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便是“礼仪之邦”、“食礼之国”,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的历史,源远流长。酒礼即饮酒作为一种食的文化,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一套礼俗。“酒以成礼”【5】 “用礼乐而饮之”【6】,显然,把饮酒行为纳入“礼”的范畴,通过饮酒活动承载“札”的政治伦理功能,是中国古代酒文化发展历程中尤为突出的重大社会特征。
除去上述几个重要意义外,发扬中国酒文化还有助于我国酒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酒产业也是一片欣欣向荣。从品牌结构来看,白酒市场主要被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汾酒、郎酒等大品牌所占据。据2005年的一项统计可知: 八大城市白酒礼品品牌占有率前十名五粮液、泸州老窖、茅台、剑南春、古井贡酒、沱牌、全兴、水井、郎酒、西凤酒。人们所送白酒礼品中,前十个全国性的名牌白酒占据了43.09%的礼品市场,其地位牢不可破。其中排名前四位的依次是:五粮液占有率为8.79%、泸州老窖为7.14%、茅台为5.38%、剑南春为4.23%。根据360市场调研数据显示茅台、五粮液两大名酒占据75%的市场份额,其余市场份额主要是泸州老窖、水井坊、剑南春等高端酒产品。诚然,酒文化发展的好,酒产业也是能够沾光的。
酒文化不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社会生活中,从古至今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酒也带来了许多危害,包括酒后滋事、酒后驾车造成的交通事故等社会问题以及酒依赖、酒精肝、胰腺炎、胎儿酒精综合症等医学问题。因此,我们对待酒文化的态度应该是客观的,酒文化之所以能在中国乃至世界传承这么久,足以证明它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之物,但是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它可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好助手,也可能会适得其反。凡事要有度,这是我们在接受酒文化并将其传承所应有的态度。
参考文献:
【1孙小超:浅析中国的酒文化及特征[期刊论文]-现代交际,2010(7)
【2】“和平宴”创意酒壶搭起两岸交流新桥梁 ,中国通州网
【3】李映发:蒸馏酒的起源与发展,1993(06)
【4】徐少华:中国酒文化研究50年,1999(06)
【5】尚秉和: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1989
【6】陶毂:清异录·酒浆,1988
篇二:论中国酒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
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是酒的故乡。酒,形态万千,色泽纷呈;品种之多,产量之丰,皆堪称世界之冠。中国又是酒人的乐土,地无分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少,族无分汉满蒙回藏,饮酒之风,历经数干年而不衰。中国更是酒文化的极盛地,饮酒的意义远不止生理性消费,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酒与诗,从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如此,中国众多的名酒不单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美的启示与力的鼓舞;每一种名酒的发展,都包容劳动者一代接一代的探索奋斗,英勇献身,因此名酒精神与民族自豪息息相通,与大无畏气概紧密相接。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酒魂!酒承载了中国精神的心理诉求,丰富多彩的中国酒文化,包含有深刻的哲学,诗文,科技,艺术乃至于安邦治国的道理,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酿酒;艺术;酒文化;中国文化;治国安邦;民族精神
一、酒
(一)历史渊源
酒仙刘伶在其《酒经》中,将酿酒历史追溯到夏朝,其实还可往远推算。据《史记?夏本记》记述:帝中康时,守四时的羲氏、和氏就有饮酒的嗜好。而其祖先是帝尧时派去定四时的,历经五帝近百年时间。由此推断,酿酒业产生于这个时期,发源于中原,逐渐发展到四夷,而到周朝初期,酿酒技术完全成熟,并已形成分类。
(二)分类
1、按原材料
根据酿酒用的原材料不同,可以划分为三类:
(1)粮食酒、就是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生产的酒。例如高梁酒、糯米酒、包谷酒等;
(2)果酒、就是用果类为原料生产的酒,如葡萄酒、苹果酒、桔子酒、梨子酒、香槟酒等;
(3)代粮酒、就是用粮食和果类以外的原料,比如野生植物淀粉原料或含糖原料生产的酒,习惯称为代粮酒,或者叫代用品酒。例如,用青杠子、薯干、木薯、芭蕉芋、糖蜜等为原料生产的酒均为代粮酒。
2、按生产工艺
目前,按照生产工艺的特征来分,可以分为三大类:
(1)蒸馏酒、这就是在生产工艺中,必须经过蒸馏过程才取得最终产品的酒。
如我国的白酒,外国的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兰姆酒、阿拉克酒等;
(2)发酵酒、又称为非蒸馏酒,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蒸馏燕便形成了最终产品。如黄酒、啤酒、葡萄酒和其他果子酒等;
(3)配制酒(又称再制酒)、顾名思义,配制酒就是用蒸馏酒或发酵酒为酒基,再人工配入甜味辅料、香料、色素、或浸泡药材、果皮、果实、动植物等而形成的最终产品的酒,如果露酒、香槟酒、汽酒及药酒、滋补酒等。
3、按发酵特征
按发酵特征来分类,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可分为三种;
(1)液态法白酒、即采用酒精工艺来生产的白酒,产品均是普通白酒。
(2)半液态法白酒、主要有两广一带的米烧酒和黄酒。
(3)固态法白酒、系采用我国传统固态法发酵工艺酿制的大曲酒、小曲酒均在此列。
4、按酒精含量的多少
按酒精含量的多少来划分,习惯将酒分为高度酒(即国外又称烈性酒)和低度酒两种。前者包括我国的白酒(烧酒)和用蒸馏工艺生产的洋酒。后者包括发酵类酒。由于国内外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量度,故一般根据发酵酒的酒精度都在20以下来进行区分。
(三)酒器
饮酒须持具。酒是人们盛酒,饮酒的用具。酒具不仅是饮酒的工具,是成为工艺品,具有艺术的价值,酒具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得发展水平,又影响着历史人们的饮酒习俗,同时也作为悠久而漫长的中国古代酒文化中的一部分得到传承与推广。
从新石器时代的钵、瓮、釜、甑到周代以后对“无礼不饮”、“无器不饮”的讲究而创造出的尊、爵、觥、觚、瓮、豆、斗、盅、盏、壶、瓶、杯等等,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就器型品种而言,仅酒盅杯盏一项就有:青铜、陶、瓷、金、银、玉、铜、木、犀角、珐琅、漆器与琉璃、玛瑙以及世间传说的夜光杯、公道杯、陪酒杯等等。酒器的制造工艺折射出国人的智慧与创造力。 历代的能工巧匠以精湛的技艺,将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形象纹饰和吉祥图案,铸刻嵌画于酒器之上,为我们展示了华夏艺术与工艺的精美绝伦。
由此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在酿造并享用酒之醇美的同时,也在创造和享受着酒文化的隽永与绚烂。
(四)酒礼
中国是“礼仪之邦”,凡是都讲“礼”,喝酒有酒礼,而且几乎与酒同步诞生。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中国礼节源自“周礼”,即周朝的礼,西周时的酒礼非常严格和具体,但随着儒家学说在古代中国政治上的正统地位的确立和发展,酒礼的基本精神——旨在推行酒食的合欢活动,亦随之发扬光大。
1、古代宴饮礼仪
请客、宴请前三天送请柬,先跟客人预订时间,到时间只请一次,被邀请者如不能赴宴,应及早通知主人,摆设酒席,最好早些,若已经到时间,客人有未到的不再等候,已到的所有人围坐在一起可先斟酒并开始酒席。酒席的规格因人而异,酒席所用的酒,最好要陈酒、清酒,防止酸酒或甜酒。点心,先吃点心是垫腹,饮酒时候就不会伤胃。吃完点心,就上荤菜、主菜,然后再上羹汤,上羹汤的用意在于能够醒酒。席间还应备水果,宜新鲜,不限多少,另配小菜八碟。在酒席上,行酒一周为一巡,在三巡之前,按照座客的尊卑上下依次先后斟酒。中国厅堂大多坐北朝南,正宴以首面南向为尊,其余依次是面北、面西、面东。主人和斟酒者均坐在面东一方,这样斟酒的次序是北东、北西、南西、南东、东北、东南,最后是主人上下两位。入席后到最初三巡都要按座次先后行酒,三巡一过,斟酒便可以随便了。一般由左至右顺时针方向进行。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客人要回敬主人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2、祭拜酒
祭拜酒涉及范围较宽,一般有两类:一是立房造屋,修桥铺路要行祭拜酒。二是逢年过节,遇灾有难时,要设祭拜酒,古代的人在酒熟以后荐饷于祖庙,然后天子与群臣饮之于朝廷,甲古文中的酒字军均是记载祭祀活动而无一例外,毛泽东诗词中的“把酒酹滔滔”就是祭祀长江,将酒洒向长江。现在饮酒的习俗中保留的先将酒抛向空中,酒洒在地上,就表示祭天地的意思。看《史记·五帝本纪》,就知道轩辕黄帝的主要工作就是祭祀,祭祀天地山川诸位之神,而酒与祭祀同在,于是也就了解了酒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天是无处不在的。《礼记》记载“食必祭天”,开饭的时候必须先祭祀天,由尊长担任祭酒。祭酒是主持祭祀的人,只有年高德望的人才能够担任。《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十分有学问的荀子三次担任祭酒的职务,后来,祭酒主掌太学院,即今日的大学校长,“周礼天官”设酒官,有酒人,酒正,好东西不能自己独吞,需与天地祖宗鬼神共享。 在我国,不管什么民族,在人生最重要的三个里程碑——出生、结婚、死亡中,酒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孩子出生之后的满月酒,成人之后的婚庆酒、回门酒,以及死亡之后的丧葬酒。同时,纵观我国的节日,酒在节日中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植于民族文化深处的节令,全都离不开酒,无论何种情境,有酒就有礼,丰富多彩的酒文化也孕育了绚丽的适合不同场合的酒礼。
(五)酒令
酒令是中国酒文化的精华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现象,酒令增添了饮酒的“食外之趣”,一种好的酒令,不仅要能够为广大酒友所接受,有相当广阔的流行区域。而且应该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酒令分俗令和雅令,猜拳是俗令的代表,雅令则文字令,通常是在具有较丰富文化知识的人士间流令,因从古自今有很多酒令,以下略介几例。
1、骰子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