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政治史观流变的原因研究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29

  西汉时期,政治史观几经变化。班固在《汉书·郊祀志下》中对西汉时期的政治史观进行梳理道:“汉兴之初,庶事草创,唯一叔孙生略定朝廷之仪。

  若乃正朔、服色、郊望之事,数世犹未章焉。至于孝文,始以夏郊,而张仓据水德,公孙臣、贾谊更以为土德,卒不能明。孝武之世,文章为盛,太初改制,而儿宽、司马迁等犹从臣、谊之言,服色数度,遂顺黄德。

  彼以五德之传,从所不胜,秦在水德,故谓汉据土而克之。刘向父子以为帝出于《震》,故包羲氏始受木德,其后以母传子,终而复始,自神农、黄帝下历唐、虞三代而汉得火焉。故高祖始起,神母夜号,着赤帝之符,旗章遂赤,自得天统矣。昔共工氏以水德间于木、火,与秦同运,非其次序,故皆不永。由是言之,祖宗之制盖有自然之应,顺时宜矣。究观方士祠官之变,谷永之言,不亦正乎!不亦正乎!”班固将西汉时期政治史观的发展脉络加以廓清,让后人对西汉政治史观的变化有了清晰的了解。此后历代都有学者对此加以论述。清末到近代的康有为、廖平、皮锡瑞、崔适等,当代老一辈学者周予同、顾颉刚、杨向奎、钱穆等,都在其着作中对汉代的德运问题加以论述。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对汉代德运问题加以研究,如杨权、陈苏镇、蒋重跃、庞天佑、冷德熙、王葆玹、汤其领等,都在其着作或文章中从不同角度对汉代德运与政治的关系进行探讨。

  ①前人论述虽多,但仍有剩意可寻。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西汉政治史观流变的原因加以探析,并结合出土汉画像石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新见解,以就教于方家。

  一、汉初政治史观的演变及其社会背景

  刘邦的政治史观是模糊而功利的。在起事之前,他为自己营造天命图谶。据《汉书·高祖本纪》记载:“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妪曰:‘人杀吾子。’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刘邦斩白蛇,成为他起义的起点。汉画像石中有描绘这个故事的图像:人手拿长斧,斧子从中上部折断,此人惊慌失措,身子后倾,险些跌倒。右边的人被一条蛇缠绕,他手持长剑,做拔剑出击状。很多学者认为这幅图是“高祖斩蛇”[1]图版说明7,因无榜题,我们不敢断言。但高祖斩蛇的故事,在汉代应该影响很大,画像石中刻画这一故事不足为怪。在汉画像石中,有不少斩蛇的画面,这些画面的寓意之一,应当和高祖斩蛇相关。

  刘邦斩蛇,是他为举事而造的图谶。此图谶果然引起了社会效应,“诸从者日益畏之”。刘邦起事不久,就被众人推举为沛公,“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而爨鼓旗。帜皆赤,由所杀蛇白帝子,杀者赤帝子,故上赤”。在五行中,赤代表火,刘邦色尚赤,说明他要建立的是火德的政权。白代表金,按照五行相克的原理,火克金,刘邦为赤帝子,他杀了白帝子,代表火德代替金德之意。但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宣布为水德,色尚黑,这一点刘邦应该知晓。按照五行相克的原理,克水的应该是土,但为什么他要把自己化身为赤帝子,而不是和土相关的帝王之子呢?《宋书·历志》对此解释曰:“汉若为火,则当云赤帝,不宜云赤帝子也。白帝子又何义况乎?盖由汉是土德,土生乎火,秦是水德,水生乎金,斯则汉以土为赤帝子,秦以水德为白帝子也。”按照《宋书·历志》的说法,赤帝子,就是赤帝的儿子,赤为火,火生土,赤帝生的儿子当为土德。白帝子,白为金,金生水,白帝生的儿子应为水德,这正和秦为水德相符。赤帝子杀白帝子,就是汉以土德代替秦的水德。《宋书·历志》确实为我们理解刘邦制造的图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但这只是后人的臆测而已,刘邦宣称为赤帝子,但他并没有实行土德之制,从他被称为沛公起,他便宣布色尚赤,说明他承认的是火德之制。刘邦的政治史观存在着矛盾,在他立为汉王后,“因以十月为年首,而色上赤”。十月为岁首,这是水德的正朔,而他又色尚赤,采取了火德之服色。我们知道,一个新王朝兴起时,“改正朔,易服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新王朝标榜自己为何德运,就应建立起相应的正朔和服色,正朔和服色应该和德运规定的形式一致。刘邦采用的正朔和服色不符,他之所以以十月为正朔,是因为“十月始至霸上,因故秦时本以十月为岁首,弗革”。此时尽管刘邦以十月为岁首,但他的政治史观倾向于火德。

  从汉王二年(前205)开始,刘邦的政治史观发生了变化。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汉王)二年,东击项籍而还入关,问:‘故秦时上帝祠何帝也?’对曰:‘四帝,有白、青、黄、赤帝之祠。’高祖曰:‘吾闻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莫知其说。于是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乃立黑帝祠,命曰北畤。”刘邦自诩为黑帝,立黑帝祠加以祭祀。刘邦“亦自以为获水德之瑞。虽明习历及张苍等,咸以为然。……故袭秦正朔服色”。在刘邦确立德运之制的过程中,计相张苍起到重要作用,他“推五德之运,以为汉当水德之时,尚黑如故。吹律调乐,入之音声,及以比定律令”。在群臣的共同认可和努力下,汉初建立了水德之制。

  刘邦沿袭了秦代的正朔服色,实行水德之制,或许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有关。当时西汉政权刚刚建立,国力衰微,据《史记·平准书》记载:“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当时刚经历战乱,经济衰败,民不聊生,此时最应该做的,是休养生息,恢复生产。正因为“是时天下初定,方纲纪大基,高后女主,皆未遑”,刘邦只有无为而治,继续沿用秦制,而不能急于追求“玄黄旌旗之饰”。

  西汉初期,很多制度都和水德之制相符,甚至在宫殿建筑中,也掺入了这种理念。在汉刚刚建立,还没有统一全国之时,萧何负责营建未央宫,建立了壮丽的东阙和北阙。《史记·高祖本纪》索隐曰:“东阙名苍龙,北阙名玄武,无西南二阙者,盖萧何以厌胜之法故不立也。”

  萧何在建阙时,依据厌胜之法,只建了东阙和北阙,东阙名苍龙,北阙名玄武,苍龙、玄武为四神中的二神。在五行中,水代表北方,东方为木,水生木。而南方是火,西方为金,火和金与水和木是相克的关系,萧何只建北阙和东阙,而没有建南阙和西阙,应该和刘邦沿袭秦的水德之制有关。

  刘邦开始为火德,后又改为水德,这种矛盾的政治史观,为西汉时期政治史观的演变埋下了伏笔。汉文帝时期,围绕汉为何德运发生了激烈争议。当时有两种意见,一种以鲁人公孙臣为代表,认为汉应为土德。持另一种观点的是丞相张苍,他认为汉应该为水德。汉文帝并没有改变汉初以来的水德之制,但在举行郊祀上帝大典时,“衣皆上赤”,他似乎倾向于火德之制,或许由于他父亲刘邦制造“赤帝子”图谶及刚举事时的“色上赤”,对他的政治史观产生了一定影响。汉景帝时期,“祠官各以岁时祠如故,无有所兴”。纵观文景时期,政治史观并没有太大变化,基本延续了汉初的水德之制。

  二、西汉中期政治史观的演变及其社会背景

  汉武帝时期,汉王朝经过几十年发展,出现了社会安定,人民富庶的盛世局面,这就为汉武帝构建上层建筑奠定了物质基础。汉武帝是个雄才大略的人,勇于改变旧制度,构建新制度。他否定汉初以来的统治政策,罢黜黄老之术,独尊儒术。对于汉初以来的政治史观,汉武帝自然不满意“色上黑”的水徳之治,他喜欢的是华彩。这一点从他和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中可以充分表现出来:“盖俭者不造玄黄旌旗之饰。及至周室,设两观,乘大路,朱干玉戚,八佾陈于庭,而颂声兴。夫帝王之道岂异指哉?或曰良玉不瑑,又曰非文无以辅德,二端异焉。”

  他向董仲舒提出为政是应该简朴还是华饰的问题,他希望得到的答案,当然是“造玄黄旌旗之饰”。董仲舒果然不负所望,回答道:“臣闻制度文采玄黄之饰,所以明尊卑,异贵贱,而劝有德也。故《春秋》受命所先制者,改正朔,易服色,所以应天也。然则宫室旌旗之制,有法而然者也。故孔子曰:‘奢则不逊,俭则固。’俭非圣人之中制也。臣闻良玉不瑑,资质润美,不待刻瑑,此亡异于达巷党人不学而自知也。然则常玉不瑑,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这正迎合了汉武帝的心思,“改正朔,易服色”,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要改正朔,易服色,就要改变汉初沿用的水德之治,而选择其他的政治史观。根据“五德终始说”的原理,秦为水德,土克水,汉必须以土德克了秦的水德,土德之治成为必然之选。

  汉武帝实行土德之治,除了政治原因之外,其个人因素也是重要方面。汉武帝对神仙很向往,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史记·武帝本纪》中记载了汉武帝20多次大规模求仙活动,可见他升仙的渴望是多么迫切。皇帝亲为,“方士言祠神者弥众”,带动了整个社会风气,求仙之风日趋兴盛。西汉中后期画像中大量出现西王母等仙界画面,正是求仙之风影响的结果。

  黄帝在先秦秦汉时期有个逐步被神话的过程。

  先秦至秦代偶尔出现神话黄帝的情形,如《韩非子·十过》中曰:“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

  黄帝成了驾驭鬼神、操纵神仙世界的神人,这为后世神话黄帝奠定了基础。黄帝虽然在《韩非子》中被神话,但在先秦至西汉中期之前,大多作为圣王形象出现。如《庄子·天运》曰:“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非也。”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