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四肢骨折合并主要血管神经损伤的诊治体会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2

  【论文关键词】 四肢骨折;血管神经损伤;合并症

  【论文摘要】 目的 探讨四肢骨折合并主要血管神经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48例四肢骨折合并主要血管神经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损伤的特点和诊断与治疗。结果 四肢骨折合并主要血管神经损伤48例均无漏诊、漏治。结论 骨折合并主要血管神经损伤要早期诊断、正确处理,才可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目前随着我国工业、交通迅速发展,交通、工作等意外事故导致的创伤患者逐年增多。肢体损伤约占创伤总数2/3,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其中骨折最为多见,易被发现能诊治及时。但骨折可合并血管、神经损伤,一方面使肢体创伤的治疗问题复杂化,另一方面由于明显的骨性畸形容易吸引医生的全部注意力,有可能遗漏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尤其是主要大动脉损伤的漏诊、漏治,将会丧失成功修复的宝贵时机,导致严重后果。同时在肢体骨折的处理过程中,还有可能继发引起血管、神经损伤的并发症。本院1999年1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因创伤致四肢骨折合并主要血管、神经损伤48例,经过及时诊断、妥善处理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中男36例,女12例,男女之比为3∶1?,年龄10~56岁,平均38岁;车祸伤29例,机器致伤6例,刀砍伤5例,压、砸伤8例;骨折与血管损伤部位:前臂双骨折伴尺桡动脉伤8例,前臂双骨折伴尺动脉伤6例,肱骨髁上骨折伴肱动脉伤6例,股骨下段骨折伴股动脉伤5例,胫腓骨上段双骨折伴腘动脉伤14例,胫腓骨双骨折伴胫前后动脉伤4例;合并神经损伤11例,其中胫神经损伤7例,正中神经损伤4例,失血性休克6例;伤后6 h内手术27例,6~12 h内手术16例,12 h以后手术5例。
  1.2 手术情况与结果 对开放性骨折彻底清创,骨折全部复位,钢板或克氏针内固定,血管缺损在3 cm以内,通过断端游离、临近关节屈曲(<45°)后直接吻合32例,缺损在3 cm以上16例,经断端游离后行血管吻合(临近关节屈曲<45°)仍有张力取大隐静脉移植3例,人造血管3例,5例屈曲临近关节>45°且<60°吻合。
  
   2 结果
  
  术中行骨筋膜切开减压12例,无1例死亡;术中血管吻合通畅率100%,随诊43例,35例肢体功能恢复正常,8例伴有神经损伤者,12个月后肢体功能恢复正常6例,2例肌萎缩,6例肢体坏死截肢。
  
  3 讨论
  
  3.1 四肢骨折合并主要血管、神经损伤的诊断 肢体受到外伤可以造成骨折,也可以造成血管、神经损伤,血管、神经损伤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肢体缺血坏死,必须及早做出诊断[1]。对四肢损伤的患者都应警惕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的可能,结合患者受伤情况,查体、x射线检查,能初步诊断血管、神经损伤,大多数严重的四肢主要血管、神经损伤患肢均可出现肢端缺血、伤处张力性或搏动性血肿、伤口活动性大出血,典型的肢体缺血临床表现为皮温下降、皮肤苍白、感觉麻木、肢端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局部肿胀、毛细血管充盈、针刺肢端时无活跃出血。物理检查阴性不能排除血管损伤,但物理诊断有较高准确性。对无肢体伤残或截肢,除常用的物理检查外[1],可用动脉造影、Doppleu动脉压指测定[5]、B超、CT和NRI等影像学检查技术进一步诊断。但是,在一些不典型的闭合性损伤病例中,肢体检查时动脉搏动存在,其他症状不存在或不典型,也不排除动脉损伤的可能性,动脉搏动也可能是侧支循环或者是动脉不全断裂动传递过去的,这样并不能满足肢体血供需要,最终可引起肢体慢性缺血和严重的功能障碍,甚至坏死截肢。还有一种情况是血管内膜受到严重损伤,早期仍保持血流通畅,肢体并不表现出缺血的症状和体征,以后逐渐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至于血栓形成时间则不好预测,一般伤后6 h出现栓塞为亚急性血栓形成,12 h以后慢性血栓形成。这种病例诊断比较困难,必须仔细检查,严密观察,对高度怀疑的病例应及早积极手术探查,以免延误时机。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