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考古学研究热点综述(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近两年,作为“探源工程预研究”“聚落形态反映的社会结构”课题的重点专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在陶寺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钻探和发掘工作。在此前已发现的部分城墙的基础上,全面掌握了陶寺城址的方位和修建年代,特别是对城内的布局有了相当的了解。此城在陶寺文化早期即已兴建,规模为56万平方米。陶寺文化中期,扩建为280万平方米。城内分为仓储区、墓葬区、居住区等。该城址是迄今发现夏代之前规模最大的城址。包括中期高级贵族墓葬、晚期数十个身首异处和惨遭迫害的人骨的发现,表明当时的社会业已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已经进入了早期国家和文明社会。

2 、新砦遗址的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新砦遗址发现较早。前几年的工作主要是为了解决新砦期遗存与河南龙山文化及二里头文化的关系。自探源工程预研究将其设为专题以来,专题的承担者将主要精力放在解决该遗址的布局上。经过艰苦努力,确认该遗址面积为70万平方米。2002年在该遗址的中心部发现了面积不小于1000平方米、约相当于夏代早期的大型建筑基址。2003年,又发现了龙山时期和新砦期的城壕和城墙的墙基。在该遗址周围,发现数个同时期的小型遗址,表明当时这一带存在着以新砦遗址为中心的聚落群。新砦遗址可能是当时的一个政治中心。

3 、夏代都城——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又有新突破

二里头遗址发现于1959年。学术界绝大多数学者认为该遗址为夏代的都城遗址。近两年,该遗址布局方面有重要突破。在遗址的中心区发现了数座宫殿基址,分别建于二里头文化二期、三期和四期,并在宫殿的院落内发现了贵族墓葬。发掘结果表明,在二里头文化二期已经出现了前后三进院落的宫殿,其周围有宽阔的道路。2003年,又在宫殿区周围发现了建于二里头文化三期的宫城墙基和墙外侧的道路。这是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宫城和三进院落的宫殿,从而将我国古代宫城出现的时间由商代早期提早到夏代晚期。

4 、殷墟考古再传捷报

今年是殷墟发掘75周年。殷墟是否有城?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1999年,在殷墟的洹河以北地区,发现了面积达400多万平方米的大型城址。近两年,又在城内发现了二十余座夯土基址,并对其中面积最大的一处进行了大面积发掘,揭露了该宫殿基址的绝大部分,初步搞清了其结构和布局。该城址和宫殿基址的年代为商代中期,早于商王武丁时期。关于其究竟是盘庚所迁之殷,还是更早的商王河檀甲所居之相,尚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5、洛阳汉魏故城发掘新成果——宫城正门阊阖门址结构独特

阊阖门是洛阳汉魏故城宫城的正门。于去年被发掘,简报于今年发表。该城门形制独特。一是城门不是位于城墙之上,而是向内凹入;二是门上部为殿堂式,十分宏伟壮观;三是城门前两侧各有一阙,阙不是建于城墙外,而是建在城墙上。与文献记载的“墙夹巨阙”相吻合;四是城门建于曹魏时期,为探索东汉上阳宫的位置提供了线索。

6、唐长安城太液池的发掘又有新发现

2003年,中日合作对唐长安城大明宫内太液池的发掘取得了新的成果。在池北岸首次发现了连接池北岸和湖心岛的“干栏式建筑”的残留,可能是建在水上的回廊类的遗迹。发掘中还发现了太液池的进水口,从而解决了太液池进水系统的位置和结构。

此外,秦都咸阳阿房宫的勘探试掘、汉长安城长乐宫遗址的试掘、广州南越王宫署的发掘、吉林集安高句丽都城国内城和丸都山城的发掘及一些古墓葬和古代手工业作坊址的发掘等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收获。限于篇幅,不再涉及。

总之,2003年是考古新发现层出不穷的一年,也是考古研究硕果累累的一年。我们期待着在新的一年,中国考古学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