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与欲望表达(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文学对话中来寻求它的实验方向。本书把它们定位为"欲望表达",也不只是为了迁就关于贾平凹《废都》的探讨,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期的先锋小说,确实有相当强的语言表达欲望,那种对语言表意策略的极端性发挥,对叙事方法的狂热探索,以及它们热衷于表现的那些主题,如历史颓败、性、暴力、逃亡等等,都可视作一种泛欲望主题。
             "先锋派"这种说法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尴尬,这不只是大部分的先锋派对这种指称嗤之以鼻,更主要的在于,那些具有先锋性的实验行为过于短暂,它们象流星一样划过麻木的天空,连痕迹都没有。先锋派大多数人都有迅速适应市场的本领和算计版税的智慧,他们乐于作为一个常规作家顺应潮流,但这确实给我们谈论历史带来困窘。现在,当我面对这些谈论,好象在谈论另一群人,另外一些作品,如有隔世之感。但不管如何,那个时期的文学做出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不管是作为过渡还是转折,它在当代文学史上都留下精彩的一笔。
       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被压抑的欲望的表达,同时也是对某种渴望和想象的唤起。这就是人们的精神生活依赖文学的根本原因。在平静自足的社会中,文学无须再扮演号角和鼓手的角色,它的主要功能是给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提供一个渲泄的空间。在这一意义上,"欲望表达"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正是因为文化的整合功能不再起决定作用,在多元文化分离的空档,各种压抑不住的欲望就以不同的方式涌溢而出。欲望表达的合法化,如何获得艺术表达的合理性,  这就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的美学问题。本书分析了贾平凹的《废都》,也许我在某种程度上运用了一些解构主义的手法,对这部作品的内在矛盾进行揭示。我要阐述的是,这部作品最初的动机是试图写作一部知识分子精神颓败史,但它又转变为一部个人的欲望记忆,再进一步又变成对古籍的重温――我关注这里面的逻辑关系之间的连接方式和断裂。事实上,这种连接方式和断裂在相当多的作品,甚至在相当多的优秀作品那里都存在。解构批评的方法之一就是去发掘那些人为的修辞如何无法建构一个整体,相反,它们可能促使更严重的文本分裂。我知道这种批评方式似乎对作品过分苛刻,它回避了在价值判断上评判一部作品的优劣,它容易给人造成这种错觉,似乎被读解的作品糟糕透顶。我想这是对解构批评的误解,解构批评总是习惯于拿那些名著或经典性作品开刀,其前提不是要贬抑被解读作品的价值,而是要打破经典名著的神秘性和权威性。正如我对《废都》的读解一样,没有理由认为这是一部在艺术上多么糟糕的作品,恰恰相反,我始终认为相对同时期的那些优秀作品,在艺术上,《废都》绝对属于上乘。我要做的仅仅是:贾平凹被命名为纯文学最后一位大师,它写作的《废都》所包含的内在矛盾,这些矛盾是如何导致文本修辞结构破裂的。同样,我批评过的《白鹿原》也可作如是观。  


           关于"多元文化和欲望表达"这一主题,我知道我在做难以表达的表达,某些无法言说的东西使我们理屈词穷;而对难以表达的表达几乎构成我这些年表达的唯一理由,这确实是我的根本困境。我同样不知道,我的这一困境是"多元文化"的佐证,还是它的反讽?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