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灯》与《金瓶梅》创作比较与对立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29

  从总体上看,《金瓶梅》大写特写性,一方面对晚明社会性纵欲风气所作的全方位揭示,其认识价值和历史价值可谓大矣,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歧路灯》与《金瓶梅》创作比较与对立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一、对已有比较研究之比较

  《歧路灯》与《金瓶梅》比较研究的文章已发表多篇。看来两书确实有它的可比性。纵观已发表文章,有的比得有道理,有的未必尽然。大体来说,比较研究集中在三个问题上:一是模仿;二是超越;三是两书作者思想观念的比较。

  (一)模仿

  有文指出《歧路灯》模仿了《金瓶梅》。《金瓶梅》是一部家庭小说,《歧路灯》亦写了一个家庭,这是题材上的模仿;《金瓶梅》写了一个家庭的盛衰,《歧路灯》亦写了一个家庭的盛衰,这是主题上的模仿;《金瓶梅》的主人公西门庆是个恶霸流氓淫棍形象,《歧路灯》中的主人公谭绍闻是个浪荡公子,均为匪类人物。这是主人公塑造上的模仿。文章还说到两书在家庭陈设、环境布置上的相似与模仿。如此推而广之,凡是在《金瓶梅》之后,写世态人情的世情小说,写家庭盛衰的家庭小说,以匪类人物为主人公的小说,都成了对《金瓶梅》的模仿?此理似乎不通。

  模仿,说白了就是抄袭。艺术贵在创新,小说同理。《歧路灯》在这些小说创作的重大问题上都模仿、抄袭《金瓶梅》,《歧路灯》还能成为名着吗?众多学者对《歧路灯》的高度评价,岂非是儿戏。

  (二)《歧路灯》对《金瓶梅》在艺术上的超越

  《金瓶梅》在艺术上是一部怪书:从总体上看,它有比较明确的创作目的和指导思想,全书反映的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亦大体一致。全书结构严密,情节发展错落有致,反映的社会生活面十分广阔,它不愧为是一部能够展示一个时代整体风貌的,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文学巨着。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金瓶梅》具有里程碑的地位。它开启了人情小说创作的先河,标志着中国小说艺术渐趋成熟和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它直接面对现实社会,直面人生,真实地再现了明代中国社会的种种人情世态。它以塑造人物为主,故事情节则降之从属地位,情节服从人物。小说中的人物,具有复杂的个性化的性格特征,从横向来看由多种性格因素组成,呈现多元的多侧面的状态;从纵向来看呈现多种层次结构。作者还善于将人物的善恶、美丑一起揭示出来,其人物形象具有善恶相兼、美丑相容的特征。《金瓶梅》开始直接向人物的内心世界挺进,通过描写揭示人物复杂的心理奥秘。它写出了人物心态的复杂性,写出了心态的动态变化,它善于创造特定的生态环境来烘托、映照人物的心境,将抒情与动态情态描写结合起来,并通过对比、反衬来强化不同人物的特殊的心路历程。

  但从某些部分来看,《金瓶梅》无论是在指导思想、思想倾向、艺术风格、人物评价、艺术水准上,都有不相一致的地方,情节发展中常常出现一些无头脑的事情,行文中还有许多错误和粗疏之处,文字的水准部分与部分之间,有明显的雅俗、高低之别。书中还有很多人物外貌、病态、哭态,庆宴活动场面的描写,居然无意独创而从他书中借抄了不少陈词滥调。回目拟文似通不通,全然不讲对仗押韵。所题诗词,文字拙劣。这种矛盾现象正好说明,《金瓶梅》是以王世贞的思想为指导,是由王世贞及其门人联合创作的产物。清焦循《剧说》云:“相传《鸣凤》传奇,弇州门人作,惟‘法场’一折是弇州自填。”传奇《鸣凤记》洋洋四十一出,王世贞只写了一折(出),余者均为门人所作。由于由多人参与写作,而参与写作者的文化素养和阅历的参差不齐,从而造成《金瓶梅》在艺术上的诸多较大的缺陷。此外,日本学者指出,《金瓶梅》有仓促成书的迹象。王世贞创作《金瓶梅》的政治目的是讥刺严嵩父子,因此必须赶在严嵩事败的时候面世(传奇《鸣凤记》的面世即如此).所以,当初《金瓶梅词话》还是个未定稿,还没有进行最后的审读和精心修饰,就开始在极少数文人中流传,问题百出亦就可想而知。正因为问题百出,所以后人对其精心修饰,才有了崇祯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而《歧路灯》是李绿园个人的独立创作,由于有丰富的社会阅历,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创作才能,且有较多的时间,让其精雕细刻。因此整部小说,无论是题材的选取、主题的阐发、情节的铺排、结构谋篇与人物塑造,都显得很齐正、妥贴。《歧路灯》在艺术上超越《金瓶梅》,乃是顺理成章之事。

  (三)两书作者思想观念的比较

  有的文章认为,在两书的思想观念方面,《歧路灯》也超越了《金瓶梅》。笔者认为恰恰相反:不是超越而是倒退。《金瓶梅》表达的思想观念是反理学,而《歧路灯》可谓是“独尊理学”.理学思想充斥于全书,以致成为这部书的灵魂所在。这就大大损伤了这部书的思想价值和认识价值。

  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学术界对《金瓶梅》与《歧路灯》,在主题、题材、艺术(人物塑造、结构等)、思想观念等方面,作了全面、深入,非常有价值的比较研究,给了笔者以诸多教益、启示。笔者草拟此文,只是在研究界未涉及的以下两个问题上,作些补充而已。

  二、关于成书方式的超越和发展

  在成书方式上,《歧路灯》对《金瓶梅》有较大的超越和发展。

  中国古代小说在成书方式上有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以《水浒传》为例,其成书方式是艺人集体创作的话本的联缀拼集;第二阶段,以《金瓶梅》为例,其成书方式是有所依傍的非独立的文人创作(属于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的过渡形态);第三阶段,以《红楼梦》为例,其成书方式是无所依傍的完全独立的文人创作。《歧路灯》与《红楼梦》同属第三阶段,其成书方式是无所依傍的完全独立的文人创作。这显然是对《金瓶梅》成书方式的超越和发展。

  为什么说《金瓶梅》成书方式是有所依傍的非独立的文人创作,属于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的过渡形态?《水浒传》是世代累积型的艺人集体创作,是叙水浒故事的话本、戏曲联缀、拼集、加工而成书的。从《水浒传》到《金瓶梅》是个扬弃的过程,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成书方式的内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这个否定不是后者对前者的绝对否定,而是既克服又继承、既抛弃又保留的辩证发展过程。

  《金瓶梅》对《水浒传》等前人作品的“扬”,即对成书方式的发扬、保留和继承,否定中的肯定,具体表现如下:

  1.完全保留了话本的形式特征。例如:保留了话本小说的章回体制;保留了话本小说的引诗入话;保留了很多话本小说的说话人用语:“看官听说”“话分两头”“评话捷说”等等;书中夹杂着大量的诗词、韵文;以曲代言、用快板代言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当然是评话的特征。从形式上看,《金瓶梅》就像话本。难怪不少研究者把它看作是“艺人集体创作”的话本。

  2.保留了从前人创作的话本、戏曲、小说中移植创作素材的传统。在拙着《金瓶梅素材来源》中,笔者用30万的篇幅,考证了250多个金瓶梅素材来源问题,大体是:移植话本的文字20多处;移植戏曲的文字20多处;移植散曲、时调小曲60多处;移植小说(包括《水浒传》《如意君传》《百家公案全传》等)的文字60多处;移植前人诗词10多处;其他性质的文字移植80多处[1-2].

  这些都是艺人创作话本的传统手法,金瓶梅作者应用得十分娴熟。

  《金瓶梅》对《水浒传》等前人作品的“弃”,即对成书方式的抛弃、否定,肯定中的否定,具体表现如下:

  1.从艺人集体创作向文人创作过渡。《金瓶梅》否定了艺人创作,开启了文人创作的风气之先。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成书方式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从前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联缀、拼集向面向社会撷取创作素材过渡。《金瓶梅》虽然移植了前人作品中的大量文字,但相对于一部百万字的大书而言,仅占百分之十几而已。而其主体故事情节,众多人物形象塑造,都是作者的创作。

  《金瓶梅》实现了从“艺人集体创作”向“有所依傍的非独立的文人创作”的过渡(所谓“有所依傍的非独立的文人创作”,是指作品是文人创作,但依然沿用艺人创作话本的传统方式,依靠移植、借抄前人的不少作品而成书);《歧路灯》(《红楼梦》)则完成了从“有所依傍的非独立的文人创作”,向“无所依傍的文人独立创作”的过渡。

  从《金瓶梅》到《歧路灯》,即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创作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发展,同样是个扬弃的过程。《歧路灯》彻底否定了“艺人集体创作”的话本的形式、体制、规范;彻底否定了用前人作品加以联缀、拼集或移植、借用的创作手法,实现了完全面向社会,从社会中撷取创作素材(而不是从前人的作品中移植、借抄),反映社会、表现社会的创作宗旨、创作规范。在小说艺术美学方面,《歧路灯》继承了《金瓶梅》的优良传统,并大大向前发展了一歩。由此可见,《歧路灯》是一部“无所依傍的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这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成书方式的一大飞跃。

  下面我们对《水浒传》《金瓶梅》《歧路灯》三书的成书方式作一个小结:

  1.就创作主体而言,《水浒传》是艺人集体创作;《金瓶梅》是文人创作;《歧路灯》是文人创作。

  2.就作品的形式特征而言,《水浒传》充分体现了话本的形式特征;《金瓶梅》完全保留了话本的形式特征;《歧路灯》抛弃了话本的形式特征(还有些残余痕迹).

  3.就创作素材来源而言,《水浒传》是前人作品的联缀拼集;《金瓶梅》是较大规模地保留对前人作品的移植、借抄,并开始直面社会大量撷取创作素材;《歧路灯》是彻底抛弃对前人作品的移植、借抄,完全直面社会撷取创作素材。

  4.就成书特点而言,《水浒传》是艺人集体创作;《金瓶梅》是有所依傍的非独立的文人创作(从前者到后者的过渡形态);《歧路灯》是无所依傍的独立的文人创作。

  5.就作品属性而言,《水浒传》是话本(话本的联缀拼集加工);《金瓶梅》是拟话本(文人“模拟话本”的产物,从前者到后者的过渡形态);《歧路灯》基本上是近代型小说。

  我们说《歧路灯》是“无所依傍的完全独立的文人创作”,但不等于说它完美无缺,它仍然有模拟话本创作的痕迹。有研究者指出,《歧路灯》与《型世言》有很深的渊源。《歧路灯》与《型世言》第十五回故事的主要内容基本相同,且许多细节也相似或相同。《歧路灯》第二十九回与《型世言》第二十七回的故事情节相似,且有的细节描写也颇为相同。因此,可大体推定李绿园以《型世言》第十五回作为《歧路灯》故事的直接渊源或者是蓝本,同时,也借鉴了同书中的其他故事情节,敷衍成了自己的小说[3].还有,《歧路灯》写孔慧娘之死的情节与《金瓶梅》写李瓶儿之死的情节,有明显的承袭关系。这种现象并不奇怪:

  任何新事物对旧事物而言,具有质的区别。但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新的事物是没有的,它依然带有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事物的痕迹。这就是“扬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三、对小说写“性”的认识之比较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