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言两拍”探讨明人拟话本小说的创作观念(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29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形成了明人艳丽香弱的审美趣味,并未推动词体文学创作的发展。在明末陈子龙之前,明代词坛长期萎靡不振,更何况点缀于小说中的词的创作。明代一种普遍的空疏学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小说家不着意为词。

  2.3文体间的碰撞与融合

  小说中征引或创作诗词的现象在唐传奇中就有。唐代《游仙窟》中就有诗70余首。后来的宋元话本、明清长篇或短篇小说都有这一传统。

  回顾我们漫长的文学史发展历程,不同文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情况比比皆是。远者不论,就以诗和词而言,词能够盛极两宋,与唐诗尤其是晚唐五代诗的影响绝对是分不开的。这一点早已为学者们所发现。袁行霈先生就曾有过一篇论文《长吉歌诗与词的内在特质》,从各个方面论述了李贺歌诗“已经具有词的内在特质,并对词内在特质的形成产生过影响”。另一位词学专家杨海明教授曾专门探讨过晚唐五代文人诗歌对词发展的影响,他认为晚唐诗人韩偓的《金奁集》就是由诗向词过渡的形态。

  诗词与小说之间的相互碰撞和融合也是经历了一定发展阶段的。在小说之中征引诗词只是两者之间的初步接触和碰撞,是初步阶段。张稔穣在其《中国古代小说艺术教程》中戏称之为“古代小说中诗与小说的搏斗”,结果为“两败俱伤”,善乎此论。验之拟话本小说之中的词,不正如此?词与小说同出于里巷,欣欣然趋赴服务于小说,何曾想到反而成了作品中与情节、人物等诸要素关系不大的粗制滥造的赘疣?只有到了清代《红楼梦》的出现,诗词才慢慢地真正融入小说中,小说才开始借鉴诗境词境而开始营造自己的意境。《红楼梦》昂立于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诚非偶然,曹雪芹从诗歌抒情性出发,不用诗歌进行描写,也不以之展示诗才,而是以之作为小说中人物真情实感的流露,通过诗词作品、诗境而展示人物个性、感情的差异。诗词与小说两种文体,至此可谓水乳交融,浑然无间地融合了。

  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明代拟话本小说中的词的征引与创作虽然还有诸多不成熟之处,但作为一种文学现象,仍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拟话本小说创作中的叙事策略、明代文人的审美趣味和词学观念,以及文体之间互动的一些规律,诸如此类,都是拟话本小说中词体文学所带给我们的。

  参考文献:

  [1]谢桃枋.中国词学史[M].成都:巴蜀书社,2002:141.

  [2]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33,117-118.

  [3]徐培均.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08.

  [4]冯梦龙.喻世明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29,73,109,197.

  [5]鲁迅.坟·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48-149.

  [6]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9.

  [7]缪钺,叶嘉莹.灵溪词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

  [8]陈洪.中国小说理论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105-122.

  [9]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0]杨海明.杨海明词学文集(卷四)[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0.

  [11]张稔穣.中国古代小说艺术教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369.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