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现代规划的溃败(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退,它将“成为社会内耗与权力阴谋下的牺牲品”。[26]
当政治极权和公共领域的败落同时出现,并导致权力与市场合谋时,严重的腐败现象产生了。而当政治在民间得不到统一的爱戴,而且在自身的运作中也腐败不堪时,则政治的衰败积重难返。
  三 结语
全球化正在各个方面改变民族国家的面貌。本质上看,正是全球化对边界的销蚀抽离了民族国家赖以规划内部事务的前提,民族国家才由此发生了急剧的嬗变并将对国际体系产生深刻影响。在此情境下,民族国家应适应时代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重新塑造自己的面貌并维持作为国际体系最重要单元的功能。
首先,民族国家应开放自己的边界,以合作而非完全自助(self-help)的方式谋求国际协调,使国内事务和国家利益与国际公共事务与国际利益相互调和与促进。[27]其次,应强调社会自治并使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繁荣。显然,一个相互包容的全球社会将有助于国际体系的稳定与和谐,并且有助于形成新的公共领域,从而使政治权力从腐败中获得新生。对于民族国家而言,它在失去了对社会的全面监控时,却获得了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与重建自我的机会。

[1] Edward S. Cohen, Globalization and Boundaries of State: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Changing Practice of Sovereignty, Governance: 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14, No.1, January 2001.
[2] Globalization and Boundaries of State: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Changing Practice of Sovereignty, Governance: 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14, No.1, January 2001.
[3] (英)马丁·阿尔布劳,《全球时代》,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49页。
[4] (英)马丁·阿尔布劳,《全球时代》,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20页。
[5] 参见(德)弗里德利希·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卷,三联书店1997年12月版,第41页;刘军宁,《保守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1页。
[6] Montserrat Guibernau and John Hutchinson, Understanding Nationalism, Polity Press, 2001. P.244.
[7] (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18页。另参见(德)乌尔里希·贝克等,《自反性现代化》,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18页。
[8] (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19页。
[9] 对于全球化时代“风险社会”的论述参见《现代性的后果》(吉登斯著)和《自反性现代化》(贝克等著)。
[10] 参见(美)罗纳德·H.奇尔科特,《比较政治学理论:新范式的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巴西)特奥托尼亚·多斯桑托斯,《帝国主义与依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另参见简军波,《落后国家与依附性发展》,《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3期。
[11] Chris Brown, World Society and the English School: An ‘International Society’ Perspective on World Society,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Vol. 7(4). 另参见倪世雄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2-238页。
[12] Chris Brown, World Society and the English School: An ‘International Society’ Perspective on World Society,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Vol. 7(4).
[13] 参见蔡拓,《当代全球问题》,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蔡拓等,《全球问题与当代国际关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4](英)尼格尔·多德著,《社会理论与现代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34页。另参见(英)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第32-39页。
[15] 杨雪冬,《全球化:西方理论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62页。
[16] (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115页。
[17] 关于福利制度缓和了国内冲突的论述参见Bo Rothstein, Social Capital in the Social Democratic Welfare State, Politics & Society, Vol.29, No.2, June 2001.
[18](德)乌·贝克,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哈贝马斯等,《全球化与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第71-73页。
[19] (美)丹尼斯·朗,《权利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0-101页。另参见(英)齐格蒙特·鲍曼,《全球化——人类的后果》,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59页。
[20] 程人乾等,《涡流:20世纪民族主义潮汐透视》,西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页。
[21] 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1999年联合国大会中表示,古典的国家主权观念必须服从于“个人主权”(sovereignty of the individual),他指出:“如果人道主义干预对主权来说真是一种难以接受的侵犯,则我们何以对卢旺达等地区大规模的、系统的侵犯人权的事件——它们违背了我们人类共同体的训诫——作出反应?”见 Gareth Evans and Mohamed Sahnoun, Intervention and State Sovereignty: Breaking New Ground, Global Governance 7 (2001).
[22] Tony Porter, The Democratic Deficit in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Global Finance, Global Governance 7(2001).
[23] (德)乌·贝克,哈贝马斯等,《全球化与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第28-36页。
[24] (美)卡尔·博格斯,《政治的终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0-77页,第96-108页。
[25] 参见方福前,《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的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1页。
[26] 简军波,陶国宏,《非规范社会公共领域的建构与维持》,《社会科学论坛》2002年第7期。有关“公共领域”的论述参见(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200-205页。
[27] 参见俞正梁,《当代国际关系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4页。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