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文化生命理论及其时代关切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2

摘要:“生命”是梁氏文化哲学中的一个核心范畴。梁漱溟先生认为,生物、自然、宇宙只是一个生命,生命是文化的最终归宿,这是沿着梁漱溟先生文化哲学思路向外推演的结果。反之,“生命是文化的原点”则是他向内探求的必然结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没有人没有生命也就没有文化。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为文化所创造,文化构成了人之为人之特质,文化是生命的表现形式。在文化与生命的互动中,梁漱溟先生始终高扬着儒家文化生命精神——刚的精神,并把它作为拯救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人生态度和文化精神。

关键词:  文化生命   意欲   梁漱溟   仁   刚的态度 

梁漱溟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极富创造性的思想家,是现代新儒学的开山大师和我国现代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平章华梵,会通中西,立足文化,关注社会人生,探文化之源,开未来之流,历时半个多世纪,从而建立了一个纵贯古今融汇东西涵括文化本体论、文化认识论、文化发展论、文化生命论和文化实践论等丰富内容的庞大的文化哲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中,最具生命力、最富独创性的理论,就是他的文化生命论。

 

一、生命是文化的归宿

 

    “生命”是梁氏文化哲学中的一个核心范畴。梁漱溟先生认为,“在我思想中的根本观念是‘生命’、‘自然’,看宇宙是活的,一切以自然为宗。”[I] 表面看来,梁先生更着重的是自然、宇宙,以自然为最终目的,实际上,在梁氏那里,“宇宙是一个大生命……一切生物,自然都是这大生命的表现。”[II] 生物、自然、宇宙只是一个生命,生命是梁氏文化哲学的最终归宿,一切以自然为宗也即一切以生命为宗。

    为了给文化找到生命的落脚点,梁漱溟从宽泛的含义上对文化进行了界定,他认为:“文化并非别的,乃是人类生活的样法”、“生活上抽象的样法是文化。”[III] 一个民族生活的样法形成了它的文化,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然而生活即是生活者——生命的活动,它们本是一回事,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只是体与用的关系。就这样,生命极体面地走进了文化,文化之不同也即不同民族生命表现形式之不同罢了。

    我们必须看出,梁漱溟先生对文化问题的探讨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文化问题是一切问题的根本,文化本身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解决问题时决不能“枝枝节节零碎来看”[IV]。所以,我们解决问题时要抓住整体文化精神,把握住文化的根本,而“(文化)最根本的就是伦理思想——人生哲学”。[V] 所以,改造社会即是变换一种人生,文化的改变也即一种新的人生态度的转变。

    从这一信念出发,梁漱溟批评了西化论者在倡导“塞恩斯”、“德谟克拉西”和“批评的精神”的同时,没有给人以根本的人生态度。并认为,“无根的水不能成河,枝节的做法,未免不切”[VI]。 退一步讲,即使倡导“塞恩斯”、“德谟克拉西”和“批评的精神”能引导出一种人生,也只是西方的人生。而西方的人生态度到现在已出现了很多的弊病,受到了严重的批评,他们还不加选择地原封不动地拿过来,这显然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文化才能拯救它的过失,但是也必须经过修正后才能发挥实效。

总之,文化拯救和文化路向的更替实质上只是一种现实人生态度的改变,只是一种新的文化精神的人生贯彻。文化也只有落实到具体的人生,它才能真正扎根开花。一句话,对现实生命的关注是文化哲学的最终归宿。   

 

二、生命是文化的原点

 

    如果说,“生命是文化的归宿”是梁漱溟先生沿着文化哲学思路向外推演的结果,那么,

    “文化是生活的样法”这是梁氏文化哲学的第一命题。那么生活又是什么呢? “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Will)和那不断的满足与不满足罢了”,这是梁氏文化哲学的第二命题。“意欲——生命(生活)——文化”这便是梁漱溟先生的文化生成图式,意欲是文化的根源,也是生命、宇宙的最初原点。

    意欲自身又是什么呢?

    梁漱溟认为,“此所谓‘意欲’,与叔本华所谓‘意欲’略相近”[VII], 而叔本华的“意欲 (Will) ”“即是生命意志,意志作为(人)自己的身体的本质自身”[VIII],意志是生命之所以成为生命的本质。

    然而作为生命本质的意欲是怎样生成文化的呢?

    梁漱溟先生从他观察文化的方法——佛家思想方法入手,对此进行了说明。

    他认为,“生活就是‘相续’,唯识把‘有情’——就是现在所谓生物——叫做‘相续’。”生活和生活者——生物只是一回事,都是相续。生活或生物是没有范围的,只是涌动不已的相续,所以他本身的存在就是一整个的宇宙,而每个人的生命存在又有自己的特异色彩,每个人又有每个人的宇宙,与他的宇宙即与他人的时空存在是不同的。所以“宇宙是多的相续,不似一的宛在”[IX]那么,“相续”之所以可能,宇宙是多的存在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梁漱溟先生缩小了生活的范围,单从生活的表层进行了论证,他说:“生活即是在某范围内的‘事的相续’。这个‘事’是什么?照我们的意思,一问一答即唯识家所谓一‘见分’一‘相分’——是为一‘事’。一事,一‘事’,又一‘事’……如是涌出不已,是为‘相续’。为什么这样连续的涌出不已?因为我们问之不已追问不已。一问即有一答——自己所为的答。问不已答不已,所以‘事’之涌出不已。因此生活就成了无已的‘相续’。这探问或追寻的工具其数有六,即眼、耳、鼻、舌、身、意。凡刹那间之一感觉或一念皆为一问一答的一‘事’。这些工具之后则有为此等工具所产出而操之以事寻问者,我们叫他大潜力、或大要求、或大意欲——没尽的意欲。”[X]“意欲”操持着这六种认识的工具一问一答,使生活、宇宙成为非二的多的相续,这就是梁氏对生活对生命存在的基本理解。

    最后,梁漱溟总结说,“我们所说小范围生活的解释即是‘现在的我’对于‘前此的我’之一种奋斗努力。”[XI] 这个“现在的我”就是现在的意欲,“前此的我”就是差不多成定局的宇宙,也就是说,现在的意欲作用于世界而形成了生活,从文化的意义上讲就是作为生命本质的意欲作用于世界而创造了文化。

到了乡村建设时期,梁漱溟先生在《朝话》里则明确地肯定了生命创造是文化的源泉。梁先生认为,宇宙是一个大生命。从生物的进化史,一直到人类社会的进化史,一脉下来,都是这个大生命无穷无尽的创造。一切生物、自然都是这大生命的表现,但是“能代表这大生命活泼创造之势而不断向上翻新者,现在唯有人类。”所以,“人类生命的意义在创造”。人类为什么还能充分具有这大生命的创造性呢?就因为人类生命中具有智慧,这一智慧就是进行文化创造的那副才质。从宇宙的生命本体论出发,梁氏得出了他的生命创造的进化史观,并以此来解释宇宙、自然、生物、生命与文化。在他看来,生命创造包含着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成己和成物。成己就是个体生命上的成就,例如才艺德性等,“只有那自己生命上日进于开大通透,刚劲稳定,深细敏活,而映现于无数无尽之理致者,为成己”。成己是内里的创造。成物就是对于社会和文化上的贡献,这是外面的创造。人类文化的产生、发展,一天一天向上翻新进步不已,自然靠的是外面的创造——成物,然而,“为外面创造之根本的,却还是个体生命,那么,又是内里的创造(成己)要紧了。”[XII] 文化源于生命的对外创造,而成就生命,对内创造又是对外创造的根本,二者密不可分。总之,生命创造是文化的源泉,生命是文化的原点。

 



三、文化是生命的表现形式

 

    生命是文化的原点,也就是说,我们作为生命的存在,是文化的创造者,没有人没有生命也就没有文化。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为文化所创造,没有文化,人也就什么也不是,文化构成了人之为人之特质,文化是生命的表现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