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察·赞颂·同情——《聊斋志异》反映的中国农民问题(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皮骨在儿辈乎,寒热仰人,亦无复生趣,不如从我去。”
    原来是老翁心里放不下老妻,怕老妻留在儿辈手里活活受罪,才回来接老妻的,这恰恰反映了农村孤独老人归无所终的无可奈何的凄凉晚境。读了这些话真是令人泣下,凡是农村暮年老亲,又没有孝子顺妇,很少不是遭到如此悲惨境遇的。蒲松龄长期生活在农村,对此深有感触,他在《老翁行》中写道:
    “只养妻弩不养老,分养犹争月晋小。翁媪蹒跚来此家,此家不纳仍喧哗。 及到彼家复如此,嗷嗷饿眼生空花。 严冬犹服复时衣,如丐何往趁食去。……归来破屋如土墟,土苼寒衾三尺短。子舍围炉笑语欢,谁念老翁寒不眠。”在《墙头记》俚曲中也写:“养儿养女苦经营,叫爹叫娘似有情,老后衰残无争养,无人再念老苍生。”
    反映的都是这种冷酷的现实。《耿十八》写“家无儋石”,贫不自给的困窘农民耿十八死后,思妻子改嫁,老母无人赡养的苦难境遇。《牛犊》写一按法交官税,“生平不解争斗”的淳厚老实农民,在野外牧牛,只因不惧虎的牛犊触死了过路的驿马,而被扭送官府,横遭官刑的痛苦遭遇。蒲松龄在写这些农民的凄凉和痛苦时,字里行间浸透着真切的同情。

      (五)农民的保守与落后
    蒲松龄是个讲求实际的鬼神论者,他反对巫祝,憎恶僧道,对农村的愚昧迷信活动也极尽嘲讽。他说僧道是“自己不能受辛苦,爷娘无力养儿孙”,才“剃头留发”,投到寺院来学吹打。山东大旱,僧道说是“朽骨为凶”,他不信,理直气壮,加以反驳:
    “坟中死者痤三载,云此朽骨能为凶……
    破棺碎骸髑髅挂,惨祸地下犹遭逢,
    旱鬼已除旱愈甚,朽骨何罪尔何凶……
    齐鲁被灾八十处,岂有百鬼盈山东……
    莫挽天行陷殊死,哀哉滥听真愚蒙!”
    《击魃行》
    他也相信因果报应,但在《聊斋志异》中表现出的因果报应思想却很复杂,作品中受到因果赏罚的人物,常常是“不以数以理”,关键是人的行动,他往往用因果报应思想来惩罚作恶多端的贪官污吏,从而表现他政治上的爱憎。在《聊斋志异》中对农民的保守、愚昧、迷信、落后思想他也给以批评和嘲讽。
    《毛狐》以志怪手法写一贫困、懒惰、贪心的农民马天荣,二十多岁丧妻,贫不能娶。偶遇一狐仙,相处甚恰,以为狐仙无求不可得,便直援向狐仙索金以济自己的贫困。职是靠自已诚实的劳动来解困,却想靠意外之财来改变自己的因境。狐仙赠白金五六金,尚不知足,又向狐仙求一国色为萋。狐仙答应帮其聘萋,并又赠三金作聘礼。马天荣果迎娶一女,入门一看乃“胸背皆驼,项缩如龟,下视裙底,莲舡盈尺”。马天荣中妄想“落雁沉鱼”之国色,却得驼背大足的蠢陋之女。不思劳作,努力追求,却痴想天上掉下国色天姿,世间哪有如此美事。《牛飞》是写农民的迷信和自私。某农人购一非常健壮的牛,但“夜梦牛生两翼飞去”,醒来以为不祥,怕牛丢失,便拉入市卖掉,用头巾裹卖牛钱缠臂上归来。路见一鹰食残兔,近前,鹰颇驯良。农人便把巾系鹰腿上,用臂架鹰而归,不久,鹰突然腾飞,带巾而去。因梦而卖牛,已是迷信自私,路上又贪拾遗,结果是鸡飞蛋打,两手空空。《蹇偿债》写一“少游惰,不能操农业,家屡贫”,“时无晨炊”的农民,经常向一财主借粮,借钱。死后,托生为财主家的驴,供财主骑坐和使役,后被财主卖掉,其价正值欠资。这便写了农民的愚昧、落后和麻木,欠了财主的债,甘心到财主家做驴做马,来偿债。《邑人》写一农村无赖,此辈是为害乡里,人人讨厌,官府不屑管,村民不敢惹的泼皮滚刀肉。一日,无赖被二人摄去,至市,见屠人悬半猪于架上,二人便极力推挤他。使之身与肉合。
    “屠人卖肉,操刀断割,遂觉一刀一痛,彻于骨髓。”
    原来是无赖作一恶梦,梦中蒲松龄让其受碎割之苦,以警其走自新之路。遭遇虽然奇惨,但可见蒲松龄对农村泼皮无赖的厌恶之情。

   三、深刻地了解农民,真诚地同情农民

    蒲松龄之所以能这样广泛,深入地反映农村生活,塑造多彩多姿的农民形象,就是因为他深刻地了解农民,真诚地同情农民。他一生除三十一岁应朋友孙蕙之邀,去江南宝应县作一年幕宾外,几乎都是生活在农村以“舌耕渡日”。他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但到他时家境衰落了,兄弟分家时,蒲松龄:
    “惟居农场老屋三间,旷无四壁,小树丛丛,蓬蒿满之。 蒲松龄岁岁游学,孺人擞荆榛,觅庸作堵,假伯兄一自板扉,大如掌,聊分内外。”(《述刘氏行实》)
    可见其居室的简陋,家境的清寒。全靠妻子刘氏“食贫衣俭,?中有余蓄……衣食不至冻饿。”其生活只是比穷苦农民好一些,遇到灾年,就更加窘迫,正如他在《寄弟》中所形容的:
    “六月不雨农人愁,骄花健草尽白头……
    尔兄一女三男儿,大者争食小叫饥。
    墨耘笔耕昜(yi)斗粟,凶年行藏安可知?
    伯兄衣不具,仲兄饭不足,
    踌躇兄弟间,倾覆何能顾?
    如登危山悬两索,手不敢移,足不敢楚,稍有不矜持,下陨无底壑。”
    这样的生活境况,使他在思想上与农民就相通了,与农民的爱憎就相近了,尤其对盘剥农民,勒索钱财的贪官污吏的态度,他同农民是完全一致的,并且敢于为民请命,仗义直言。淄川的农民要到德州去交粮税,往返费时,张石年任淄川县令时。由县统一办理,经办费每石粮仅六钱,这本是对农民有益的好事。 后来张石年离任,康利贞任漕粮经承,便勒索农民,随意加重农民负担,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经办费每石粮竟涨至二两一钱,引起农民极大的不满。蒲松龄挺身而出,与康利贞当面理解,款款责问,康利贞不理,蒲松龄不顾七十高龄,去济南告状,惊动了布政司,才将康利贞免职。后来康利贞贿赂了王世贞、谭无竞又要回来,蒲松龄闻听,十分气愤,不顾王、谭二人身居两位,有权有势,去信责问:“敝邑有积蠢康利贞,旧年为漕粮经承,欺官害民,以肥私囊,遂使下邑贫民,皮骨皆空……昨忽扬工而返,自鸣得意,云已得老先生荐书,晚年复任经承矣……请谕吴别加青目,勿使复渭政。”(《与王司寇》)
    “今闻其厚赂显者,荐复其旧任,想一桵人肉而不忘其美,故不惜重金以购之也。老先生出福苍生……但使为猫,勿使为虎,可以改役别科。”(《与张益公同上谭无意进士》)为此,使两位显者,内心极为不快,疾恨在内·蒲松龄同孙慧是青年时代的好朋友,孙蕙为官后,他的族人,仗势欺凌乡民,武断乡曲,农民敢怒不敢言,蒲松龄不顾私交,也不顾朋友难堪,马上写信给孙蕙 ,劝其收敛族人:
    “凡一人望重,则举族之人,多窃 其声灵,以作威作福。力之大者,则把持官府;力之小者,则武断乡曲,甚且族人奴仆、亲戚,亦张我之旗帜,以欺山中之良懦……凡此者,恶虽出于众,怨实丛于一人,故族人不可不收敛也。”(《上孙给蕙书》)
    信中话说得很尖锐,既指出了孙蕙族人作恶乡里,又不客气地指出根于是在孙蕙身上,为此得罪了孙蕙,孙蕙回乡省亲,都不去看看当年的老朋友蒲松龄。官吏催科给农民带来极大的灾难,蒲松龄对此也极为不满,同农民的态度几乎是一致的,
    他在《日中饭》写道:
    “于今盛复旱如此,晚禾未种早禾死。
    到处十室五室空,官家追呼犹未止!
    中儋石已无多,留纳官粮者催科,
    官粮亦完室亦罄,如此蚩蚩将奈何?”
    在《灾民谣》更具体地写了农民宁可卖儿鬻女,也不愿对薄公堂的状况:
     “吏到门,怒且呵.宁鬻子,免风波,
    纵不雨,死无他,勿诉公堂长官呵!”
    在灾害之年,蒲松龄同农民的感情更是息息相通,大旱季节他同农民一样心焦意乱,昼夜难眠;他同农民一样急切地盼风盼雨,一旦下雨了,他同农民一样欣喜若狂:
    “梦醒初闻零雨声,恍疑殊死得更生。
    床头爽气清余睡,坐听高檐滴到明。”
    “松风谡谡雨泷泷,肌骨乍清署气降。
    枕上蕉声听不厌,更移短榻近南窗.”
    (《六月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