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英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阿英是继胡适和鲁迅之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开拓者,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有计划、有系统地研究近代文学。阿英是在近代文学研究的拓荒期用力最勤、成果最多、贡献最大的一位著名的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专家。赢得了近代文学研究界极大的尊敬。
一
阿英的近代文学研究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资料的整理与出版;二是编写书目;三是研究论著。下面依此顺序略加叙述。
(一)编辑与出版中国近代文学资料。
近代文学的下限距离今天还不足一个世纪,但由于学界对这段文学研究的忽视,近代文学研究资料的缺乏已成为研究中最大的困难。近代文学研究资料有三大特点:量大、分散,且多未整理,这点和古代文学资料的固有基础和生存状态不同。古代文学由于研究历史长,关注的人多,资料积累比较丰富,总集、全集、别集都有出版,也较容易找到。近代的情况则大不相同,许多作家的文集从未出版过,即使已经刊刻的,有些今天也已很难看到,而大量的小说、戏曲、诗歌、翻译文学的文本又散布在数百种报刊杂志上,查找、搜集、整理的难度是很大的。为解决此困难,阿英先后编辑了《近代反侵略文学集》和《晚清文学丛钞》两套丛书。前者包括《鸦片战争文学集》、《中法战争文学集》、《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庚子事变文学集》、《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和已整理未刊行的《中国近代反侵略文学补编》,后者包括小说戏曲研究卷、说唱文学卷、小说四卷、传奇杂剧卷、域外文学译文卷、俄罗斯文学译文卷,此外尚有已编好未出版的文学论卷、诗词卷、散文与杂文卷,全部《丛钞》共12卷,500多万字。加上《中国近代反侵略文学集》,阿英编辑近代文学作品约800万字。
(二)编写近代文学书目。
阿英也是一位著名的藏书家。他编写的书目,很大一部分是据自己的藏书完成的。这样编出的书目和一般的参考、综合前人的书目或著作而编的书目大不相同。这样的书目至少有两大优点:一是因材料大多有实物目验,保证了书目的可靠与准确;二是有藏书参照,在甄别、分类和记载版本情况方面会避免很多想当然的错误。比如成书于上世纪40年代、50年代正式出版的《晚清戏曲小说目》是研究近代小说和戏曲的必备参考书。该书收晚清戏剧161种,晚清小说1070种(创作小说462种、翻译小说608种),1957年又出增补本,收创作小说478种,翻译小说629种,计1107种,较前增补37种。这个书目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对于一般近代文学研究者具有引路人的作用,许多研究近代小说和戏剧的人都是据此书来搜集资料、开展研究工作的,其历史贡献不可抹煞。当然,从今天看,这个书目有很大的局限。第一,书目标明“晚清”,作者所搜集文学作品的时限是光绪元年(1875)至辛亥革命(1911)。这就无法涵盖整个近代(1840-1919),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过去学界有个错觉,以为近代小说的繁荣主要是在晚清时期,民国之后无成绩可言。从现有能搜集到的材料看,这是不正确的。1912年后,创作小说和翻译小说较之1911年前均成上升趋势,其数量明显增多。1907年,1908年是晚清小说数量最多的两年,而1915年的创作小说和翻译小说均是以上两年的六倍和两倍,据日本樽本照雄《新编清末民初小说目录》统计,1907年、1908年创作小说分别是191、251种,翻译小说分别是197、151种,而1915年创作小说为1549种,翻译小说344种。第二,《晚清戏曲小说目》与上世纪90年代日本樽本照雄编的《新编清末民初小说目录》比较,前者漏收的作品很多。不说后者总收入量较前者多了近10倍,《新编清末民初小说目录》收创作小说7466种,翻译小说2545种,共10011种;即使就二者对应的晚清部分来说,后书所收也接近前书的三倍。第三,阿英的《晚清戏曲小说目》在搜集作品时,对发表在近代报刊上的小说有所忽略,这并不是说阿英不知道近代报刊上载有大量的小说(包括创作小说与翻译小说),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近代小说的主要传媒是报刊这一新的理念。在评论阿英的近代文学研究时,我指出《晚清戏曲小说目》的几点局限,旨在说明学术的发展对前贤的超越,决无苛责该书目之意。
阿英还编辑过《晚清文艺报刊述略》,这是阿英编著的另一本书目性质的著作。全书包括《晚清文学期刊述略》、《晚清小报录》和《辛亥革命书征》三种。前二种是研究近代文艺报刊的重要参考书,后者是研究辛亥革命历史、政治、思想、文化、(包括文学)的重要书目,都很有学术意义和史料价值。
《晚清文艺期刊述略》介绍了近代主要的文学期刊24种,在这24种文学期刊中,既有号称近代四大小说杂志的《新小说》(1902)、《绣像小说》(1903)、《月月小说》(1906)和《小说林》(1907),也有一般人不常见的小说杂志如《小说世界》(1907)、《竞立社小说月报》(1907)、《新小说丛》(1907)、《扬子江小说报》(1909),还介绍了近代最早的三种文学期刊《瀛寰琐记》(1872)、《四溟琐记》(1875)和《寰宇琐记》(1876),以及一种私人创办的最早的小说刊物《海上奇书》(1892)。前三种均系《申报》的副刊,三种副刊接踵而生,从1872年起前后相继5年,共出版52期,后一种是韩子云创办的以刊登个人创作为目的的第一份专门的小说期刊。阿英的《晚清文学期刊述略》虽然搜集的文学期刊并不全(据祝均宙、黄培玮辑录的《中国近代文学报刊概览》,近代有文艺杂志133种);但对研究近代文学期刊,以及它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晚清小报录》收近代小报26种,并详细介绍其出版概况、内容及其特点,此文和上面《晚清文学期刊述略》一样均是国内最早专门介绍文学期刊和小报的文字,极具参考价值。建国后许多有关研究近代报刊的文章和书目,大多是依据阿英所提供的这两种材料而增补编辑的。
此外,阿英所编的书目尚有:《近代国难史籍录》、《中英鸦片战争书录》、《太平天国书录》、《甲午中日战争书录》、《庚子八国联军战争书录》、《清末小说杂志略》、《国难小说丛话》等。
这些书目,有些虽然不是全文学的,但其中不少是属于文学或与文学有关的。因此,它们对于从事近代文学研究的人省了许多探求资料的功夫,仍然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三)近代文学研究论著。
阿英研究近代文学的论著很多,论述内容也很广泛,其主要的研究客体大体包括在以下三种著作中:一是《晚清小说史》;二是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小说闲谈四种》(包括《小说闲谈》、《小说二谈》、《小说三谈》、《小说四谈》);三是1981年三联书店出版的《阿英文集》。
《晚清小说史》是阿英关于研究晚清小说的一部专著。该书写于上世纪30年代,1937年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后经修改,1955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重印了这个本子。该书共十四章,第一章:《晚清小说的繁荣》,对晚清小说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晚清小说繁荣的原因,以及小说报刊、小说理论、小说内容及形式的特点等等方面作了钩玄提要的论述。第十三章,论述清末小说的末流,第十四章讲翻译小说。其中第二章至第十二章,作者以小说题材进行分类论述,旨在说明晚清小说内容的丰富、反映社会面的广阔,以及与近代现实生活的关系。全书涉及的晚清小说200余部,对其中的50余部作品进行了阐释和评论。纲目清晰,论述简明,在对晚清小说缺乏了解与研究的情况下,阿英《晚清小说史》的出版,尤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成为学习和研究近代小说的人的必备参考书。在国内外学术界均有相当的影响。1939年德国汉堡《亚洲周报》选择第一、第二章,题名《中国晚清小说史》,1979年又有日译本问世。
此外,阿英在《
一
阿英的近代文学研究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资料的整理与出版;二是编写书目;三是研究论著。下面依此顺序略加叙述。
(一)编辑与出版中国近代文学资料。
近代文学的下限距离今天还不足一个世纪,但由于学界对这段文学研究的忽视,近代文学研究资料的缺乏已成为研究中最大的困难。近代文学研究资料有三大特点:量大、分散,且多未整理,这点和古代文学资料的固有基础和生存状态不同。古代文学由于研究历史长,关注的人多,资料积累比较丰富,总集、全集、别集都有出版,也较容易找到。近代的情况则大不相同,许多作家的文集从未出版过,即使已经刊刻的,有些今天也已很难看到,而大量的小说、戏曲、诗歌、翻译文学的文本又散布在数百种报刊杂志上,查找、搜集、整理的难度是很大的。为解决此困难,阿英先后编辑了《近代反侵略文学集》和《晚清文学丛钞》两套丛书。前者包括《鸦片战争文学集》、《中法战争文学集》、《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庚子事变文学集》、《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和已整理未刊行的《中国近代反侵略文学补编》,后者包括小说戏曲研究卷、说唱文学卷、小说四卷、传奇杂剧卷、域外文学译文卷、俄罗斯文学译文卷,此外尚有已编好未出版的文学论卷、诗词卷、散文与杂文卷,全部《丛钞》共12卷,500多万字。加上《中国近代反侵略文学集》,阿英编辑近代文学作品约800万字。
(二)编写近代文学书目。
阿英也是一位著名的藏书家。他编写的书目,很大一部分是据自己的藏书完成的。这样编出的书目和一般的参考、综合前人的书目或著作而编的书目大不相同。这样的书目至少有两大优点:一是因材料大多有实物目验,保证了书目的可靠与准确;二是有藏书参照,在甄别、分类和记载版本情况方面会避免很多想当然的错误。比如成书于上世纪40年代、50年代正式出版的《晚清戏曲小说目》是研究近代小说和戏曲的必备参考书。该书收晚清戏剧161种,晚清小说1070种(创作小说462种、翻译小说608种),1957年又出增补本,收创作小说478种,翻译小说629种,计1107种,较前增补37种。这个书目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对于一般近代文学研究者具有引路人的作用,许多研究近代小说和戏剧的人都是据此书来搜集资料、开展研究工作的,其历史贡献不可抹煞。当然,从今天看,这个书目有很大的局限。第一,书目标明“晚清”,作者所搜集文学作品的时限是光绪元年(1875)至辛亥革命(1911)。这就无法涵盖整个近代(1840-1919),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过去学界有个错觉,以为近代小说的繁荣主要是在晚清时期,民国之后无成绩可言。从现有能搜集到的材料看,这是不正确的。1912年后,创作小说和翻译小说较之1911年前均成上升趋势,其数量明显增多。1907年,1908年是晚清小说数量最多的两年,而1915年的创作小说和翻译小说均是以上两年的六倍和两倍,据日本樽本照雄《新编清末民初小说目录》统计,1907年、1908年创作小说分别是191、251种,翻译小说分别是197、151种,而1915年创作小说为1549种,翻译小说344种。第二,《晚清戏曲小说目》与上世纪90年代日本樽本照雄编的《新编清末民初小说目录》比较,前者漏收的作品很多。不说后者总收入量较前者多了近10倍,《新编清末民初小说目录》收创作小说7466种,翻译小说2545种,共10011种;即使就二者对应的晚清部分来说,后书所收也接近前书的三倍。第三,阿英的《晚清戏曲小说目》在搜集作品时,对发表在近代报刊上的小说有所忽略,这并不是说阿英不知道近代报刊上载有大量的小说(包括创作小说与翻译小说),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近代小说的主要传媒是报刊这一新的理念。在评论阿英的近代文学研究时,我指出《晚清戏曲小说目》的几点局限,旨在说明学术的发展对前贤的超越,决无苛责该书目之意。
阿英还编辑过《晚清文艺报刊述略》,这是阿英编著的另一本书目性质的著作。全书包括《晚清文学期刊述略》、《晚清小报录》和《辛亥革命书征》三种。前二种是研究近代文艺报刊的重要参考书,后者是研究辛亥革命历史、政治、思想、文化、(包括文学)的重要书目,都很有学术意义和史料价值。
《晚清文艺期刊述略》介绍了近代主要的文学期刊24种,在这24种文学期刊中,既有号称近代四大小说杂志的《新小说》(1902)、《绣像小说》(1903)、《月月小说》(1906)和《小说林》(1907),也有一般人不常见的小说杂志如《小说世界》(1907)、《竞立社小说月报》(1907)、《新小说丛》(1907)、《扬子江小说报》(1909),还介绍了近代最早的三种文学期刊《瀛寰琐记》(1872)、《四溟琐记》(1875)和《寰宇琐记》(1876),以及一种私人创办的最早的小说刊物《海上奇书》(1892)。前三种均系《申报》的副刊,三种副刊接踵而生,从1872年起前后相继5年,共出版52期,后一种是韩子云创办的以刊登个人创作为目的的第一份专门的小说期刊。阿英的《晚清文学期刊述略》虽然搜集的文学期刊并不全(据祝均宙、黄培玮辑录的《中国近代文学报刊概览》,近代有文艺杂志133种);但对研究近代文学期刊,以及它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晚清小报录》收近代小报26种,并详细介绍其出版概况、内容及其特点,此文和上面《晚清文学期刊述略》一样均是国内最早专门介绍文学期刊和小报的文字,极具参考价值。建国后许多有关研究近代报刊的文章和书目,大多是依据阿英所提供的这两种材料而增补编辑的。
此外,阿英所编的书目尚有:《近代国难史籍录》、《中英鸦片战争书录》、《太平天国书录》、《甲午中日战争书录》、《庚子八国联军战争书录》、《清末小说杂志略》、《国难小说丛话》等。
这些书目,有些虽然不是全文学的,但其中不少是属于文学或与文学有关的。因此,它们对于从事近代文学研究的人省了许多探求资料的功夫,仍然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三)近代文学研究论著。
阿英研究近代文学的论著很多,论述内容也很广泛,其主要的研究客体大体包括在以下三种著作中:一是《晚清小说史》;二是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小说闲谈四种》(包括《小说闲谈》、《小说二谈》、《小说三谈》、《小说四谈》);三是1981年三联书店出版的《阿英文集》。
《晚清小说史》是阿英关于研究晚清小说的一部专著。该书写于上世纪30年代,1937年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后经修改,1955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重印了这个本子。该书共十四章,第一章:《晚清小说的繁荣》,对晚清小说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晚清小说繁荣的原因,以及小说报刊、小说理论、小说内容及形式的特点等等方面作了钩玄提要的论述。第十三章,论述清末小说的末流,第十四章讲翻译小说。其中第二章至第十二章,作者以小说题材进行分类论述,旨在说明晚清小说内容的丰富、反映社会面的广阔,以及与近代现实生活的关系。全书涉及的晚清小说200余部,对其中的50余部作品进行了阐释和评论。纲目清晰,论述简明,在对晚清小说缺乏了解与研究的情况下,阿英《晚清小说史》的出版,尤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成为学习和研究近代小说的人的必备参考书。在国内外学术界均有相当的影响。1939年德国汉堡《亚洲周报》选择第一、第二章,题名《中国晚清小说史》,1979年又有日译本问世。
此外,阿英在《
上一篇:论中国人之中华文化本体
下一篇:明刻本《郡县释名》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