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隋唐时期我国田园诗的产生和发展(6)(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2
他诗词皆工,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他有一首《烧歌》:
    “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
    微红久如灭,短焰复相连。
    参差向岩石,冉冉凌青壁。
    低随回风尽,远照檐茅赤。
    邻翁能楚言,倚锸欲潸然。
    自言楚越俗,烧畲为旱田。
    豆苗虫促促,篙上花当屋。
    废栈豕归栏,广场鸡啄粟。
    新年春雨睛,处处赛神声。
    持钱就人卜,敲瓦隔林鸣。
    卜得山上卦,归来桑枣下。
    吹火向白茅,腰镰映赪蔗。
    风驱槲叶烟,槲树连平山。
    进星拂霞外,飞烬落阶前。
    仰面呼复嚏,鸦娘咒丰岁。
    谁知苍翠容,尽作官家税。”
    此诗描写唐代南方楚越一带烧畲的原始耕作方法,先描写眼前观察到的情景,后通过邻翁
  的介绍,把烧畲场面和过程写得细致生动,形象鲜明,语言丰富多彩,很有表现力。使读者如身


  临其境。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点出主题思想,抨击当时赋税苛重的弊政,表达了对楚越之民的
  同情。
    司马札(生卒年和生平不详),《全唐诗》辑其诗一卷,质朴沉郁,多愤慨之词。其《锄草怨》
  为:
    “种田望雨多,雨多长蓬蒿。
    亦念官赋急,宁知荷锄劳。
    亭午霁日明,邻翁醉陶陶。
    乡吏不到门,禾黍苗自高。
    独有辛苦者,屡为州县徭。
    罢锄田又废,恋乡不忍逃。
    出门吏相促,邻家满仓谷。
    邻翁不可告,尽日向田哭。”
    诗中通过一个贫苦农民之口叙述自家与邻家不同的境遇:邻家既不服劳役,又不交田赋.
  粮食满仓,酒醉陶陶。自家常服劳役,结果田地荒芜,出门吏逼,家室空空,满腔怨愤,无处申
  诉,只有“尽日向田哭”,以泪洗面。此诗深刻地揭露了阶级对立社会的不公平,同情农民的悲
  惨境遇。
    皮日休(约834一约883年),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咸通八年(867年)进士,曾任著作郎、
  太常博士。参加过黄巢起义军,被任命为翰林学士。他出身农家,世代务农,自己也参加过田
  间劳动,因此熟悉农村,了解农业生产情况,写了不少有关农村生活的诗歌,反映农民的疾苦。
  抨击统治阶级的腐败,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如(椽媪叹):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
    伛偻黄发媪,拾之践晨霜。
    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
    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
    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
    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挡。
    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
    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
    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
    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
    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本篇是作者《正乐府》十篇之第二篇。在总序中叙述写作动机是“尝有可悲可惧者,时宣于咏叹”。使“闻者足以戒乎政。”正是此诗的主旨。诗中从一个踏着晨霜在荒岗上拾橡实充饥的老年农妇写起,接着写贪官污吏肆无忌惮地残酷剥削农民的事实,揭示出农民忍饥受饿的根本原因。然后笔锋一转举出春秋时期的田成子用人斗出小斗进的办法收买人心以取得齐国政权的故事,暗示将会出现官逼民反的社会动乱,最后以“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作结,表达他对贫苦农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关心唐朝日薄西山的命运的內心痛苦。由此亦可想见皮日休参加黄巢起义军是有思想基础的,并非偶然。
    (正乐府>第四篇为《农父谣》:
    “农父冤辛苦,向我迷其情:
    ‘难将一人农,可备十人征。
    如何江淮粟,挽漕榆咸京?
    黄河水如电,一半沉与倾。
    均榆利其事,职司安敢评。
    三川岂不农,三辅岂不耕?
    奚不车其粟,用以供天兵?’
    美哉农父言,何计达王程!”
    诗中借农父之口具体而强烈地反映了江淮粮食漕运到京城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和农民的怨愤情绪,提出停止南粮北调、实行就地收粮的正确主张,批评了死板执行漕运法的弊病。但是又因为没有办法让这一主张被朝廷所采纳而感到茫然。


    皮日休在咸通七年(866年)落第后回寿州途中看到逃荒的河南灾民饿病死亡的悲惨情景,写了《三羞诗》三首,其第三首为:
    “天子丙戌年,淮右民多饥。
    就中颖之汭,转徙何累累。
    夫妇相顾亡,弃却抱中儿。
    兄弟各自散,出门如大痴。
    一金易芦萄,一縑换凫茈。
    荒村墓鸟树,空屋野花篙。
    儿童吃草根,倚桑空羸羸。
    斑白死路旁,枕土皆离离。
    方知圣人教。于民良在斯。
    厉能去人爱,荒能夺人慈。
    如何司牧者,有术皆在兹。
    粤吾何为人,数亩清溪湄。
    一写落第文,一家欢复嬉。
    朝食有麦健,晨起有布衣。
    一身既饱暖,一家无怨咨。
    家虽有畎亩,手不秉镃基。
    岁虽有札瘥,庖不废晨炊。
    何道以致是,我有明公知。
    食之以侯食,衣之以侯衣。
    归时恤金帛,使我奉庭闱。
    抚己愧颖民,奚不进德为。
    因兹感知己,尽日空涕澳。”
    诗前的序文说:“丙戌岁,淮右蝗旱,日休寓小墅于州东。下第后,归之。见颖民转徙者,盈途塞陌,至有父舍其予,夫捐其妻,行哭立丐,朝去夕死。呜呼!天地诚不仁耶?皮子之山居.柂有袭,鍑有炊,晏眠而夕饱,朝乐而暮娱,何能于颖川民而独享是?为将天地遗之耶?因羞不自容,作诗以唁之。”诗中表达了他对灾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地方官吏严重失职的愤慨,又因自己有“明公”照顾过着不劳而温饱的生活,深感有愧于颖川灾民。感情真挚,语言明快,读来令人感慨不已。
    聂夷中(837一约884),字坦之,河东(今陕西永济)人。咸通十二年(871年)进士。出身贫寒,及第后也只做了一任华阴县尉这样的小官,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故了解民间疾苦,体会深刻,因此揭露、抨击社会黑暗也就比较尖锐、有力。他写过许多反映农村生活的诗歌,其中当以《田家}最为深刻:
    “父耕原上田,予斯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锄田当日午,汗滴禾下土。
    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此诗知名度很高,长期为人传颂,连清朝的乾隆皇帝也经常提到它。乾隆在《烹雨前茶有作》诗的注释中提到贡茶采制过早给茶农造成沉重负担时说:“因忆聂夷中‘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之句,为之心恻。”在《雨前茶》诗申也写道:“更忆夷中诗,可怜我穷民。”连皇帝都“为之心恻”,可见此诗的影响何其深远。不过其中5至8句,《唐诗纪事》载为李绅之<悯农二首)之第二首。《全唐诗》則作为聂夷中作品,宋代陈景沂《全芳备祖}亦列为聂夷中作品。
    杜荀鹤(8<6—904年),字彦之,池州(今安徽石埭)人。居九华山。大顺二年(891年)进士,没有得到官职,复回九华山。唐亡入梁,被授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其诗平易近人,明快有力,不为声律所束缚,后人称为“杜荀鹤体”。因出身寒微,了解下层社会,同情农民的苦难。有不少诗篇反映了唐末的社会矛盾和农民悲惨命运。其中很有名的一首是《山中寡妇》:


    “夫因兵死首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选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此诗描述因田园荒芜靠野菜度日的寡妇。躲到深山里还照样要服徭役,遣不出苛政的魔掌,非常典型地揭示了晚唐社会动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是对黑暗统治的有力控诉。
    其《题所居村舍》则描写唐末藩镇割据连年战乱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
    “家随兵尽屋空存,税额宁容减一分。
    衣食旋营犹可过,赋输长急不堪闻。
    蚕无夏织桑充寨,田废春耕犊劳军。
    如此数州谁会得,杀民将尽更邀勋。”
    其《乱后逢村叟》则刻划了一个无依无靠的老人形象:
    “经乱衰翁居破村,村申何事不伤魂。
    囚供寨木无桑柘,为点乡兵绝子孙。
    还似平宁征赋税,未尝州县略安存。
    至今鸡犬皆星散,日落前山独倚门。”
    战乱之后,千村薜荔,万户萧疏,一片破败凋敝的景象,只剩下一个孤苦伶丁的老翁在倚门怅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唐末福建泉州人颜仁郁和四川丹棱人可朋(俱不详其生卒年)的两首短诗也写得很有意思。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