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与合作中常常会产生误解甚至冲突,这大多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由于美国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代表,笔者就把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谈谈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异。了解中美文化的差异,不仅有助于我们和美国的文化交流,也有助于我们和世界,特别是西方各国的往来。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伦理思想
1、引言
随着世界联系的不断加强,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交往日益频繁。然而,由于我们还不太熟悉西方社会文化,因而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中遇到不少误解与挫折。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中美两国有着许多不同的文化特征。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美国是个只有两百年历史的国家,其主导文化为欧洲文化。由于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美两国文化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2、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
2.1 婚姻观的差异。
以美国为例,众所周知,美国的离婚率较中国高得多。在美国,如果某一对夫妇的婚姻历程能够超过五年,人们就会为此感到吃惊。他们会想,和同一个人相处那么多年不感到乏味吗?而如果有人说自己要结婚,他将要迎娶的是他第五位或第六位妻子时,并没有多少人会感到吃惊。对多数美国人来说,当他们认为夫妻之间已经没有爱情时,他们就会考虑并最终选择离婚。而中国人受传统伦理观、道德观的束缚,以及考虑到对家庭其他成员的影响特别是对孩子的影响时,也许会维持所谓的没有爱情的婚姻。并且从封建社会流传下来的“女子从一而终”的思想至今还影响着很多中国人。
2.2 对赞扬的反应的差异。
听到别人的赞扬,美国人和中国人的回答不同。美国人一般表示接受赞扬,中国人则一般表示受之有愧。如果有人说:“you are so clever!”和“your English is so good!” 时,美国人会高兴地说“Thank you! ”。而中国人深信谦虚是人类的美德,往往以“No! No! I’m very clumsy”和“my English is very poor! ”之类的话回答。在美国人看来,中国人断然否定别人的赞扬并言不由衷,有失礼貌甚至使人反感。而中国人则认为美国人过于自信,不够虚心。在称赞别人的问题上,也会反映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人们常听到美国妇女谈起丈夫工作如何努力,干得怎样出色。她也会夸自己的子女多么聪明,在什么地方的音乐会上演出过,等等。在中国,人们一般不会在外人面前夸赞自己家里的人。
2.3称呼的差异
近年来,许多讲英语的的人常常用名字称呼别人(如Tom,Lucy等),而较少用某某先生,某某小姐等。这种做法在美国人中尤为普遍。不仅年龄相近的人之间这样称呼,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这样称呼,没有不尊重对方的意思。可以听到孩子叫年长的人Peter,Helen等。甚至孩子对父母或祖父母也可以这样称呼。学生可以叫老师的名字。老师也不认为学生不尊重自己。而中国人自古以来认为应尊老爱幼。称呼应涉及礼貌。按上下、长幼有别的传统体现人际交往的社会关系。中国人常尊称比自己年长的人“您”,在比自己年幼的人的姓前加“ 小”,如“小王”以表示亲切。中国长期以来尊师重教,对于老师,一般情况下,中国学生是绝对不能当面直呼其名的,那样会被认为是没礼貌没教养的表现。
2.4 时间观的差异。
在时间观念上,中国是一个以过去取向为主的社会。人们尊重过去,人们敬老尊师,重经验,重资历,因为这些都与“过去”相关。中国人注重面对过去看问题,因而有 “前所未有”、“前车之鉴”之说。美国人则立足于未来。未来取向是他们重要的时间观,在他们看来,将来是最重要的。另外,中国人和美国人在赴约时间观念上也存在着差别。对于美国人来说,一般的社交时间差是5分钟。如超过5分钟,迟到者就必须向对方表示歉意了。而在赴约方面中国人的时间观念相对较淡薄。比如,一个中国人迟到10分钟可能不会被认为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当然,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不断交融和相互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显著增强,对于正式的社交约会大都准时赴约。
2.5 伦理观的差异。
传统的中国文化深受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主张礼节与孝道,人们行事应符合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根据儒家伦理,人人都应遵守礼教,以社会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是传统中国社会得以正常运作、人际关系得以和谐的重要依据和保证。与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美国文化深受基督教思想影响。他们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美国人认为在家庭中,儿女与父辈之间的关系纯属感情关系,并非必然的道德义务关系。在美国,父母通常只在子女成年之前尽养育之责,而父母年老了子女也没有赡养的义务。这种宗教伦理思想导致美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温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互利和公务性的关系。
2.6 等级观的差异。
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中,确定等级和地位的标准不同,并且地位的重要性也不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例如,晚辈见到长辈或下级见到上级时要主动先打招呼,以表示尊重。交谈时,职位高或年长者常是谈话的主导一方,另一方则要表现出洗耳恭听的谦卑举止。此外,传统的中国文化有“贬己而尊人”的交际规范,说话时抬高对方的地位,尽量使对方受益。如说话人表达自己的见解后,即使这种见解确实很好,很正确,但往往说话人还会补充一句,声称那是自己的“拙见”,请求对方“指正”、“帮助”,将对方置于高一等的地位上。与中国文化不同,美国文化强调平等。美国人认为,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在美国,父子、师生、不同职位的人并无明显尊卑之别。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关系无不体现平等观念。在美国文化中,人与人交往时较少拘礼。熟人相见,不论辈分与地位,一律以 “Hello”表示问候。甚至子女对父母、学生对老师都可直呼其名。美国人在谈话中毫无年龄、辈分之顾虑,彼此意见不同时,常是各持己见,不会仅仅因为对方年长或地位高而改变自己的看法。
2.7 其它方面所表现的中西文化差异
在家庭内部的道谢方式上中国人和西方人也存在着不同,中国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很少说谢谢。 这并不是说中国人在家庭内部不注意讲礼貌,而是中国人表达谢意的方式较含蓄,不常说出口。而西方国家家庭成员之间无论长幼,谁接受了对方的帮助都要说声谢谢。
中国人常把提供某种服务或物品等看作是热情周到,比如中国人在宴请别人时爱劝食且不停地为客人添加饭菜以表示热情周到,这可能使西方人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他们会认为这是强差人意、侵犯个人自由。
“你吃了吗?”,在汉文化中是一种寒暄语,类似于英语的“Hello”。但对不了解汉文化的美国人来说,此话并非是寒暄语,而会认为对方想邀请自己吃饭,这样就很有可能造成误解。诸如此类的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引起的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举例了。
3、中西文化差异产生主要的原因
中西文化是各具特色的两大文化系统,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中国是一个传统导向的社会,几千年来儒家思想一直占统治地位。传统的思想规则、方法延续至今,为大家所认同,变成了集体的意识,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中国人崇尚和谐统一,注重群体的力量,不主张突出个人。此外,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中国文化倾向于重视过去。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深受宗教文化的影响,有着强烈的自我中心观念,信奉个人主义。其文化价值观的核心是个人中心主义,强调通过个人奋斗达到个人价值的最终实现。
4、结束语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障碍而导致的信息误解,甚至伤害对方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研究文化差异,研究怎样进行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应宽容对待文化差异,不断深入学习西方文化。在跨文化的交际和沟通过程中这有助于消除误会,加深感情。促进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包括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将有利于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Larry A, Samovar.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
e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顾嘉祖.跨文化交际[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
[4]何自然.认知语用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5]李信.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3.
[6]汪德华.英汉文化差异及思维方式[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43-45.
[7]王寅.认知语言学探索[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8]饶纪红.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J].江西社会科学,2005,4:165-167.
[9]么孝颖.从交际主体的双向认知互动看语用失误的本质[J].外语教学.2007,5:28-30.
[10]胡文仲.论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9:323-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