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与云梦泽(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如上所述,说明了先秦云梦泽三部分:沔北部分在战国中期以前已由泽变成了土,江陵竟陵之间杨水两岸部分约在西汉后期填淤分割为路白、东赤、船官、女观等湖,华容东南的主体部分则在渐次东移之后,终于也在东晋南朝时变成了大沪、马骨、太白等湖和许多不知名的陂池。叫做云梦泽的那个古代著名泽薮,其历史可以说至此已告结束.现在让我们再简单阐述一下云梦泽主体部分在云梦泽这一名称消失以后的演变过程。

南朝时代,江汉之间以大浐、马骨二湖为最大。《初学纪》七引盛弘之《荆州记》:“云杜县左右有大浐、马骨等湖,夏水来则渺漭若海。”《水经沔水注》:“沔水又东得浐口,其水承大浐、马骨诸湖水,周三四百里;及夏水来同,渺若沧海,洪潭巨浪,荥连江沔。”大浐湖约在今沔阳县西境,马骨湖约相当于今洪湖县西北的洪湖。此外又有太白湖,位于今汉阳县南,《水经注》里虽然没有提到周围有多少里,从《江水注》、《沔水注》两处都要提到它看来,应该不会小。

到了唐代,大浐、太白二湖不再见于记载,马骨湖据《元和志》记载则“夏秋泛涨”虽尚“淼漫若海;春冬水涸,即为平田,周迥一十五里”,面积与深度都已远远不及南朝时代。

    到了宋代,连马骨湖也不见记载了。①南宋初期陆游自越入蜀,范成大自蜀返吴,在经过今湖北中部时,舟行都取道于沌,躲开自今武汉至监利间一段大江之险。这条沌所经流之地,正是古云梦泽的东部,《水经注》中马骨、太白等湖所在,今监利、洪湖、沔阳、汉阳等县之地。二人经过这里时正值夏历八九月秋水盛涨时节,但在二人的记程之作《入蜀记》和《吴船录》中,都绝没有提到有什么巨大的湖泊。而在自东西行进入沌口(今汉阳东南沌口)不远处,“遂无复居人,两岸皆葭苇弥望,谓之百里荒”(《入蜀记》);“皆湖泊茭芦,不复人迹,巨盗所出没”(《吴船录》);自东而西入沌后第四日,“舟人云:自此陂泽深阻,虎狼出没,未明而行,则挽卒多为所害”(《入蜀记》);“两岸皆芦荻,……支港通诸小湖,故为盗区”(《吴船录》)。据程途估算,百里荒应为太白湖故址,第四日后所经行的陂泽深阻处应为马骨湖故地。由此可见,南朝时那些著名大湖,至是已为葭苇弥望,荒无人烟的沼泽地所代替。继云梦泽名称消失之后,连大面积的水体也都不存在了。

 

云梦与云梦泽

 

————————

  《舆地纪胜》復州下有马骨湖条,文字与《元和志》全同,显然是从《元和志》抄下来的,不是当时的情况。《寰宇记》中已不见马骨湖而有一条马骨坂,更可证入宋马骨湖已悉成平陆。又《舆地纪胜》汉阳国下有“太白湖,在汉阳县西南一百二十里,”亦当录自前代地志。否则不应不见于《元和志》、《寰宇记》、《入蜀记》、《吴船录》。

 

    可是,这种陆地逐步扩大,水面逐步缩小的地貌变迁趋势,却并没有在自宋以后的江汉之间继续下去。根据明清两代的记载和舆图,这一地区的湖泊不仅为数很多,其中有的面积还很大。相当于宋代的百里荒故地,在明代和清初又出现了一个周围二百余里的太白湖,春夏水涨,更与附近一些较小湖泊连成一片,是当时江汉间众水所归的巨浸(《方舆纪要》、《清一统志》引《汉阳府志》)。到了十八世纪中叶的乾隆《内府舆图》里,太白湖改称赤野湖,周围还有一百二三十里。赤野湖之西,在今沔阳西境有白泥、西、邋遢等湖,周围各有数十里。在今洪湖县南境又出现了自西至东,首尾连接的上洪、官、下洪三湖,面积不大,东西约六七十里,南北十里左右。又百余年后到了十九世纪后期的光绪《湖北全省分图》里,太白湖又基本消失了,只剩下几个周围不过十里左右的小湖,而洪湖竟又扩大成为一个和今图差不多的周围不下二百里的大湖。至今在江陵以东江汉之间这几个县里,除洪湖外,仍然还存在着许许多多小湖泊。其中如洪湖一县,湖泊面积竟高达占全县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五,湖泊之外,陆地中还夹杂着许多旱季乾涸,雨季积水的低洼区。所以合计全区水体总面积,大致决不会比千年以前的宋代小,比之二千数百年前的云梦泽全盛时代,虽然要小得多,但也只是相差几倍而已,而不是几十倍。

    二千多年来江汉间古云梦泽区的地貌变迁过程,略如上述。把这种变迁过程和该地区的地质地貌因素结合起来,可以看出变迁的规律大致是这样的:

    大江和汉水的含沙量都很巨大,历史时期随着江汉上游的逐步开发,江汉所挟带下来沉积在江汉盆地上的物质也与日俱增,所以总的趋势是水体逐渐缩小,陆地逐渐扩展。但是,江汉地区的近代构造运动是在不断下降。这一因素抵消了一部分泥沙堆积的造陆运动,所以水体缩小陆地扩展这种趋势并不是发展得很快的,也并不总是直线发展的。有时在局部地区甚至会出现相反的现象,即由陆变水,由小湖变大湖的现象。有些地区还会出现由水变陆,又由陆变水,由小湖变大湖,又由大湖变小湖反复多次的现象,太白湖地区和洪湖地区便是两个很好的例子。这两个湖在战国两汉时都不在云梦泽范围内,在长江左岸泛滥平原内。南北朝时出现了太白湖,到宋代消灭,明清时再度出现,近百年来又归消灭。近年来在洪湖内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和宋代遗址,说明在那些年代里是陆地,而在南朝时这里却是渺若沧海的马骨湖所在,在近代又是极为宽阔的洪湖所在。

长江含沙量一般说来与日俱增,但其在荆江段的泛滥排沙则有时主要在北岸,有时主要在南岸,这对于江汉之间的地貌变迁影响极大。自宋以前,荆江段九穴十三口多数都在北岸,洪水季节水沙主要排向北岸,所以古云梦泽区的变迁倾向主要是水体的缩减,陆地的扩张,而同时期在大江南岸的洞庭湖区则由于下降速度超过填淤速度,相应地便由战国两汉时期夹在沅湘之间一个不很大的面积,扩大到《水经注》时代的周围五百里,更进一步扩大到宋代的周围八百里。元明以后,北岸穴口相继一一堵塞,南岸陆续开浚了太平、调弦、藕池、松滋四口,荆江水沙改为主要排向南岸,由四口输入洞庭湖。自此洞庭湖即迅速填淤。北岸江汉间则由于来沙不多,淤积速度赶不上下沉速度,以致近数百年来,水体面积又有所扩展。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