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书·蔡兴宗传》看封建王朝的“废昏立明”(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失败;尚书令徐孝嗣等谋行废立,未及发动,被杀。于是地方起兵便接连不断。首先是江州刺史陈显达发难于寻阳(在今江西),接着是平西将军崔慧景举事于广陵(在今江苏)。这两次起兵虽系陈、崔二人出于自身利益受到威胁而举行,且均失败,但都与整个统治阶级利益一致。崔慧景在起兵前对部下说:“幼主昏狂,朝廷坏乱,危而不扶,责在今日。欲与诸君共建大功以安社稷,何如?”陈显达失败,长史庾弘远被杀时“谓观者曰:吾非贼,乃是义兵,为诸君请命耳”。都是证明。在这之后,雍州刺史萧衍又起兵于襄阳,拥立荆州刺史南康王萧宝融为帝,因为实力较强,东昏侯又进一步丧失人心,在萧衍接连胜利,兵临建康城下之时,城内发动政变,杀东昏侯,地方起兵终于得胜。萧衍进城,见到尚书令王亮说:“颠而不扶,安用彼相”[23]。王亮答曰:“若其可扶,明公岂有今日之举?”这就证明,在他们看来,君主昏暴,本应用合法手段极力劝阻,东昏侯因已不可救药,所以才用地方公开起兵的形式推翻他。
3.通过敌对政权的力量来消灭自己的荒主。这是在宫廷政变、地方起兵条件都不具备情况下,地主阶级不得已而采用的形式。北朝高齐后主昏暴,为北周武帝所灭,便属于这一类。试看周灭齐[24],公元576年十月出师,第二年正月攻入邺都,二月全部灭齐,前后只化了四个月时间。是周军太强,齐军太弱的缘故吗?否!今以一例证之。为抗周军,齐后主至晋阳巡视,畏惧,潜逃回邺,留守晋阳的“王公卿士”便积极推安德王高延宗为帝,曰“王不为天子,诸人实不能为王出死力”。君主一换,士气大振,一度大败周军,几乎活捉武帝。后因与周军兵力相差悬殊,方才失败。可见,北齐将士不是不能打仗,其所以“皆无战心”,后来周军围邺,又出现“朝士出降,昼夜相属”的现象,实际上是对昏暴君主的消极反抗。《北史·儒林·熊安生传》:乃大儒,任齐国子博士,闻周军入,令家人扫门,曰“周帝重道尊儒,必将见我矣”,“俄而帝幸其第”。安生赞美他伐齐是“龚行天罚”,相当于武王伐纣,反映了齐臣民欢迎周军打来消灭暴君的心情。大概就是基于这一考虑吧,魏征在《北齐书》帝纪总论中说:由于后主昏暴,“于是土崩瓦解,众叛亲离,顾瞻周道,咸有西归之志”。后两句见于《诗经》[25],在这里是双关语,“周道”当指周武帝的进步政策,“西归”便是指齐臣民倾心西方即北周。可见,推翻昏暴君主,通过敌对然而进步的政权,确是又一种形式。
以上三点,归纳起来,最主要的是想说明这样一个观点,即封建皇帝不是孤立的,而是地主阶级的最高政治代表,因而他必须保护他阶级的利益,如果违背了这一使命,他的阶级便会想方设法(如通过谏诤等)劝他回头,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直到不得已用暴力“去恶夺弱,迁命贤圣”。《宋书·蔡兴宗传》及有关材料,比较典型而集中地反映皇帝与其阶级的这一关系,对我们研究古代皇帝制度是颇为宝贵的。
3.通过敌对政权的力量来消灭自己的荒主。这是在宫廷政变、地方起兵条件都不具备情况下,地主阶级不得已而采用的形式。北朝高齐后主昏暴,为北周武帝所灭,便属于这一类。试看周灭齐[24],公元576年十月出师,第二年正月攻入邺都,二月全部灭齐,前后只化了四个月时间。是周军太强,齐军太弱的缘故吗?否!今以一例证之。为抗周军,齐后主至晋阳巡视,畏惧,潜逃回邺,留守晋阳的“王公卿士”便积极推安德王高延宗为帝,曰“王不为天子,诸人实不能为王出死力”。君主一换,士气大振,一度大败周军,几乎活捉武帝。后因与周军兵力相差悬殊,方才失败。可见,北齐将士不是不能打仗,其所以“皆无战心”,后来周军围邺,又出现“朝士出降,昼夜相属”的现象,实际上是对昏暴君主的消极反抗。《北史·儒林·熊安生传》:乃大儒,任齐国子博士,闻周军入,令家人扫门,曰“周帝重道尊儒,必将见我矣”,“俄而帝幸其第”。安生赞美他伐齐是“龚行天罚”,相当于武王伐纣,反映了齐臣民欢迎周军打来消灭暴君的心情。大概就是基于这一考虑吧,魏征在《北齐书》帝纪总论中说:由于后主昏暴,“于是土崩瓦解,众叛亲离,顾瞻周道,咸有西归之志”。后两句见于《诗经》[25],在这里是双关语,“周道”当指周武帝的进步政策,“西归”便是指齐臣民倾心西方即北周。可见,推翻昏暴君主,通过敌对然而进步的政权,确是又一种形式。
以上三点,归纳起来,最主要的是想说明这样一个观点,即封建皇帝不是孤立的,而是地主阶级的最高政治代表,因而他必须保护他阶级的利益,如果违背了这一使命,他的阶级便会想方设法(如通过谏诤等)劝他回头,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直到不得已用暴力“去恶夺弱,迁命贤圣”。《宋书·蔡兴宗传》及有关材料,比较典型而集中地反映皇帝与其阶级的这一关系,对我们研究古代皇帝制度是颇为宝贵的。
[1]《宋书》卷七《前废帝纪》史臣论。
[2]《宋书》卷七《前废帝纪》。
[3]以下引文凡不另出注者,均见《宋书》卷五七《蔡兴宗传》及《资治通鉴》卷百三十。
[4]参周一良先生《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华书局,1985年,196页。
[5]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观堂集林》卷十。
[6]《宋书》卷八四《袁顗传》。
[7]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一。
[8]《宋书》卷七六《王玄谟传》。
[9]吴竞:《贞观政要》卷四“尊敬师傅”条。
[10]《历代职官表》卷二四、《文献通考》卷五四职官八。
[11]《清史稿》卷二○○《允礽传》、《历代职官表》卷二六。
[12]《后汉书》卷五七《刘陶传》。
[13]《孟子·梁惠王下》。
[14]《汉书》卷八五《谷永传》。
[15] 参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五宋后废帝一。
[16] 《宋书》卷七《前废帝纪》。
[17]《宋书》卷七七《柳元景传》。
[18]《资治通鉴》卷一三九齐纪高宗明皇帝建武元年。
[19]《南齐书》卷二三史臣论。
[20]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五。
[21]参拙文《略论东晋后期高级士族之没落及桓玄代晋之性质》,载《北京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
[22]参《资治通鉴》卷一四二至一四四齐东昏侯时期各条。
[23]原文见《论语·季氏》。此处指责王亮作为宰相,没有很好地辅助东昏侯,改变其昏暴行为。
[24] 参《资治通鉴》卷一七二至一七三。
[25]《诗经·桧风·匪风》:“……顾瞻周道,中心怛兮……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上一篇:专政、造反和灵魂改造
下一篇:孙坚吴夫人事迹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