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军旅一身事 缱绻执著两情深(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2-24
局限于回顾军队的光荣历程、描写军队的成长壮大、刻画军中士兵的牺牲奉献或当代风采,而是立足于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大背景,将笔触深入到了军队建设、改革的现实中,以时代和民族的紧迫感提出了挑战,并充满信心与希望地憧憬了未来军队发展建设的方向,体现出一种开阔、超前的视角与思维。
不难发现,从《高山下的花环》、《凯旋在子夜》到《和平年代》,再到《突出重围》和《DA师》,军旅现实题材创作的主题经历了由刻画强调军人的血洒疆场、牺牲奉献——在和平年代适应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做出新的贡献——强调“科技强军、质量建军”和探讨军队建设未来发展的趋向——创作主题内涵的深入是与时代的发展、与军队自身的建设、与国家和人民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对军队的要求是紧密相连的。
应该说,军旅现实题材创作在主题的把握上,始终与时代的脉搏相契合,是与时俱进的。
(二)叙事模式
在这些电视剧作品中,《激情燃烧的岁月》是最为鲜明的家/国同构模式: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几代人曲折悲欢的命运;家庭生活折射时代与社会的变迁。叙事中充分铺展“附属性场景”,充满了生动感人的细节。一幕幕以家庭场景累积和排布的情节慢慢渲染出温馨动人的怀旧色彩及浓郁真挚的人伦亲情。脱了军装,石光荣和褚琴的生活就是老百姓的家庭生活,有了军旅背景,就好像穿上了军装的“咱爸咱妈”。该剧的悄然走红与它所选择的中国百姓熟稔而热衷的叙事模式是分不开的。
在《激情燃烧的岁月》成为一个典型的个例的同时,它也成为了一个例外。因为同时期的其他军旅现实题材作品都没有如此浓重的怀旧色彩,而是充满了时代感和时代的韵律。但这些电视剧在叙事模式上大部分依然依托或沿袭家/国—军队同构模式,即情节起伏跌宕、人物命运曲折多舛,以“军人家庭”作为叙事的背景,间布军事训练、军事演习、军营场景,家庭成为叙事的依托与载体。这样一种叙事方法基本上组成了亲情爱情/家庭伦理加上军事/国防背景的叙事模式。由此,军人/主人公往往身负家国一身事,镜头场景往往切换流转于家庭与军营之间,而“情场”与“战场”则成为军人生活状态与职业状态的两极。另外,从《和平年代》开始,“商场”也成了多数军旅现实题材必然涉足的领地——或者是军人转业下海,或者是家庭成员的职业身份,经济/商业背景往往成为剧中表现社会风貌、时代变迁与人物精神状态的重要支撑。因而这种家/国—军队的叙事模式一方面能够将具有一定神秘、新鲜感的现代军事场景展现出来(如《突出重围》、《壮志凌云》、《波涛汹涌》、《DA师》在这方面的表现就很突出);另一方面又能将主旋律的思想意蕴以亲情化、人伦化、生活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家庭这一社会的缩影,来折射现实社会的变动更迭,并纠结起复杂的人物关系,使人物曲折坎坷的命运线索得以附丽。
同时,长篇电视剧的容量更可以娓娓展开家庭与事业的冲突,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情感世界,并可反映历史的变迁、含纳时代风云。因而这种叙事模式以较大的叙事信息量的渗透,更细密绵密地展开情节,展开人物寻常生活、普通情感,充满人情味。再有,由于观众对人物命运关注的兴趣,平民化、世俗化的家庭视角又可满足观众窥见“周围常人”生活状态的心理。这样的叙事情境就将具有人中翘楚品质的军人/主角,放置与处理成平民英雄的状态,可以使观众近距离、平视角地去亲近、去对比、去同情,去产生共鸣。而其中搏击商海的人物又可将观众时而带入豪华场景,笙歌曼舞、觥筹交错,调剂画面,满足观众潜在的梦幻欲望,又时而将情节挑起一个个悬念与波澜,既蕴涵神秘的气息,又有熟悉的现实韵律,应该说,这是一种适合电视剧表现的叙事特征。
另外,这些电视剧发展、延伸了《和平年代》的家/国—军队叙事模式,运用也更加自然娴熟,它们在模式类型上属同一“母体”,但也各有侧重与“变异”。比如:《突出重围》、《光荣之旅》、《惊涛》、《导弹旅长》、《DA师》都将一定的“时间跨度”浓缩或抹平,突出和描绘一个固定的时代背景,或者集中于一个设定的时期。它们叙事的重点不在于通过历史的变迁(时光的累积)来反映军队的变化,而在于在特定的时期内、特定的情境中,展现军队所面临的问题、去闪现军人的魅力。比如:《突出重围》和《DA师》整体叙事背景上的“时间跨度”是模糊的,被突出的是演习中战略攻守时的“时间刻度”及高科技立体战争的玄妙。
对于家庭结构的叙事组织与穿插,这些电视剧的安排也是各不相同的。《突出重围》集中以方副司令员的家庭成员与家庭关系为主线,在红军A师与蓝军之间搭建交错的人物关系;《女子特警队》在从新兵入伍到成长为合格的特警队员的服役期间,将主要角色的家庭背景逐一展现,以对比衬托的手法刻画人物的成长;《壮志凌云》是在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内,以三代飞行员的家庭来折射空军成长史,叙述手法是比较典型的家/国—军队模式;《光荣之旅》以主人公贺援朝一家的家庭变故来反映军队后勤工作的建设与发展,其中的家庭生活描写及对军队与地方间的各种差异与联系的揭示,在该剧中占了相当的比重;《波涛汹涌》和《导弹旅长》中,在现代化装备的潜艇与导弹基地,一样少不了家庭温馨与情感关系上的儿女情长,前者在家庭关系上突出亲情的悼念、回忆与期盼,与该剧寻找新航道、打破旧观念的主题形成呼应;而后者则以国之大义前舍小儿女之情,烘托起军人的悲壮;《惊涛》在创作模式上较为新颖,它描写的是98抗洪中的特殊环境,当洪水淹没百姓家园的时候,军人在抗洪前线奋不顾身,哪里还顾得上私情与小家,因而该剧形成了较强的纪实性风格,情节并不以主角的家庭来贯穿,但依然穿插了军人李桂林与女教师及与女记者之间的情感波澜;《DA师》围绕师领导班子的组建,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散点透视于几个竞选师长的军人家庭间,并于其中衬以军队与地方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反映一定的社会观念。
通过以上描述也可以看出,虽然对家庭关系的叙事表述各不相同,但这些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中的军人家庭不仅仅是人物生活的背景,还因家庭场景多为附属场景——承担了军人激烈、刚毅的军事活动之外的情感的释放、矛盾的缓解、心灵的袒露等功能,在丰满人物的性格形象时也承担了拉近与观众心理距离的功能,这也就完成了让观众从对军事行动的情节关注上,将注意力分散与逐渐投注于人物角色上的叙事功能。这与家/国同构模式中“家”关系的叙事功能是一致的。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些电视剧基本上形成了一定的创作套路,即家/国—军队同构模式这个基本创作“基因”的存在,带来了叙事模式上的重复化与雷同性。比如情节设计上频繁使用夫妻关系破裂、父子/母女关系僵持、商海中的兴衰沉浮、军事演习的展示——如果说在《和平年代》、《突出重围》中,这种叙述模式的运用还能让观众有一定的新鲜感,但当连续出现的军旅现实题材作品都以基本相同的叙事结构组织和套路来吸引观众时,其艺术创作中的“陌生化”元素就被削弱、新鲜感也被程式化所代替了。
尽管也应承认,这些电视剧在吸引观众“眼球”的元素上有许多新突破,比如对电视剧镜语观念的突围:即所运用的不仅仅是一般电视剧的镜头调度,而是借鉴了电影镜头及场面调度的手法,打破中近景、特写的电视剧常规景别,大量地运用大远景、远景、全景景别及长镜头的调度手法,富有气魄地、全景立体式地展现了我军高技术条件下的综合作战的宏大场景。画面构图讲究、视听震撼强烈,显现了军队的阳刚之美。这在《壮志凌云》、《突出重围》、《DA师》中有突出的表现。另外,像《DA师》
不难发现,从《高山下的花环》、《凯旋在子夜》到《和平年代》,再到《突出重围》和《DA师》,军旅现实题材创作的主题经历了由刻画强调军人的血洒疆场、牺牲奉献——在和平年代适应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做出新的贡献——强调“科技强军、质量建军”和探讨军队建设未来发展的趋向——创作主题内涵的深入是与时代的发展、与军队自身的建设、与国家和人民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对军队的要求是紧密相连的。
应该说,军旅现实题材创作在主题的把握上,始终与时代的脉搏相契合,是与时俱进的。
(二)叙事模式
在这些电视剧作品中,《激情燃烧的岁月》是最为鲜明的家/国同构模式: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几代人曲折悲欢的命运;家庭生活折射时代与社会的变迁。叙事中充分铺展“附属性场景”,充满了生动感人的细节。一幕幕以家庭场景累积和排布的情节慢慢渲染出温馨动人的怀旧色彩及浓郁真挚的人伦亲情。脱了军装,石光荣和褚琴的生活就是老百姓的家庭生活,有了军旅背景,就好像穿上了军装的“咱爸咱妈”。该剧的悄然走红与它所选择的中国百姓熟稔而热衷的叙事模式是分不开的。
在《激情燃烧的岁月》成为一个典型的个例的同时,它也成为了一个例外。因为同时期的其他军旅现实题材作品都没有如此浓重的怀旧色彩,而是充满了时代感和时代的韵律。但这些电视剧在叙事模式上大部分依然依托或沿袭家/国—军队同构模式,即情节起伏跌宕、人物命运曲折多舛,以“军人家庭”作为叙事的背景,间布军事训练、军事演习、军营场景,家庭成为叙事的依托与载体。这样一种叙事方法基本上组成了亲情爱情/家庭伦理加上军事/国防背景的叙事模式。由此,军人/主人公往往身负家国一身事,镜头场景往往切换流转于家庭与军营之间,而“情场”与“战场”则成为军人生活状态与职业状态的两极。另外,从《和平年代》开始,“商场”也成了多数军旅现实题材必然涉足的领地——或者是军人转业下海,或者是家庭成员的职业身份,经济/商业背景往往成为剧中表现社会风貌、时代变迁与人物精神状态的重要支撑。因而这种家/国—军队的叙事模式一方面能够将具有一定神秘、新鲜感的现代军事场景展现出来(如《突出重围》、《壮志凌云》、《波涛汹涌》、《DA师》在这方面的表现就很突出);另一方面又能将主旋律的思想意蕴以亲情化、人伦化、生活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家庭这一社会的缩影,来折射现实社会的变动更迭,并纠结起复杂的人物关系,使人物曲折坎坷的命运线索得以附丽。
同时,长篇电视剧的容量更可以娓娓展开家庭与事业的冲突,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情感世界,并可反映历史的变迁、含纳时代风云。因而这种叙事模式以较大的叙事信息量的渗透,更细密绵密地展开情节,展开人物寻常生活、普通情感,充满人情味。再有,由于观众对人物命运关注的兴趣,平民化、世俗化的家庭视角又可满足观众窥见“周围常人”生活状态的心理。这样的叙事情境就将具有人中翘楚品质的军人/主角,放置与处理成平民英雄的状态,可以使观众近距离、平视角地去亲近、去对比、去同情,去产生共鸣。而其中搏击商海的人物又可将观众时而带入豪华场景,笙歌曼舞、觥筹交错,调剂画面,满足观众潜在的梦幻欲望,又时而将情节挑起一个个悬念与波澜,既蕴涵神秘的气息,又有熟悉的现实韵律,应该说,这是一种适合电视剧表现的叙事特征。
另外,这些电视剧发展、延伸了《和平年代》的家/国—军队叙事模式,运用也更加自然娴熟,它们在模式类型上属同一“母体”,但也各有侧重与“变异”。比如:《突出重围》、《光荣之旅》、《惊涛》、《导弹旅长》、《DA师》都将一定的“时间跨度”浓缩或抹平,突出和描绘一个固定的时代背景,或者集中于一个设定的时期。它们叙事的重点不在于通过历史的变迁(时光的累积)来反映军队的变化,而在于在特定的时期内、特定的情境中,展现军队所面临的问题、去闪现军人的魅力。比如:《突出重围》和《DA师》整体叙事背景上的“时间跨度”是模糊的,被突出的是演习中战略攻守时的“时间刻度”及高科技立体战争的玄妙。
对于家庭结构的叙事组织与穿插,这些电视剧的安排也是各不相同的。《突出重围》集中以方副司令员的家庭成员与家庭关系为主线,在红军A师与蓝军之间搭建交错的人物关系;《女子特警队》在从新兵入伍到成长为合格的特警队员的服役期间,将主要角色的家庭背景逐一展现,以对比衬托的手法刻画人物的成长;《壮志凌云》是在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内,以三代飞行员的家庭来折射空军成长史,叙述手法是比较典型的家/国—军队模式;《光荣之旅》以主人公贺援朝一家的家庭变故来反映军队后勤工作的建设与发展,其中的家庭生活描写及对军队与地方间的各种差异与联系的揭示,在该剧中占了相当的比重;《波涛汹涌》和《导弹旅长》中,在现代化装备的潜艇与导弹基地,一样少不了家庭温馨与情感关系上的儿女情长,前者在家庭关系上突出亲情的悼念、回忆与期盼,与该剧寻找新航道、打破旧观念的主题形成呼应;而后者则以国之大义前舍小儿女之情,烘托起军人的悲壮;《惊涛》在创作模式上较为新颖,它描写的是98抗洪中的特殊环境,当洪水淹没百姓家园的时候,军人在抗洪前线奋不顾身,哪里还顾得上私情与小家,因而该剧形成了较强的纪实性风格,情节并不以主角的家庭来贯穿,但依然穿插了军人李桂林与女教师及与女记者之间的情感波澜;《DA师》围绕师领导班子的组建,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散点透视于几个竞选师长的军人家庭间,并于其中衬以军队与地方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反映一定的社会观念。
通过以上描述也可以看出,虽然对家庭关系的叙事表述各不相同,但这些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中的军人家庭不仅仅是人物生活的背景,还因家庭场景多为附属场景——承担了军人激烈、刚毅的军事活动之外的情感的释放、矛盾的缓解、心灵的袒露等功能,在丰满人物的性格形象时也承担了拉近与观众心理距离的功能,这也就完成了让观众从对军事行动的情节关注上,将注意力分散与逐渐投注于人物角色上的叙事功能。这与家/国同构模式中“家”关系的叙事功能是一致的。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些电视剧基本上形成了一定的创作套路,即家/国—军队同构模式这个基本创作“基因”的存在,带来了叙事模式上的重复化与雷同性。比如情节设计上频繁使用夫妻关系破裂、父子/母女关系僵持、商海中的兴衰沉浮、军事演习的展示——如果说在《和平年代》、《突出重围》中,这种叙述模式的运用还能让观众有一定的新鲜感,但当连续出现的军旅现实题材作品都以基本相同的叙事结构组织和套路来吸引观众时,其艺术创作中的“陌生化”元素就被削弱、新鲜感也被程式化所代替了。
尽管也应承认,这些电视剧在吸引观众“眼球”的元素上有许多新突破,比如对电视剧镜语观念的突围:即所运用的不仅仅是一般电视剧的镜头调度,而是借鉴了电影镜头及场面调度的手法,打破中近景、特写的电视剧常规景别,大量地运用大远景、远景、全景景别及长镜头的调度手法,富有气魄地、全景立体式地展现了我军高技术条件下的综合作战的宏大场景。画面构图讲究、视听震撼强烈,显现了军队的阳刚之美。这在《壮志凌云》、《突出重围》、《DA师》中有突出的表现。另外,像《DA师》
上一篇:影视文艺中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