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化管理与服务是农村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二、农村社区化管理与服务的设想和模式
  
  通过对农村社区化管理与服务的思考,我深刻地体会到,可以借鉴城市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成熟经验与模式,同时结合农村实际,作一些适当改进和完善。
   (一)关于组织机构
  一是应组建社区化管理与服务的领导机构。根据村民自治原则,依托现有的村支两委班子,组建农村社区化管理与服务的机构。如可通过村社干部兼任或村民代表会议自主推选等方式,产生以村社干部,致富能人及专业经济协会负责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且在群众中有威望的人士组成的农村社区化管理与服务领导班子,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二是应搭建社区化管理与服务的载体。依托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整合五保家园,村级教育、文体、卫生、警务机构等综合资源,组建农村社区居民中心。搭建村民自我服务、强化社会管理、延伸公共服务的活动平台,建成集居民天地、社会平台、政府窗口为一体的社区居民服务中心。
  三是应成立社区化管理与服务的志愿组织。借鉴青年志愿者组织、民间义工团体等组织模式,组织发动辖区老模范、老干部、老教师、大学生以及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积极分子为主体的,自我管理、自我救助、自我服务志愿者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借鉴OPEC等行业协会模式,以产业大户、致富能人、驻社区企业代表为主,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或专业协会,带领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实现致富增收。借鉴大学文艺社团等组织模式,围绕农村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和农民精神生活追求,把兴趣爱好相同或相近的农民组织起来,组成钓鱼、棋牌、歌舞等爱好者协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强农民幸福感。
   (二)关于服务内容
  一是应延伸政府公共服务。农村社区化管理与服务,政府部门应当牵头。按照城市社区建设的模式,加快完善村级组织办公室、社区警务室、计生卫生室、科普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民政工作站、双拥工作站、综合服务社、村民学校、体育场等设施建设,形成以村民学校为主体的政策宣传、卫生计生知识宣传、农业技术培训阵地,以社区计卫室为主体的社区计生卫生服务网络,以社区警务室为主体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防群治网络,以民政工作站为主体的社会救助服务网络,以综合服务社为主体的农用物资、生活用品销售网络,延伸政府公共服务,实现“一站式”集中办公,确保社区居民“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方便群众办事。
  二是应强化经济发展服务。科学的农村社区化管理,便捷的农村社区化服务,必将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条件。[2]可以依托致富能手、科技标兵等致富带头人,加快发展水产养殖、水果、蚕桑、劳务输出等农村专业经济组织,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提供生产技术培训指导、生产资料采购、农产品销售等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生产向契约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转变发展。如组建返乡创业协会,促进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周围群众就业;组建劳务输出协会,加强就业培训,推荐村民就业,实现劳务输出的组织化和规模化。
  三是应引导村民自我服务。围绕社区居民需求,根据各自兴趣和爱好,组建红白喜事、互助救助、治安巡逻等自愿和爱好服务组织,定期开展环境卫生监督、民间纠纷调解、文体活动开展等各类自愿者服务活动。让社区居民成为参与村务管理和村民自治的主体,拓展村民自治领域;形成建设合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发扬农村地缘相近、血缘相亲特点,形成互助互济的良好风气;开展丰富文体活动,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增强社区群众幸福感;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调解民间纠纷,提升社区和谐水平。
   (三)关于运作机制
  一是应探索互动共建机制。加大城乡、校社、企社互动共建力度。围绕城乡互动,建立各级机关部门联系试点村制度,组织机关干部开展“回社区回农村”的“双回”实践活动,形成人往社区走,物往社区送,钱往社区投的良好局面。围绕校社互动,发挥大中专院校资源丰富的优势,一所学校帮扶一个村,学校为试点村送文化、送技术、送信息,农村社区为学校提供社会实践平台。围绕企社互动,建立健全“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专业协会+基地+农户”等利益联接机制,企业向农村社区提供资金场地、设施和专业技术人员等,农村社区为企业打造生产基地。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