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治疗方案
在调查的医院中,用于潜水减压病治疗的主要以海军医学研究所减压治疗表(《潜水医学》附表17)、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7810治疗方案、前苏联减压治疗表(简称“苏表”)和美国减压治疗表(简称“美表”)为主,其中“苏表”主要用于重症减压病患者[1],海军医学研究所减压治疗表应用最为广泛。
1.5科研方向
从中国期刊数据库(1980年至2008年)检索到有关潜水减压病的文献339篇,主要研究目标为临床病例的治疗观察,环渤海地区约占9.3%,其中大部分论文的发表以几家医疗机构(401医院、406医院等)为主,正在进行潜水减压病研究的不到6%,与其它科室合作开展其他临床病例观察的约占34%。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潜水员潜水知识贫乏,严重违反潜水规则
近几年,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从事潜水的人数逐年增加,绝大多数潜水人员来自贫穷山区,为了改善生存状况拼命干活赚钱,未经过正规潜水技术培训,对于潜水医学常识几乎一无所知,更谈不上对减压重要性的理解[2]。同时,捕捞海产品的潜水人员是按捕捞量计算报酬的,养殖场的老板不承担潜水员出事后的任何责任。不少人在从事1~2次潜水作业后即发生严重减压病。很多潜水员盲目增加下潜深度,延长水下作业时间仅凭感觉,在一次潜水中连续进行多次反复潜水,而在最后出水时又严重违反减压规则(反复潜水有严格的特定减压方案)。我们曾遇到1名潜水人员,着自携式轻潜装具下潜至45m,共反复潜水9次,水下停留总时间2h,每次仅用3~5min减压出水(而按要求,最后一次出水减压时间不应少于2h46min),导致脑、脊髓型严重减压病,经抢救虽保住生命但终生残废,目前仍瘫痪在床。这样的悲剧,每年夏秋季节大连地区总会有5-10例。
2.2潜水装具简陋,维修保养不到位
潜水装具简陋、陈旧,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维修、检测,供气中断等事故较为常见,被迫不减压出水和放漂现象屡见不鲜。据了解,仅辽宁省长海县地区平均每年发生此类事故者不少于10人次。
2.3缺少技术指导,缺乏医疗保障
在潜水作业过程中,缺少专业技术(包括潜水技术及潜水医学保障)人员指导选择正确的减压方案,导致很多潜水员出水均为严重减压不当。作业现场附近又缺少加压舱,或者有加压舱但又缺乏相应的诊疗配套设施、设备、医务人员和技术人员,没有科学、规范、适当的治疗措施,发病潜水人员往往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合理的加压、吸氧、对症等有关治疗,经常贻误了治疗最佳时机,或者因为治疗措施不当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2.4不进行定期体检,缺少自我保健意识
大多数潜水人员为节约开支,或者对所从事专业的危险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不定期进行体检和加压锻炼。部分人员即使已患轻型减压病,也不清楚,更谈不上及时进行加压治疗。潜水员大多为外地打工者,劳动强度大,生活单调苦燥,工作前1天,很多人有酗酒、睡眠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
2.5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对新技术缺乏科学管理和应用
目前,部分医疗机构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对新技术缺乏科学管理和应用;有些医疗机构在并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上了高压氧,对疗效缺乏科学的判断,以致部分高压氧医务人员为了科室和个人眼前利益,过分夸大疗效,什么病都敢用来治疗,将病人当作试验的工具。其次,潜水医学的进修学习主要集中在海军医学研究所和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一个是基础研究单位,另一个是教学单位,其临床治疗接触很少,同时,进修费用高昂,机会不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专业的发展;部分医疗机构受经费困扰,医务人员很少有机会参加学术会议,致使各医疗机构专业发展不平衡。另外,高压氧科医务人员和技术人员普遍配备不齐,导致明知要保持治疗连续性,却因人手不够而在周末中断,严重影响了潜水减压病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由于人员少,一些需要陪舱治疗的却无法安排医务人员陪舱,大大地增加了医疗风险,降低了对病人生命健康安全的保障;高压氧治疗价格低廉,客观上导致了不科学的利用,并形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