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军旅一身事 缱绻执著两情深(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2-24
显,或者说,家/国同构模式还未形成与刻意运用。而90年代以后,由于整体电视剧创作形式与技巧的推波助澜,军旅现实题材也必然受到影响,开始吸纳一般社会现实题材成功的创作经验,将家/国同构模式借鉴进“绰铁板、唱大江东去”式的军旅现实题材作品中来,以顺应电视剧创作的一定规范及迎合一定层面上观众的欣赏趣味。
  1993年的《潮起潮落》(获第十四届“飞天奖”长篇连续剧二等奖)在叙事模式上初步体现了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对家/国同构模式的借鉴。该剧铺展情节跨越36年,故事时间从解放前讲到80年代,通过三个家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来折射时代/社会的变迁,反映人民海军成长壮大的不平凡的发展史。可以看出,这种叙述角度与以往军旅现实题材在叙述视角上发生了转换。当镜头在三个家庭间切转时,人物悲欢离合的命运就被凸现到了“前景”,尽管他们是特殊的群体——军人,但他们同样是家庭中的成员。职业/群体特征通过家庭的平凡与不平凡得到挖掘与闪现。剧中人物有成长,视点流连逡巡、时代背景风云变幻,这都与以往军旅现实题材多以线性连贯的叙述、人物关系多建立在战友/朋友关系上,时代背景多为截取南线战争——在创作模式上有了明显的差别。
  由此,在借鉴家/国同构模式的基础上,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模式顺应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化、顺应电视剧艺术的创作规律,逐渐发展为家/国—军队同构模式。
  1997年的《和平年代》(获十七届“飞天奖”长篇连续剧一等奖)将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该剧对家/国同构模式的借鉴与完善也更加鲜明与突出。
  《和平年代》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军队建设的电视长剧。作品“起笔”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尾声,一批带着“血染的风采”的职业军人呼吸到了和平的温馨气息,继而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于是也强烈地感触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加速发展的脉搏。剧中男主人公秦子雄是一个“尚武”的、并发自肺腑地说“我渴望变动”的“南线英雄”,但这场变动带来的却是象征部队光荣历史的丰碑要被“平掉”,让位于地方的经济建设,接着是红箭特种兵大队被撤消编制,这样的事实对于一个征尘犹在并深深地热爱着部队的“战争功臣”是难以接受的现实。而百万裁军让一个个军中猛将为在地方求职辗转奔波,前途未卜、“英雄末路”,但秦子雄坚持了军人的立场与身份,走出军营的军人也因自身优秀的品质成为了地方经济建设中的弄潮儿。
  实际上,从秦子雄的个人经历该剧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命题,即和平年代尤其是改革开放、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军人的价值定位。该剧现实地反映了军人的彷徨与无奈、苦涩与失落,但在低徊迂徐中又始终保持了一条亮色的精神底线,即和平年代军人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军人凛然崇高的气魄,而非被同情与怜悯。该剧在赞颂了默默牺牲的当代军人、清晰地表达了“和平是对军人最高的奖赏”的同时,以秦子雄这个集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忧患意识与义无反顾精神于一身的形象,赋予了和平年代的军人尊严与崇高。
  在叙事特征上,该剧将主要人物都编织进一个家庭。如果说以往军事题材的电视剧或者将家庭关系/家庭因素作为叙事的附件、铺垫、衬托与衍生,或者将家庭中人物关系的情感纠葛过多地脱离军事背景,《和平年代》则通过秦子雄的“军人世家”将职业军人/家庭成员一个个推向面对着斑斓缤纷的变革社会,背对着充满责任与使命的军队的特殊境地。军人们不再是单纯的“军中一员”,而是和平环境中与社会息息相关、身系“家国一身事”的平凡普通人。这样的叙事视角与叙事策略既符合电视连续剧的叙事本性——即以大容量的叙事信息量来细腻地交代与铺展情节,在情节中起承转合,又因借鉴了家/国同构模式,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内展现家庭成员/军人曲折的命运,从而反映了社会变革浪潮所推动的军旅人生的跌宕起伏,扫视了特定时期与条件下军人的心理历程。
  同时,由于有大量的家庭场景,因而,虽然是军旅题材的作品,却因人伦化/人情化的表达方式与“附属场景”的层层铺垫,使得全剧叙事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与“吸引力”。正因为这样的军旅现实题材作品所散发出的家庭伦理的脉脉亲情及围绕主人公的较长“故事跨度”的情感纠葛,使得观众品味到了润物无声的剧情渗透方式,主人公秦子雄的形象也就立体和平易真实起来。正是人伦情感、七情六欲代替了生硬的道德说教或人物塑造上的“拔高”,而全剧的整体叙述形态也显得刚柔相济,观众能够从围绕军队种种改革措施的核心叙事场景中,体验到军人的坚毅与悲壮;同时又从家庭里的种种温馨、龃龉等富有生活化的附属场景中,体味到军人的欢乐与惆怅。
  至此,《和平年代》对家/国同构模式的娴熟借鉴,确立了家/国—军队的军旅现实题材创作模式的陶铸与定型。
      三、从《突出重围》到《DA师》
  新的时代、新的形势呼唤新的英雄和英雄主义,这为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深厚的土壤。2000年是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的丰收年。这一年在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了六部军旅现实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分别是《突出重围》、《女子特警队》、《壮志凌云》、《惊涛》、《光荣之旅》和《波涛汹涌》。军旅现实题材的作品以集团冲锋的方式出现在荧屏上。2002年,又有《导弹旅长》问世,《激情燃烧的岁月》则由省市级电视台播出,迅速红遍大江南北。2003年,央视的开台戏又是军旅现实题材的作品《DA师》。这样,近年来军旅现实题材作品在荧屏上形成了持久的热潮,并成为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创作现象。
  分析这些作品不难发现它们与以往成功的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之间某种内在的渊源联系,以及它们在创作上的突破与创新;同时,又应认识到它们在创作模式上形成了一定的“程式”——这是今后创作中有待解决的方面和需要突破的瓶颈。我们可以从主题观念、叙事模式及军人形象的塑造这三个方面对这批作品展开分析。
  (一)主题观念
  《突出重围》(获第二十届“飞天奖”长篇连续剧一等奖),应该说是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又一个新的高峰。该剧第一次以丰沛的笔墨在荧屏上全面反映了我军“科技强军”的新观念,展现了我军为“打赢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所触及到改革及锐意进取的精神。《突出重围》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深沉的爱国情怀、浓郁的军事氛围、凝练紧凑的叙事视角与节奏,鲜明地表达了新时代与新形势下军队观念和体制必然要走“突围之路”的主题。


  其他的几部作品,《女子特警队》通过描写一群中国女子特警队员服役期间的训练、实战生活及个人家庭与情感生活,反映了“军中警花”蓬勃的青春朝气和风雨中磨练成长的历程。《壮志凌云》通过对三代飞行员命运的刻画,书写了中国空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成长壮大的历程。《惊涛》聚焦“98抗洪”,以对军人李桂林的典型化塑造,展现了无数感人的英雄事迹,是军民团结战胜洪魔的壮阔画卷。《光荣之旅》则反映了后勤军人的精神风貌,该剧同样触及到了质量建军的主题。《波涛汹涌》在高科技装备的潜艇与碧波万顷的大海中书写海军潜艇部队豪迈的军旅人生。《导弹旅长》描写了在高科技的导弹旅,军人在事业与家庭情感间的选择。《激情燃烧的岁月》则通过石光荣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军人和他的家庭来折射共和国的风雨历程。《DA师》则围绕组建数字化部队的过程,来凸现科技强军的意识。
  把这批作品做横向的比较,《突出重围》和《DA师》的主题观念是更加突出的。作为同是主旋律的、讴歌时代的作品,它们的主题意蕴已不仅仅凸显一般意义上军队的职能,也不仅仅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