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把字句的及物性研究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29

  及物性系统是系统功能语法的概念功能框架下的一个语义系统,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所感所想划分抽象成一系列的过程,即将经验通过语法而范畴化。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突破了将及物性限制在动词研究领域的做法,明确指出及物性是由整个句子,而不是单单由一个动词决定的,及物性系统确立的是语言中所体现的不同类型的过程及其所表现出的相应结构。

  一、及物性系统理论

  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是人类交际的工具。韩礼德功能语言学观点认为,语言反映和描述着人类的各种经验(经历),语言具有三大元功能,分别是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及物性系统将人类各种经验分为六种过程,即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以及存在过程。如此,我们就可以选择各种过程及其有关的参与者(涉及某一过程的人、物及抽象概念)和环境(与过程有关的时间、空间、方式、程度、比较、伴随、原因、条件、身份等因素)来体现语言的概念功能。“我做了一顿饭”,是物质过程,强调的是某一事件的发生及过程。

  “我喜欢旅游”,则是心理过程,体现感觉、认知、喜爱等心理活动。“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反映的是“李白”和“诗人”之间的从属关系,是关系过程。“痉挛”、“眨眼”、“微笑”、“希望”、“幻想”等动词兼表生理活动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它们构成的句子则表示行为过程,例如“昨晚,我又做梦了,梦见桃花开了”。言语过程强调的是运用言谈来交流信息,一般由“告诉”、“汇报”、“上告”等动词构成,例如“小明告诉我一个秘密”。存在句形式及其各种变体表示的是存在过程,“地上有一滩水”表示“水”在“地上”存在的过程。及物性系统关照的是过程的类型、过程与参与者、环境成分以及参与者的属性之间的关系,它是联系外界与语言的桥梁,既可以让我们选择各种过程组成小句,也可以运用它去解释分析语言结构如何表述人类主客观世界的现象和经验,对语言现象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应用意义。

  二、汉语把字句研究渊源

  1.她卖了鸡蛋。2.她把鸡蛋卖了。

  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到,原本位于动词之后的参与者(鸡蛋)到了把字句中被提到了动词“卖”之前和“把”字之后,我们将“把”和其后的参与者并称为把字句结构。

  关于把字句的研究,早在1924年,黎锦熙先生就曾从句式角度做过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提宾”一说。他认为把字句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原本位于动词之后的宾语提至动词之前。然而,黎先生的研究更多地倾向于关注把字句的句式结构,对于把字句所表之意基本没有论述。吕叔湘先生在1942年的《中国语法要略》中,从动词的意义限制、把字宾语的性质、谓语动词前后的成分要求三个方面,全面而细致地分析了近代汉语把字句的用法,并且提出了“行为动词说”、“宾语有定说”和“谓语复杂说”,可谓近代把字句研究的集大成者。之后,王力先生从语义角度将汉语“把”字句结构解释为“处置式”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提出“处置式是把人怎样安排,怎样支使,怎样对付,或把某物怎样处理,或把事情怎样进行”。薛凤生先生也试图将“把”字句式定性为一种句法结构,即A把B+C,从语义角度看,应解释为:由于A的关系,B变成了C所描述的状态。杨国文先生将“把”字句分为“过程-处置类把字句”、“结果-描述类把字句”和“事物-得失类把字句”。

  三、把字句的及物性研究根据及物性系统的六大过程的分布情况,我们注意到把字句中往往不止包含一个过程。例如:

  1.小李把我打了。2.小李把我打哭了。3.小李把我打得鼻青脸肿。

  仔细观察以上三句,我们会发现句1中只包含一个物质过程;句2中则包含了两个过程,分别是物质过程(小李打我)和行为过程(我哭了),而句3中包含了物质过程(小李打我)和关系过程(我鼻青脸肿)。由此,我们可以将把字句分为单一过程把字句和复合过程把字句。为了方便讨论,我们将复合过程把字句中的第一个事件定义为“首要事件”,第二个事件定义为“连带事件”。笔者将结合语料(《倾城之恋》、《平凡的世界》、《山楂树之恋》、《活着》),进一步探究把字句中各个事件是怎样通过不同过程得以实现的,以及六个过程在实现各个事件中有怎样不同的地位。

  (一)单一过程把字句的及物性研究

  1.物质过程。在把字句中,物质过程非常普遍,大多数的单一过程把字句以及复合过程把字句的“首要事件”都是物质过程。杨国文认为这类句子通常不关注处置的结果,能进入“过程———处置把字式”的名词必须是受事性目标,而不能是结果性目标和范围成分。大量语料也恰巧证明了这一点。例如:(1)大家说着笑着就把饭吃完了。(2)老师把书从他手里夺过之后,他才猛地惊呆了。

  例子中的“吃”和“夺”两个动词均突出了自身很强的动作性,因而将人们的注意力聚焦到动作过程而非结果上。

  2.言语过程。通过对例句的观察,我们发现带有言语过程的把字句式其后往往带有一个动量补语,如“一通”、“一遍”、“一顿”等。例如:(1)孙玉厚立刻气得暴跳如雷,把兰花大骂了一通。(2)孙玉亭把公社徐主任的意思给他说了一遍。

  在例(1)中,把字后的宾语“兰花”是对象,是言语行为的指向对象,而例(2)中则是话语内容。我们发现,话语内容与受事宾语十分相似,所以,我们几乎可以将它作为“处置”的“对象”去处理,我们可以和盘托出,也可以避而不谈,甚至可以含糊其辞。因此,它也可以顺利地进入把字句结构。

  郑伟娜将含有言语过程的把字句分为“转移式”和“结果式”两类,并将“转移式”把字句式按照复合把字句式来处理,认为它所表达的是一个完整的转移过程———言语域内的转移,有起点,也有终点。笔者则不是很赞同这种说法。如果将其看作是复合式,我们该如何去理解其中包含的所谓“双过程”呢,是A首先得到B的内容,再将B转述给C,还是将A言说B和A将B告诉给C看作是不同的过程?但这两种理解都是有失偏颇的。第一,我们在使用言语过程时,并不关注A是如何获得他的言说内容的。第二,言语过程无论如何都包含有一个言语过程所指向的对象。无论这个对象是以显性还是隐性的方式出现,我们意识中始终将言语内容指向某人。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最好是将“转移式”的言语过程把字句当作单一过程类来处理。而“结果类”的把字句当作复合事件把字句则不会引起歧义。

  3.行为过程。能够构成单一过程把字句的行为过程很有限,通常为表意识过程的行为方式,如看、听、考虑等,例如:(1)白明川看完信后,就交给了徐治功。徐治功也很快把信看完了。两个人一时间都不言传,各抽各的纸烟。(2)王满银脖子一缩,眼一瞪,嬉皮笑脸地把舌头一吐。

  而表行为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些表达生理活动的动词却几乎不出现在单一过程把字句中,而是多见于复合过程把字句中。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下文讨论。

  4.心理过程。表心理过程的动词类型大致分为三类:

  即感知(看到,听到等)、情感(喜欢,害怕等)和认知(知道,理解,认为等)。表感知的“看见”、“听见”与行为过程中的“看”和“听”是不同的。它们强调的往往也是结果而非动作过程。而单一过程把字句关注的正是动作过程,所以一般不能进入单一过程把字句,只有“吓”、“忘记”等少数几个表示知觉反应的可以进入该句式。例如:(1)孙少安这才想起,他曾给永合承过这么一档子事。说实话:他早把这事忘了。(2)在后排列席会议的“接高办”成员中,不知谁响亮地打了一声喷嚏,把人吓一大跳。

  5.关系过程和存在过程带有强烈的状态特征,人们无法把某种抽象的状态作为受事去处理,所以不能进入单一过程把字句式。进入把字句的动词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例如有动力的“动态动词”,如“吃”、“搬”、“打”比较容易进入把字句,而像“存在”、“属于”、“拥有”这样的“静态动词”一般不能进入把字句。

  (二)复合过程把字句的及物性研究

  复合过程把字句需要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过程同时来体现。这里,我们关注的是双事件过程。一般来讲,首要过程还是倾向于动作过程,而连带事件则对动作引发的结果或留续下的状态进行描述。因此,我们选取“首要事件”为基本出发点来分析复合过程把字句中可能同时并行出现的过程。

  1.物质过程。物质过程不论是出现在首要事件还是连带事件中,都比其他任何过程类型要积极得多。但是与单一过程把字句有所不同的是,能进入单一过程把字句的宾语类型多为受事性的或带有受事性特征的目标。此外,复合过程中范围类宾语也可以进入把字结构中,如“把话说明白”、“把车开过来”、“把病看好了”等。

  下面我们将从收集到的例句中分析物质过程可以和哪些其他过程共同构成把字句结构:物质过程+物质过程:他父母心疼两个小外孙,还常常把他们接到家里来喂养;物质过程+关系过程:金波甚至拿了一把梳子,把他的头发都梳理的整整齐齐;物质过程+存在过程:他偷偷把书藏在桌子下面。

  对于物质过程+行为过程,我们在收集的例句中没有发现此类例句,但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确会用到,比如“把某人打哭了”、“把某人逗笑了”等等。剩下的两类,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和言语过程则更为边缘化,我们几乎找不出任何适合的例子。

  2.言语过程。第一事件为言语过程的典型复合把字句强调言语行为引发的结果,其结果由连带事件来体现。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