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与变化——重新认识历史上的江南农业经济及其变化(5)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型的生产。为了提高土地的合理利用程度,许多农户和村办农场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把原来种植粮食的田地改种蔬菜、水果、饲料作物和某些价值高的优质品种粮食作物,或者兴办较大规模的家畜、家禽饲养场,或开挖池塘养鱼,因此获得了比种粮高得多的产量。为了更合理地利用现有劳动力和农业设施与设备,该县推行农业生产社会化的方针。到1993年,已有86%的村子建立了“标准化农业综合服务站”,为农户提供机耕、灌溉、良种、农药、化肥、农机维修等专项服务,并负责机械插秧、机械直播水稻、新作物品种与新家畜、新家禽品种等新技术的推广。然而,这些被认为是1980年代和1990年代出现的新创举,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早在清代前中期,生产的资本集约化和资源利用的合理化就已经是促使江南农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即使是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也可以从1830年代松江农村有牛人家为无牛人家耕地而“计亩核算”收费和专业服务人员承包农户的灌溉的习惯做法中找到起源。此外,今日无锡县的农业产品的商品率相当高,一些村办农场的粮食商品率已超过95%,而非粮食农产品的商品率还更高。农产品销往外地(主要是上海、苏州等城市)的比例日益增大。这又使我们想起清代江南农业生产外向化的特点。

 

①由于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已转移到农村工业企业中工作.经营田地实际上已成为“副业”。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到农村工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拥有一个发达的农村工业是江南农村经济的最大特点之一。而对于近代西方来说,这是非常陌生的现象。江南的农村工业分布于农村和小市镇,所以在今天又被称为“乡镇企业”。一般来说,与城市工业相比,这些乡镇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较低,生产规模较小。这与清代农村工业的特点也有相似之处。其次,这些企业大都以轻工业(特别是纺织业)为主,女工在职工总数中占有很高的比例。①与此相反,在规模较大的村办农场的职工中,男工却占大多数。这又使人不禁想起清代江南“男耕女织”的情景。到1993年,乡镇企业的产值占该县工农业总产值的88.5%,成为该县经济的最大支柱。这和清代江南许多地方(包括无锡)农村工业生产超过农业、农村人口更多地依靠农村工业为生的情况①,并不是一种巧合。

 

总之,从无锡县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过去”仍然存在于“现在”之中,历史仍然在延续,江南仍然是江南。由于今日江南农业经济近代化中的主要传统因素大多源自清代前中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离开了清代的变化,就很难想象今日江南农业经济的近代化。

 

今日江南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我们历史学者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过去、重新评价过去的良机。费维凯(Albert Feurwerker)在1992年美国亚洲学会的主席演讲中,号召在关于中国过去和现在的经济的研究中,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准确地估量、描述和分析。③而这又需要我们在理论和方法上努力追上社会科学的发展。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许多理论,实际上是建立在19世纪的社会理论的基础之上的,而正如王国斌所说。“19世纪的社会理论,在许多方面已不再可信。在我们修正社会理论时,如何解释历史与文化,对于许多学者来说,是一个长期的挑战。这一挑战将还一直延续至21世纪”④。而西方中心论正是19世纪西方社会理论的核心之一。因此,在21世纪中,我们必须更加努力去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新理论和方法。梁启超在《新史学》中说:“夫所以必求其公理公例者,非欲以为理论之美观而已,将以施诸实用焉,将以贻诸将来焉。”虽然梁氏所说的“实用”主要是指史学的社会功能,但是如果将其理解为史学研究的实践,那幺我们可以说在100年前梁氏提出的问题在今天依然颇有深意。

——————————————

①在一些乡镇企业中,本地和外地的女工,占了职工的大多数。

②如林则徐说,在1840年代江南东部苏、松两府的许多地方,“男妇纺织为生者,十居五六”(林则徐:《太仓等州县卫帮续被歉收请缓新赋折》,收于《林文忠公政书》“江苏奏稿”卷二,北京:中国书店,1991年重印本)。

③Albert Feurwerker: Presidential Address: (Questions about China' s Early Modern Economic Hisnory that I Wish I Couid Answer, in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Ann Arbor), vol. 5, no. 4。

④                     王国斌:《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中译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3页。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