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由传统审美诉求看现代影视文化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论文关键词】:传统审美; 反叛; 周星弛电影
【论文摘要】:中国的影视文化也变的越来越带有商业化色彩,非正统的文化形式大量出现,占有广阔的市场,影视文化走向世俗化,其消遣娱乐功能不断凸现。以传统的审美取向来看现代影视文化,审美表现中超功利的、纯净的、精英的审美取向正在发生着变化。面对这种对传统美学的冲击,以纯审美的眼光对之漠视、否定是不客观的;采取一味认同的态度也不可取,需要的是进行理性的思考。文章就周星弛的电影为例,分析传统审美诉求和现代影视文化的关联。
提到90年代的喜剧电影,便不能不提到周星驰。他的电影以独特的风格被称为"无厘头"电影。无厘头电影疯狂搞笑并且似乎毫无意义,对某些传统和正统观念也不乏嘲弄和颠覆,因此很多研究者将之归入了后现代文化之列。但是具有某些后现代特征的电影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它完全抛弃了传统。而且后现代理论本身还存在着未完成性和争议性。
一、狂欢因子
事实上,周星驰电影仍然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强大影响。周星驰电影被很多人认为是一种对权威的颠覆和对正统的反叛,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他的影片里充满了狂欢的因子。但是狂欢本身具有很大的张力,在嬉笑放荡丑陋粗鄙的背后,它所带来的深层精神感受恰恰是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和自由平等的精神。
周星驰电影中的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镜头语言,都表现出了一种混合杂接的特色。他把学校的语言用在黑道,而把黑道的语言用在学校(《百变星君》)他把中文,英语,粤语夹杂在一起,把说话和歌唱嫁接在一起(《大话西游》)。周是率性而为的,这种对语言使用规则公然的破坏和践踏使周的电影在人群中发展了一种自由亲昵的态度。
在此,我们不妨引进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也许会有个更广阔的视野。巴赫金提出了一个概念:"狂欢式",也即"几千年来全体民众的一种伟大的世界感受。这种世界感知使人解除了恐惧,使世界接近了人,也使人接近了人(一切全卷入自由而亲昵的交往);它为更替演变而欢呼,为一切变得相对而愉快,并以此反对那种片面的严厉的循规蹈矩的官腔;而后者起因于恐惧,起因于仇视新生与更替的教条,总企图把生活现状和社会制度绝对化起来。狂欢式世界感受正是从这种郑重其事的官腔中把人们解放出来"。也就是说,狂欢一直都是人类一种精神现象,它实际上包含了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和平等自由的精神,包含了更新更替的精神,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是快乐哲学和理想精神的体现。
虽然巴赫金探讨的是西方的狂欢节,但对我们仍有启发意义。中国人一直给人"中庸"的面貌,似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境界才是被推崇和值得追求的;但是中国其实也有狂欢的传统,只不过一直被正统文化压抑和掩盖着。而随着近年来对民间文化研究的重视以及人文学科里人类学视野的引进和扩展,很多学者从貌似正经凝重的历史里发现了狂欢的传统,这些传统主要保留在民间的社戏、庙会以及民间的宗教活动中。
这样,我们不禁发现,人类,无论中外,都具有一种狂欢的天性,它所表现的自由和快乐精神正加强了其宣泄功能。而用狂欢理论来重新看待周星驰,似乎更为合理一些。作为人类精神史上的一种状态,"狂欢"无疑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周星驰以他的想象力宣泄了一定阶层对现存秩序的不满,但他毫无疑问无意于打破现存秩序。他所提供给观众的,正是类似狂欢节这样的一个与现实拉开距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欣慰地看到卑微凭借道德的优势战胜高贵,而善永远战胜恶。自由和理想被大书特书,平等精神更是使每个人都感到了被需要和被关心的安慰。周星驰至少在电影里,给了大家一个平等公正和温情脉脉的世界。
二、幽默成分
周星弛的大多电影很幽默,中国人其实是很有幽默感的。"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诗经·小雅·甫田之什·大田》中就有"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的乐观打趣。"幽默"虽然确乎是一个地道的外来词,滑稽却是中国土生土长的。
中国人从来就有滑稽谈谐的传统,从最早的"巫以乐神,而优以乐人;巫以歌舞为主,而优以调谑为主",滑稽从主要是用来调笑的一直到也能益于教化和王政,直至明代 ,市民阶层的兴起使娱乐越来越指向感官层面,当然这也与中国思想史上对"人欲"的重新认识和确立有关。市民阶层的学识素养不高,但审美节奏较快,求新求变成为整个社会的风气;与此同时,一种奢华腐朽堕落的气息开始蔓延。在这种风气下,文人的谈谐或转向玩世不恭,从而掩盖内心因为价值观念的失落而带来的痛苦。晚明时代这种倾向越发明显了,文人对"笑"的道理开始了较为深刻的思考与探索,他们普遍认识到笑具有一种特殊的与官方正统话语相抗衡的作用,具有一种"脱冕"的功用。冯梦龙在《古今笑自序》中写到:"一笑而富贵假,而骄吝忮求之路绝;一笑而功名假,而贪妒毁誉之路绝;一笑而道亦假,而标榜倡狂之路绝。"在这样的笑声中,喷薄而出的是边缘状态中的生命意识,对雅俗文化界限有意识的模糊,以及对官方和中心话语的冲击。然而这笑本身并不
下一篇:论人的符号异化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