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的今天的社会现实中,或者说在安氏作品的现实中,社会是让人绝望的,没有出路。它压制人的精神,限制人的自由。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就有权利四处流浪,而不是禁锢在一个点上徘徊。而打破这种生存状态就意味着被迫的流亡。在《鹳鸟踌躇》中,军官在边界线上抬起脚,对导演说:“踏出这一步,就是国外或者死啊。”这种流亡的代价不是任何人能承受的,所以,对于流亡的人,宿命中已经注定了其绝望的终点。
引文出处:
① 引自刘小枫《流亡话语与意识形态》一文(1990-3)
② 引自中国台湾《中国时报》对安哲罗普洛斯的访谈(1995-11)
③ 陈鼓应著《悲剧哲学家尼采》,三联书店1994年版。转引自《生命之约——重读尼采》康健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
④ 引自DVD《安哲罗普洛斯全集》中《THEO ON THEO》日本诗人池泽夏树对安哲罗普洛斯的专访。
⑤ 荣格《人及其表象》,张月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年。转引自高远《心灵走在路上:公路片研究》一文(2004)。
⑥ 引自DVD《安哲罗普洛斯全集》中《THEO ON THEO》日本诗人池泽夏树对安哲罗普洛斯的专访。
⑦ 转引自《北京电影学院教学编译参考》1991年第3期——麦克尔·威明顿(美)《权利与光荣》一文。
⑧ 自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173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4月第一版。
⑨ 引自DVD《安哲罗普洛斯全集》中《THEO ON THEO》日本诗人池泽夏树对安哲罗普洛斯的专访。
参考片目:
迪奥·安哲罗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流浪艺人》《亚历山大大帝》《塞瑟岛之旅》《养蜂人》《雾中风景》《鹳鸟踌躇》《尤利西斯的生命之旅》《永恒一日》
[1] 戴欧尼索士精神(非艺术的自然主义)和苏格拉底精神(讨论审美的苏格拉底主义)的对立——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