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声语言探析手语音节的结构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29

  音节是人类语言的自然属性[1],人们说话时需要通过音节来突显语流强弱节奏,听者也需要通过音节来切分语流的构成,音节使语言变得动听、使口头交际成为可能。具有自然语言属性的手语是否也有音节结构不仅是手语语言学界也是普通语言学界关注的问题[2].手语音节这个概念一直使许多非手语专业的一般语言学者们感到困惑:手语是无声语言如何会有音节?手势是表意的最小独立单位,为什么需要音节结构?手语的音节结构如何体现、由什么构成?手语音节与有声语言音节有什么异同?这些问题一直是手语音系学和普通语言学讨论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当代音系理论为依据,通过对比分析跨语言手语的手势和有声语言的音节结构,阐述手语音节存在的理据、表现形式、音节类型以及音系特点,揭示手语作为自然语言的音系结构。

  2手语音节的界定

  虽然,对有声语言音节的界定有不同的表述,但语言学界基本达成共识,认为:“音节是这样一种结构:它具有一个对气流没有或很小阻碍的中心,这个中心的响度相对较大,中心的前后对气流的阻碍越来越大,响度变小”[3].也就是说,音节的结构是通过响度来体现的,一个合格的音节,其响音度从韵核到边界必须下降,或从边界到韵核必须上升,这一原则称音节的响度序列原则(SonoritySequencingPrinciple,以下简称SSP)。音节的响度通过音段来实现,音段的响音度从弱到强的排序为:阻塞音<鼻音<流音<滑音<元音(根据Roca[4])。

  在一个合格的音节结构内,音段的序列严格受到SSP原则的制约。如汉语“变化”有两个音峰(响度最大)构成两个音节,音节的边缘响度最低,从音峰到音节的边缘响度呈下降状。如果把音节的响度通过语图来观察,我们可以清晰看到视觉强弱的表现,如下图所示:

  图1说明,汉语“变化”有两个视觉强度高峰,即两个音节,音节的核心具有最强的视觉度,音节的边界视觉强度减弱。有些语言学家提出,音节响度的本质和功能是感知的凸显性[5-6].Jantunen和Takkinnen认为,从感知的凸显性来认识有声语言的音节给探索手语音节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7].手语是视觉语言,在手语的语流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手势的视觉度强弱的变化。普遍认为,手语的基本单位是手势(最小独立意义单位),手势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手型、掌向、运动和位置[8-9].在这四个基本要素中,运动产生的视觉度最强。如上海手语中“变化”的手势表示如下*:

  图2表明,上海手语“变化”的手势涉及两个运动:第一个运动是主手(持V字型(Y),掌心朝下)手腕翻转(掌心朝上);第二个运动是主手(五指并拢,掌心朝上)小手臂向上抬起,同时五指分开(t)。视频中可以清晰看到“变化”手势中两个不同运动所反映的两个不同的视觉强度。由此可见,手语中由手型、掌向、运动和位置组成的一个手势单位,其视觉度最强的是运动,运动的前后视觉度减弱。手势中的这种视觉强度的变化同有声语言中的响度的变化一样折射的是感知凸显度。这种感知凸显度的变化及变化模式(弱-强-弱)就是语言接受者(无论是有声语言还是手语)感知音节单位的主要依据[5].因此,如果从感知凸显度来识别音节,有声语言与手语构建音节和界定音节的认知基础一样,心理感知的结果也一样,唯一的区别是不同的物理形式,这只是两种不同语言形式采取不同载体的结果。

  根据Brentari对跨语言的手语语料的分析,手语中的运动可分为两类:路径运动和局部运动[10].路径运动由肩关节支配(如图三)或肘关节支配(如图四),图示如下:

  图3是荷兰手语中通过肩关节支配的运动表达“成长”的手势,图4是上海手语中通过肘关节支配的运动表达“进步”的手势。这两种运动都是路径运动,明显,(主手)手势通过运动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就运动的幅度(即视觉强度),肩关节支配的运动比肘关节支配的运动幅度大,视觉度强。局部运动指不导致手型位置的移动,但引起手型变化。有的局部运动由腕关节支配(如图5),有的由掌关节支配(如图6),有的由指关节支配(如图7),见下图举例说明:

  图5是上海手语的“变”,主手持V形(Y),手心朝下,通过腕关节支配的运动翻转手掌,使手心朝上。图6是上海手语的“伞”,主手通过掌关节支配的运动使闭合的手掌撑开。图7是芬兰手语的“文化”,主手通过指关节支配的运动使握紧的拳头伸出拇指和食指,这一局部运动伴随着肘关节支配的路径运动使紧贴额头的拳头向头前方移动。显然,肘关节支配的运动幅度比指关节支配的运动幅度要大,视觉强度也大。

  根据图3至图7五个不同手语手势的举例说明,不同关节所支配的不同运动反映的视觉强度不同。这种视觉强度就是手语音节中的“响度”,也就是说,手语音节的“响度”与手势运动产出时使用关节活动范围的大小有关。根据人的生理结构和大量跨语言手语语料,支配手势运动的不同关节所产生的视觉度从小到大的排序可表示如下[10]:指关节<掌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

  如果手语中一个手势含有一个运动,这个运动可以是指关节、掌关节、腕关节、肘关节或肩关节支配,但也可以由几个不同关节同时作用,如图2上海手语“变化”中的“化”同时含有一个肘关节支配的手臂上升和一个掌关节支配的手掌张开;再如图7芬兰手语“文化”同时含有一个肘关节支配的手臂移动和一个指关节支配的拇指和食指伸直两个运动。但音节的核心必定是“响度最高的”.Corina和Sandler[14],及Perl-mutter[15]等把手语中的手势运动看作是一种看得见的高响音度;Jantunen和Takkinen认为[7],手语中的运动就是“元音音段”,手语音节就是由一些静止和动态“音段”组成的一个结构单位。我们可以把手语音节的这种视觉度从韵核到边界呈下降趋势,或从边界到韵核视觉度变强的现象称为手语音节的“SSP”原则。因此,手语中一个由手型、掌向、运动和位置组成的单位就是手语的音节结构,其中视觉度最强的运动是音节的核心。手语音节的SSP原则就是:音节韵核视觉度最强,向(两)边缘减弱;或视觉度从边缘向中心变强。

  3手语音节的理据

  人们比较容易理解并接受手语有词汇、有语法、有句法,手语是一种自然语言,但很多人(包括许多语言学者)很难理解并接受手语也有音系、也有音节。人们普遍有两个困惑:第一,手语是视觉语言,没有声音哪来音节?第二,手势是最小有意义独立单位,手势由手型、位置、掌向和运动构成,为什么手语的语言学研究需要“音节”的概念?本文的第一小节应该已经解答了第一个困惑。此小节将举证说明手语音节存在的理据。

  有声语言中音节的语言学意义主要有两个:第一,音节是语言中音段序列限制规则的辖域;第二,音节是语言中有些音系变化规则的运用域。如果没有音节,就无法裁决某个语言什么音段可以相邻出现,什么音段不可以。如我们说,英语中[tm]不能相邻出现,因为英语中不可能有*[tm-]开头或*[-tm]结尾的词,所谓不能相邻出现是指一个音节单位内。如[t]和[m]不在同一个音节就不受音段序列限制规则的制约,如英语中有‘atmosphere’一词。另,许多语言(如德语、荷兰语、俄语等)有音节末阻塞音清化规则,按照这个规则,一个浊阻塞音在音节末就变清音,但如不在音节末就不会清化,例如荷兰语“蟾蜍”的形态结构是/pAd/,表层音系结构是[pAt],但其复数的表层形式是[pAd*n],为什么词干末的齿龈塞音有清浊两种变化([d]和[t]),如果没有音节结构,就没法解释语言中的这种变化。

  手语中的音节也具有相同的音系功能,大量跨手语语料的研究证明[7,9,16],手语中的音节是一些音系制约条件的辖域,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a)一个音节单位内手型的被选手指不能变*;

  b)一个音节单位内手势的起止位置只有一个(即只有一个路径运动);

  c)一个音节单位内支配路径运动的关节不能变。大量跨语言的语料证明,手语中一个手势的手型一般不会有被选手指的变化,除非有两种运动前后发生,如上海手语“变化”的手势。由于手语中的绝大多数手势都是单音节,因此一个手势的被选手指往往不变。但通常有手型构造的变化,如被选手指从合拢到展开,从伸直到弯曲等,手指构造的变化是音节内指关节支配的局部运动。如图(8a)是合法手势,但(8b)是不合法手势:

  图(8a)上海手势‘白天’涉及一个由肘关节支配的路径运动改变了手的位置,同时有一个由掌关节支配的局部运动改变了手型(手指构造),但被选手指不变,是一个单音节手势。vanderKooij和Crasborn认为[16],图(8b)的手势在荷兰手语中是不存在的,因为它在一个起止点运动(即一个音节)的手势中改变了被选手指,违反了手语音节辖域内音系制约条件(a)。类似图(8b)这样的手势在上海手语中也不存在。当然,手语中也有一些手势会改变被选手指,如上海手语“东西(物品)”,见下图:

  图9上海手语“东西(物品)”的手势从开始的两个被选手指(小指和食指)变为四个被选手指(小指、无名指、中指和食指),但图9确是一个合法手势,这是因为这个手势有两个音节。“东西”这个手势有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第一个运动,双手从双肩并行处向胸前中心移动碰触;第二个运动从双手接触点向反方向移动。这是有两个不同起止点运动的手势,因此是双音节手势,两个音节的被选手指不同。在手语的音系分析中,我们可以用“手语音系制约条件”来鉴别一个手势是单音节还是双音节,是符合语法的,还是不合法的。大量语料充分证明:音节在上海手语的语言结构中是不可或缺的结构单位,手语中的音节与有声语言的音节一样决定着“音段”序列的限制规则,也是一些音系规则运用的辖域,以及上海手语韵律层级域标记和边界标记的单位*.

  4手语音节的类型

  在有声语言中,不同语言的常见音节结构类型包括:V,CV,CVC,VC,CCV,CCVC,CVCC,VCC,CCVCC,CVCCC[17],其中最无标记的音节结构是CV,绝大多数语言都有CVC结构。根据Blevins大量跨语言的研究[17],允许元音前或元音后有辅音群的语言不超过半数。如果手语的音节以视觉度来规约,根据大量跨语言的手语研究[7,14,15],各国手语的音节结构都没有“‘辅音’群”.当然,手语中最小独立意义单位手势的构成成分不是元音和辅音,而是静态成分和动态成分,静态成分往往包括手型、位置和掌向;动态成分主要是手势中的运动。任何一个涉及运动的一个手势,往往其手型从某个位置(P)通过运动(M)移动到另一个位置(P),这样一个音节结构我们称PMP结构**,如同有声语言的CVC音节结构。如图4所示的上海手语“进步”就是PMP结构,即主手手型从一个位置通过肘关节支配的运动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手语中绝大多数涉及肩关节或肘关节支配的运动(即路径运动)完成的手势多是PMP结构。当然,也有一些手势运动前没有明确固定的位置,或运动后手型不停留在某个明确固定的位置,如图10、图11所示: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