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今,过去抑或是未来,东方人也好,西方人也罢,正像每个人的长、短处一样,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文化,而影响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文化的因素都有很多,不同的地域,政治,经济,技术,历史,宗教等等,这些因素在塑造,完善各个地区,民族,国家的文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着重从宗教这个方面来看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东西文化 宗教信仰 差异 基督教 佛教 儒教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感到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们面对自然、社会与人生时的自我意识或自我感觉,因而祈求某种超越的力量作为命运的依托和精神归宿。多数宗教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超自然的力量或实体存在。宗教是由共同的信仰、道德规范、教团组织等要素所构成。宗教观念和行动是伴随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产生和发展并受其制约的。同时,它也对各自相应的历史时期民族或国家的社会生活、政治结构、文化风尚、道德伦理等发生影响。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目前世界各国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有宗教的存在。但是各个地方的宗教又不尽相同,从而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地方的文化。就以东西方的宗教来说,西方以基督教为主体宗教;而东方则以佛教,儒教,道教为主。
一、宗教对西方人的影响
《圣经》开篇就讲了这样一个富有哲理意味的故事:在伊甸园中有两棵树,一棵是生命之树,一棵是知识之树。上帝耶和华吩咐亚当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以吃,因为你吃了果子就必定死!”但是,狡猾的蛇却对夏娃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了果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夏娃见知识之树上的果子悦人眼目,且能使人有智慧,就摘树上的果子吃,并给丈夫亚当吃,他们二人的眼睛立刻就明亮了,然而被上帝从美好的伊甸园中赶了出来,来到了人世。耶和华对夏娃说:“我必多多增加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又对亚当说:“你既听从妻子的话,吃了我吩咐的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得为你的缘故受诅咒: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到吃的。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来,你也要吃田间的蔬菜。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这个故事虽然显得荒诞不经,但是却成为基督教影响西方文化的主流。在基督教看来,人和万物都是神创造的。但由于人的“原罪”被赶出了乐园而赶到尘世,因此,尘世是罪恶和痛苦的;尘世的今生也不值得留念。只有相信耶和华和耶稣基督以赎其罪,才可能有来世永生的幸福。因此,基督教认为现世的生活就是要用更多理性的光辉,做更多的好事赎清原罪从而得到上帝的救赎。因此个人根本不值得为现世生命的死亡而哀号恸哭,相反,现世生命的死亡倒是进入来世天堂必经的台阶。人有不灭的灵魂,它可以寻求与神的沟通。所以,在希腊思想的冲刷、影响之下,所谓的绝对全能、无始无终的耶和华也就成了类似柏拉图的理念之类的东西。正是在这核心的一点上,基督教与希腊思想联接了起来,使希腊哲学变成了基督教的神学。
二、宗教对东方文化的影响
《三字经》最开始阐述了“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而最起初在东方的神话故事里,诸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都是强调人性善的一面,强调人在无助时神无私的帮助。从这些中不难看到,儒家是以生命为本并爱护生命的生命哲学;另外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文化还非常强调“伦理”、“礼教”、“三纲五常”。在儒家的生命哲学中,个体是整体的一部分,热爱这个整体,个体便将会收获他想要的,但要是离开了这个整体,个体将会像一颗大树上的枝叶脱离了呵护他的树干一样枯萎,正如被西风扫落叶那样。而基督教却是个人的宗教,每个人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灵魂,据说这个灵魂不是父母给的,而是上帝创造的,因此,无论进天堂还是下地狱,个人必须对自己负责。所以在西方文化中非常注重individual,翻译成中文就是个人主义,但是这里的个人主义又并不是像中文中与“集体主义”对立的“个人主义”,而是注重个人的独立,个人的发展。而并不是像现在中国的一些年轻人,成年了也依旧把依赖父母当作是理所当然。那是因为儒家首先关注的是人的品性,他要设法构建的是一个和乐盈盈的大家庭,像一个暖烘烘的火炉,又像是一个温情的大怀抱。所以一方面以中国为首的东方国家的年轻人也乐于在这个温暖的大怀抱里滋长着,也从不担心有一天会腐烂、会变质;另一方面有了这个火炉和怀抱,也就不再需要宗教的慰藉了。所以很多中国人是不信教的。
三、宗教对东西方文化影响的差异
基督教的目的是人的得救、永生。然而这种得救却不是现世现报的,而是开给人们的一张空头支票,基督教的非生命就在于它最喜欢把支票开给那些糟蹋生命的人。而儒家绝不给人开空头支票,只要人们愿意安于这个和乐盈盈的大家庭,什么时候都能适合得救,所以,在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文化是以群体为核心。
诸多事实说明了不同的宗教对各个地区的文化有着不同的影响,当然也不是影响不同文化的因素。在东西方交流日益频繁,密切的今天,作为当代大学生,有了这些背景知识,对出现的不同文化现象将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
参考文献:
[1] 高旭东.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中西文化专题比较[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罗海锋,周舵.谈东西方对宗教态度的不同[J].现代企业教育,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