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培育专业化的人才市场是银行风险经理有效运作的人力资源保障。随着金融的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发展,金融风险日益复杂和隐蔽,银行风险越来越难以判别和控制,这就需要一大批具有风险评估能力、判别能力、对风险收益权衡能力以及对风险工具、模型有一定开发和运用能力的特殊人才,来专司银行风险管理,而专业化的人才市场是锻造和输送银行风险经理队伍的摇篮和主要渠道。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经理制运作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内部尚未形成浓厚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
风险管理文化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渗透到银行业务的各个环节,将风险意识贯穿到所有人员的自觉行动中,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自身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危险。保持时刻警觉,是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而我国的商业银行往往只重视风险管理的系统、政策及程序等方面的建设,对风险管理文化这一无形的因素却常常忽略,导致员工风险意识淡薄。由于商业银行内部尚未形成浓厚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在具体的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经理与客户经理、理财经理之间经常出现矛盾,客户经理和理财经理没有认识到风险经理是在帮助其加强风险防范,认为风险经理是专门来查问题的,仅仅从自身经营和短期利益的角度考虑,对风险经理的监管采取回避态度,风险经理的工作得不到客户经理和理财经理的有效配合,银行风险经理没有用武之地。
(二)缺乏风险经理制有效运作的专业化人才市场
各商业银行配备的风险经理基本上是由原来银行风险管理部门的人员来承担,素质有高有低,参差不齐,满足不了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由于全面风险管理涉及多种风险类型、多个风险主体、多种风险测度方法,需要具备专业化的知识和职业化银行风险经理队伍方能担当起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重任。但是,我国现在还没有培养这方面专业人才的市场,也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考核风险经理资格的认证体系,风险经理制有效运作的人力资源得不到保证。
(三)风险经理制有效运作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
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尽管也制定了一些相关规章制度,但是都比较粗略,细化程度不够。在具体实施的时候,风险经理有时无所适从。同时,风险经理只是专业技术岗位,而不是行政职务,只能对被监管对象起到提示作用,而不是强制性要求。各银行只对风险经理的工作范围、职责进行细化,没有赋予风险经理任何权力。因此,监管对象对风险经理提出的问题和整改建议往往是不予理睬,更不可能加以积极的配合和实施,风险监管的效果不理想。
(四)风险管理工具和风险管理技术落后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然而,国内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创新以及金融工具的使用方面落后于欧美先进银行。国外许多风险管理工具和理念至今尚未在国内银行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国外先进风险管理技术也未运用到我国银行风险管理中。比如风险管理信息技术平台不完善,会计、信贷等经营管理信息还分散在各个子系统中,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风险评级方法相对落后,没有成熟的风险计量模型;风险调整后的绩效测量模型(RAROC)尚未运用。因此,风险经理制运作需要的技术得不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