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组织学,胚胎学,教学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是一种认知学习理论,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对当前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开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等医学人才。文章阐述了建构主义学习论及其在组胚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理论旨在揭示学习的机制和规律,与现代教育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主动的“学”,仅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的对象。随着学习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学习过程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并形成了新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医学是一门应用性科学,现代医学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教师向学生进行知识单向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现代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不相适应。因此,引进认知学习理论来指导医学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做一探讨。
一、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
建构主义最早是由瑞士的皮亚杰于1970年提出的。他认为智能行为是对环境的生物适应,这种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一个是“同化”,另一个是“顺应”当个体逐渐从环境中接受一定量的刺激后,就在脑中形成一系列认知结构,在认识新事物或解决新问题时,即运用原有的认知结构给予认识、对照、解决,并把新知识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此过程称为“同化”}若运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不能解决,则需要改变旧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以便适应新情况,此过程称为“顺应”,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机体与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这种平衡一不平衡一新的平衡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是个体智力发展的实质和原因。同化的结果是扩充了认知结构数量,而顺应则导致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1]。
将建构主义学习论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其本质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强调其主观能动性。该学习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向学习者单向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获得的,突出学习的探究性和建构。建构主义学习论还认为学生学习的任务不仅仅是满足于获取某一结论性的内容,应更注重在学习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真正科学的建构主义既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应该作为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不能仅重视知识的传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有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及自主学习。总体而言,强调教学的过程性、交互性和开放性。
二、以建构主义学习论指导组织胚胎学教学
组织胚胎学是医学生首先接触的基础医学课程,课程内容较多而且抽象,由于大一新生刚从公共课程的学习转入医学基础课程学习,学习方法上还不适应,因此学习起来较为困难。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由于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只有掌握并运用认知规律来指导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建构主义学习论指导组织胚胎学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教与学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任务中
关注和参与是建构式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才可能帮助他们完成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生理、病理、病理生理学等课程的桥梁,也是临床各科尤其是内外科学的重要基础。教师应阐明本课程的重要作用以及与其它课程的有机联系,使学生热爱本课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组织胚胎学知识具有内容繁杂、结构细微、理论抽象等特点,在授课过程中,应多联系人体的生理、病理和相关的临床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创设相关的富于吸引力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些问题、情景或事件上。提倡以问题来驱动学习,教师可依据教材上的结论引申出若干问题,启发联想,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血液章节教学中,可提出问题——人在高浓度煤气环境中为何导致缺氧?为何输血必须先查血型?为何细菌感染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何白血病人会出廊不止?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很容易掌握红细胞与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结合的特性,红细胞膜表面血型抗原特性,中性粒细胞的杀菌功能以及血小板的止血凝血功能,更有利于日后应用于临床解决具体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还可围绕目标或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协作学习和讨论,诱导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叉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同时其思维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