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应建立多方投入机制。资金投入是确保农村社区化管理服务有效开展的源头活水。要着眼于建立财政投一点、镇街补一点、村社出一点、居民捐一点、低偿服务赚一点的协会发展资金筹集办法,促进社区服务组织向市场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同时,要注重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以捐赠、投资方式兴办农村服务项目。[3]在农事服务过程中,可探索有偿服务的办法,如搞一些低偿服务。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会员主体、群众主动的农村社区建设多元投入机制。
三是应健全责任激励机制。实行农村社区化管理与服务绩效评估和等级达标评定制度,把群众满意度作为主要考核指标,量化指标,兑现奖惩,强化各级部门在农村社区化管理与服务中的责任意识。以农村无职党员为重点,广泛开展“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活动,建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公开承诺制度,完善无职党员分片联系户制度,通过调整无职党员岗位、职责以及公开承诺内容,为无职党员发挥特长细化责任、提供舞台。制定专业经济协会、志愿者队伍表彰奖励办法,每年向村、镇(街道)、区推荐一批优秀志愿者(会员),激发志愿者(队员)工作热情,吸引普通群众积极参与。
三、提高农村社区化管理与服务水平的关键
农村社区化管理与服务是一定阶段、一定时期的产物,要保证其生命力,必须始终围绕农民群众的需求,切实能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是得与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农村社区化管理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连。在实施农村社区化管理中要充分考虑村级的财力情况,有多少财力,就办多大的事情。例如我到的永川区三教镇云龙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约为10万元,主要来自集体林场和集体煤矿租金。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5000余元。外出务工的1200余名劳动力年平均收入约为12000元,务工总收入超过1400万元。富裕起来的农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对高水平管理服务的需要日益增长。只有当农民群众有了需求,我们因势利导开展社区化管理服务,才能事半功倍。
二是得循序渐进地完善管理与服务体系。实施农村社区化管理,着力点在于建立制度和机制,不断总结,完善提高,循序渐进。对于像云龙村这样的社区化管理服务尚未起步的村,农村社区化管理服务不应另起炉灶,而应在原有村支两委的体制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村级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机制,配强专职社工队伍,实行包片管理,实现在新的条件下的村民自治。针对云龙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实际情况,建立外出务工服务组织,搭建村民之间互帮互相的平台,帮助村民实行自我管理,急村民之所急,帮村民之所需,必将受到村民的欢迎。
三是得把解决实际问题,让居民得实惠摆在突出位置。农民最重实际,也最通情达理。在云龙村见习期间,我放弃休息时间,教会村民在互联网上练习驾校考试试题;往返与镇里与村社之间,帮助村民办理林权证;抛开城市女孩的骄气,帮助低保家庭晒稻谷……一件件小事,实事,迅速拉近了村民与我之间的距离。只要你为他们办实事,他们就把你当亲人看待。推进农村社区化管理服务,也必须从农民的实际困难出发,真正为他们解难事,办好事,他们才会积极参与进来,农村社区化管理服务也才能真正获得强大持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水山,许泳峰.韩国的农业与新村运动[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2]徐勇.县政、乡派、村治:乡村治理的结构性转换[J].江苏社会科学,2002,(2).
[3]詹姆斯·斯科特著,程立显,等译.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