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2

  【论文关键词】儿童;骨筋膜室综合征;观察与护理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骨筋膜室综合征13例患儿的治疗、观察与护理。结果:13患儿经筋膜切开减压治疗后精心护理,均顺利康复,无发生切口感染,平均随访时间为1.5年,随访期间未见切口疼痛、无功能障碍等情况发生。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进行筋膜切开减压治疗是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的关键,而细心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是促进康复的保证。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骨、骨间膜、肌间膜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血管等组织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是临床常见且较严重的创伤并发症。常发生于小腿和前臂掌侧。在整个疾病过程中时间较短,如能早期认识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则可终止病变的继续发展,挽救患肢减少或防止功能障碍。否则,随着病变的进一步发展会出现挤压综合征,病变发展到中后期,因肌肉神经病变,已成为不可逆,可导致肌肉和神经的坏死,发生Volkmann挛缩甚至肢体坏死危及生命。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转为无痛(Painless),苍白或紫绀(Pallor),感觉异常(Paresthesia),肌肉瘫痪即麻痹(Paralysis),无脉(Pulsessness)[1]许多损伤可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包括挤压伤、长时间外部压迫内出血等。骨筋膜间室内压力>30 mmHg,即应切开筋膜减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4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骨筋膜室综合征患儿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4~15岁。肱骨、尺桡骨骨折行上肢长臂石膏固定2例,桡骨远端骨折和手部损伤行前臂石膏固定3例,胫腓骨骨折3例,石膏包扎过紧4例,功能锻炼不到位1例。这些患儿均进行了筋膜切开减压,术后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患儿入院后主动向患儿及家长介绍医院、病房的环境、主管医生及管床护士。 患儿及家长有一种普遍的心理障碍、焦虑,惧怕肢体残疾影响患儿一生的生活质量,而患儿则害怕此病带来的疼痛,医学心理学指出,医患双方良好的交往具有心理治疗的作用[2],因此我们对待患儿及家长要主动热情,认真听取患儿及家长的主诉,耐心解答他(她)们提出的问题。介绍同种疾病患儿的治愈情况,使患儿及家长对疾病的治疗、护理有所了解,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告知患儿分散疼痛的方法,如疼痛不能忍受时我们会用止痛药物,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
  2.1.2 疼痛:创伤后肢体会出现持续烧灼状剧烈疼痛,进行性加剧,是本病最早的症状,是骨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早期表现。因此患儿诉肢体疼痛时,切记不要忽略。此时我们需要观察疼痛的性质,鉴别是原发伤引起的疼痛还是肌肉缺血引起的。前者可通过复位和固定使疼痛逐渐减轻,而后者则表现为受累肌肉被动牵拉痛或肢体痛,多表现为静止时仍存在疼痛。不能盲目使用度冷丁、吗啡等强效止痛药物,以免延误病情。如果是石膏包扎过紧,产生压迫引起,应及时解除压迫,以防组织坏死及局部溃疡。当本病晚期缺血严重,神经功能丧失后,感觉消失,无痛觉时提示有病情加重的可能,更应该加强监护。所以我们护士应准确及时记录疼痛发生的时间和程度,是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资料的重要依据。如果是原发伤引起的疼痛,当患儿疼痛厉害时,我科常采用冬非合剂止痛(0.9%生理盐水250 ml+冬眠灵25 mg+非那根25 mg)静脉以微量泵缓慢泵入,最大剂量<1 mg·kg-1·h-1,根据患儿疼痛情况调整用药剂量,2~3天后可口服去痛片,剂量为60 mg·yr-1,另可为患儿提供儿童书籍、玩具、看电视、听音乐,以分散患儿注意力,缓解疼痛。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