创作的目的,其目的是通过好色的描写,探索世相的风俗,掘入人性的深层,进而展现灵与肉的美的结合。小说《千只鹤》中,菊治像小说《源氏物语》的主人公源氏一样,是一个风流的男子。好色一生的源氏被日本近古国学甲苯居宣长比作“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年轻寂寞的菊治与太田夫人和文子的不寻常关系也是可以理解的。菊治与太田夫人,尽管他们的情欲违背了道德的准绳,但他们彼此真心相爱,文子不认为母亲有罪,而认为母亲的死只是他的“悲哀”。在日语中,“悲哀”两字还含有“爱情”与“同情”的意思。菊治也认为“悲哀与爱情是相同的”。因此,太田夫人的死和菊治的乱伦并不是罪不可赦的。菊治的风流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寂和战后日本人的特殊状态。日本战败后的失落感加上他的孤寂造成了他的畸形性格和颓废心理。川端试图超越世俗的道德规范,而创造出一种幻想中的“美”,超现实美的绝对境界。
三、对佛教禅宗的继承
从《千只鹤》,我们可以看出:川端康成继承日本古典传统的“物哀”,“风雅”,又修透着佛教禅宗的影响力,即以“生灭生”的公式为中心的无常思想的影响力,在美的意识上重视幽玄,无常感和虚无的理念。
日本文学早在《万叶集》中就已渗透一部分佛教的无常思想。至近古文学,以《新古今和歌集》、《徒然草》为中心,更重视“心”的表现,以寻求闲寂的内省世界,保持着一种超脱的心灵境界,构成日本近古传统美的主流“幽玄”。
上一篇:汉英翻译中文化意象及处理
下一篇: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