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14年国内区域旅游研究发展知识图谱*—基于Citeace的科学计量分析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6-04-27

提要:以CCI数据库中1998-2014年419篇区域旅游文献为研究数据,利用Citeace科学计量工具绘制区域旅游研究学者及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剖析知识图谱还原区域旅游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发现:区域旅游研究的不同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学者,其中多数来自于地理学领域,而保继刚和吴必虎对该领域的贡献最大,属于奠基式人物区域旅游研究热点经历了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到区域旅游竞争、合作再到区域旅游产业、空间结构等的变迁,并逐步走向繁荣、深化阶段。今后,区域旅游研究将继续按照以任务带学科的模式发展,在空间格局、区域旅游服务质量等方面深入展开。
      关键词:区域旅游研究发展知识图谱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20世纪80年代中期,旅游学术专家经讨论商榷后提出了区域旅游概念,认为区域旅游为隶属于某一单一区域内或者跨区域的旅游活动。自此,区域旅游研究不断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硕果累累,其中不乏专家学者对区域旅游研究进展的整理:朱翠兰[1]、史春云[2]等人对区域旅游合作研究进展进行了评价杨新军[3]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做了总结韩宾娜[4]对国外区域旅游研究差异展开综述马晓龙[5]整理了十年间区域旅游研究成果。总体来说,当前研究都力图全面呈现区域旅游研究的进展,但由于定性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完整再现区域旅游研究发展路径及全貌尚有一定难度。基于当前区域旅游研究综述现状,该研究以区域旅游为研究内容,以1998-2014年419篇文献为研究数据,运用Citeace科学计量工具绘制知识图谱以展现区域旅游研究的发展历史。这些知识图谱能够识别出对区域旅游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和机构及重要节点文献,这些信息则反映出区域旅游研究热点的转向与变迁,进而记录下区域旅游研究的发展历程。
      1材料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文中选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CI)作为数据来源。该数据库提供1998年以来的25大类的500多种学术期刊,涉及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入选CCI的刊物能反映我国社会科学界各个学科中最新研究成果,且学术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编辑出版较为规范的学术刊物。因此,来源文献质量较高,同时能反映各个时期研究的热点及重点,具有代表性。以"所有字段"方式检索"区域旅游",时间范围为1998-2014年进行检索,得到427条记录,去除不相关记录得到419条数据,数据获取时间为2014年12月29日。
      1.2研究方法知识图谱是一种多学科融合的理论,将应用数学、图形学、信息可视化技术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与计量学引文分析等方法结合起来,利用可视化的图谱形象地将学科核心结构、发展历史及整体知识构架展现出来。文中利用Citeace科学计量工具对文献进行分析,生成作者合作、共被引知识图谱和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利用作者合作、共被引知识图谱可以为评价科研人员的学术影响力提供新的视角[6]。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可以析出区域旅游研究历程中的重要节点,有助于发现研究重点的变迁。知识图谱中节点表示被引用历史状况,节点的圆圈层被称为年轮,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年份。如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中圆圈层被称为引文年轮,表示该文献发表至今被引用的历史。引文年轮采用不同颜色标识,每一年轮代表当年被引用的情况,而被引次数多的年限圆环的厚度大。因此,从引文年轮的大小、颜色能判断出该文献在区域旅游研究发展过程中的学术贡献度。
      2结果与分析
      2.1区域旅游研究学者分析运行Citeace软件,得到相关区域旅游研究知识图谱和表格(图1、图2和表1)。图1作者共被引知识图谱Figure1Themaigkowledgedomaiofcitedauthor图2作者合作知识图谱Figure2ThemaigkowledgedomaiofCo-author


      (1)区域旅游研究的不同时期都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学者,表明了该领域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其研究发展具有连贯性。从图1节点颜色来看,最早研究区域旅游的学者是陈传康。陈传康被誉为"中国泰斗级旅游地理专家",发表区域旅游开发和规划等方面的著作和论文400多篇。随后马勇、保继刚、吴必虎等一批学者在旅游地理、旅游规划、旅游资源等方面具有十分卓著的研究,是享誉国内的旅游专家学者。继而是汪宇明、吴泓、尹贻梅、秦学等人,他们都对区域旅游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2)保继刚和吴必虎是区域旅游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表1机构发文数量情况Tale1Ititutiowithumerofulihedarticle发文数量机构19吉首大学商学院11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11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1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11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11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1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10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和奠基人。从节点大小来看,"保继刚"和"吴必虎"节点最大从节点年轮来看,自1999年郑耀星引用保继刚至2014年刘宏芳引用吴必虎,期间持续不间断被引用,跨越17年历史从网络中心度来看,两位专家的中心度分别为0.71和0.26,表明二者在区域旅游研究领域中的权威性极高,影响了几代学者。
      (3)区域旅游研究学者大多来自地理学领域。表1中发文量超过10篇的机构有8个,其中6个来自地理或环境学院。由于旅游学科与地理学科具有亲缘性,而区域旅游研究需建立在地理空间范畴上,因此旅游地理研究方向的学者也更加关注区域旅游的发展,研究成果也较丰富。
      (4)区域旅游研究学者呈独立状态,仅少数学者组建了学术共同体。区域旅游研究方法往往简单易行,因此各学者之间联系较少,由图2可知仅形成张河清、汪宇明、杨新军和马晓龙、吴必虎等研究团队,其中杨新军和马晓龙合作较多,共同发文量达4篇。
      2.2区域旅游研究发展路径分析不同的时代背景催生出不同的研究热点,而研究热点则清晰地刻画了区域旅游研究变迁的路径。由表2可知,区域旅游研究自旅游资源开发起始,伴随着区域旅游社会实践的发展经历了区域旅游规划、竞争、合作、空间结构、区域旅游产业等研究热点的变迁,并逐步走向繁荣、深化。


      (1)发端期(80年代至90年代中后期)。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开发及盲目开发带来的竞争问题上。区域旅游研究始于区域旅游规划,而在当时旅游规划几乎等同于旅游资源开发。1979年,邓小平同志指示:发展黄山旅游业,省里要有个旅游规划。同年,中科院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较早地投身于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工作中。自此,区域旅游发展的序幕正式拉开。区域旅游规划初期,禀赋高的自然和人文旅游地优先得到开发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而后许多旅游资源相继得到开发,但不乏有盲目开发的现象。例如同一地域范围内,旅游资源类型相同,受区位因素影响,必然导致两者之间的竞争。保继刚[7-8]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分别以皖南三大名山及云南石林为例,提出当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现时,由于区位因素往往会出现此长彼消的局势。同时期许多学者如吴必虎、崔凤军都对旅游规划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这也为理论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有助于理论研究的发展。涂人猛从形成基础、动力机制及发展模式等方面对区域旅游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2)成长期(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这一阶段的研究热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区域旅游结构研究二是区域旅游竞争力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资源、主题公园开发建设的热潮持续升温,极大地促进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然而,投资过热、低效率重复建设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理性地开展旅游成了此时研究的热点。佟玉权[9]认为开展科学旅游规划的根本途径在于优化旅游系统的结构,并从宏观和微观层次提出优化的方法。区域旅游竞争力研究则上升到了国际层面。在国内旅游业开展的如火如荼的同时,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也越演愈烈。黎洁认为提升我国国际旅游业竞争力的途径是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郭鲁芳认为我国国际旅游市场份额小,且旅游要素、需求、支持系统等条件比较薄弱。这一时期的理论研究成果颇为丰硕。李蕾蕾的《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从市场的角度阐述了旅游地形象定位与塑造的方法。而吴必虎撰写的《区域旅游规划原理》则探讨了区域旅游规划的基础理论和一般范式,为旅游规划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该书至今依然为旅游规划人员和广大学者所参考和使用。
      (3)繁荣期(21世纪前十年)。这一阶段部分学者借鉴核心-边缘理论、点-轴系统理论拓展了旅游开发规划的思路,开启了新的研究热点。在大多数学者关注区域旅游整体发展时,一部分学者却将焦点落在了区域旅游内部结构问题上。自旅游规划开始以来,行政区划就等于旅游区划,完整的旅游资源体系被生硬地割裂开来,导致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且不利于打造区域旅游精品线路。由此,部分学者将重点转向了区域旅游合作问题上来,提出"大旅游"和"旅游圈"等概念。李建国[10]在深入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兰州旅游圈的模式。2001年,薛莹[11]对区域旅游合作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新一轮的区域旅游合作研究即将展开。后来,陶伟、吴泓、梁艺桦、靳诚分别以苏南三镇、淮海经济区、西安咸阳、长三角为例,论述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及发展模式,其中又以吴泓的研究被引频次最高、影响最大。区域旅游合作研究实证案例地则以长江三角洲居多。蒋亚奇[12]以长三角为例,提出了区域旅游带的发展对策。期间,钱益春、杨荣斌、李树民、吴军、宋子千对区域旅游合作中的结构模式、动力机制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此外,有些学者还关注到区域旅游空间结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吴晋峰建立了以运动模式、路径、结点、结点层次、地面、扩散为要素的旅游系统网络空间结构模型,并阐述了该模型的应用。杨新军认为旅游目的地区域的核心表现为旅游区、旅游节点和旅游路径三种空间要素,并以西安为例阐释了旅游目的地区域空间结构。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