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品过度包装造成的企业利益相关者福利减损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论文关键词】商品过度包装 企业 利益相关者 福利减损
【论文摘要】商品过度包装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污染,而且会造成消费者、出资人、政府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福利减损,不利于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提高,阻碍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社会各界对此应给予充分重视,尽快采取行动加以有效遏制。
在社会舆论广泛谴责和政府一再“叫停”的情况下,商品过度包现象装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根源在于人们尚未充分认识其严重危害性。本文试图从企业利益相关者福利减损的视角,进一步揭示商品过度包装的社会危害。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福利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指收入、财富给人们带来的效用,或者说是指人类的任何一种基于稀缺资源的需要的满足程度。经济学意义上的福利往往是指经济因素对人们需要的满足程度,即可以直接或间接用货币来衡量的部分。然而,人作为社会人,除了经济需求还有社会需求,因此,福利还包括政治福利、精神福利、文化福利、生态福利等非经济福利。另外,福利还可以分为个人福利与社会福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进和改善每一个社会成员乃至整个社会的福利状况。
福利理论是西方经济学家从福利观点或最大化原则出发,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予以社会评价,从而研究如何增进社会福利的经济学分支。它以效率、公平、发展作为理论研究的核心议题,试图探讨如何达到既促进经济发展、效率提升,又能保障公平公正原则得以实现的制度选择与安排。这种学说主要研究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与福利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与福利的关系,使人们能够理性地考察不同经济状态下社会福利的增减变动,以说明现实的政策或制度是否合意。因而,依据社会福利标准来评价各种资源配置或分配的经济状态,便构成了福利理论的基本内容。
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界已经达成一个共识:企业首要的社会责任就是为社会创造财富,增进和改善利益相关者乃至整个社会的福利状况。企业作为一种人格化的组织,是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综合性社会契约的汇集点。所谓企业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被企业目标的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包括内部的利益相关者(如出资人、经理、雇员等)、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如供应商、分销商、消费者等)和间接的利益相关者(如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社区、媒体、自然环境等)。“这些被称作‘利益相关者’的个人和群体不仅会影响企业目标的达成,而且还会受到企业目标达成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类行动的影响。”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在企业经营中,利益相关者可以是相互补充的或和平共处的,也可以是不相容的甚至是极端冲突的。而这种冲突经常表现为企业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利用信息不对称侵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造成其福利减损。商品过度包装便是其典型表现之一。在此,笔者仅以消费者、出资人和政府为例,对这种利益侵害进行简要的分析。
二、商品过度包装造成的消费者福利减损
消费者是指市场经济活动中能做出统一的消费决策的单位,它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家庭。在福利经济学看来,个人福利即效用,是正效用(消费商品和劳务所获得的愉悦)和负效用(获得这些商品和劳务所付出的成本)的函数,或者是对“付出”与“获得”所做的比较。
【论文摘要】商品过度包装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污染,而且会造成消费者、出资人、政府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福利减损,不利于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提高,阻碍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社会各界对此应给予充分重视,尽快采取行动加以有效遏制。
在社会舆论广泛谴责和政府一再“叫停”的情况下,商品过度包现象装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根源在于人们尚未充分认识其严重危害性。本文试图从企业利益相关者福利减损的视角,进一步揭示商品过度包装的社会危害。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福利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指收入、财富给人们带来的效用,或者说是指人类的任何一种基于稀缺资源的需要的满足程度。经济学意义上的福利往往是指经济因素对人们需要的满足程度,即可以直接或间接用货币来衡量的部分。然而,人作为社会人,除了经济需求还有社会需求,因此,福利还包括政治福利、精神福利、文化福利、生态福利等非经济福利。另外,福利还可以分为个人福利与社会福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进和改善每一个社会成员乃至整个社会的福利状况。
福利理论是西方经济学家从福利观点或最大化原则出发,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予以社会评价,从而研究如何增进社会福利的经济学分支。它以效率、公平、发展作为理论研究的核心议题,试图探讨如何达到既促进经济发展、效率提升,又能保障公平公正原则得以实现的制度选择与安排。这种学说主要研究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与福利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与福利的关系,使人们能够理性地考察不同经济状态下社会福利的增减变动,以说明现实的政策或制度是否合意。因而,依据社会福利标准来评价各种资源配置或分配的经济状态,便构成了福利理论的基本内容。
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界已经达成一个共识:企业首要的社会责任就是为社会创造财富,增进和改善利益相关者乃至整个社会的福利状况。企业作为一种人格化的组织,是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综合性社会契约的汇集点。所谓企业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被企业目标的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包括内部的利益相关者(如出资人、经理、雇员等)、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如供应商、分销商、消费者等)和间接的利益相关者(如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社区、媒体、自然环境等)。“这些被称作‘利益相关者’的个人和群体不仅会影响企业目标的达成,而且还会受到企业目标达成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类行动的影响。”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在企业经营中,利益相关者可以是相互补充的或和平共处的,也可以是不相容的甚至是极端冲突的。而这种冲突经常表现为企业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利用信息不对称侵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造成其福利减损。商品过度包装便是其典型表现之一。在此,笔者仅以消费者、出资人和政府为例,对这种利益侵害进行简要的分析。
二、商品过度包装造成的消费者福利减损
消费者是指市场经济活动中能做出统一的消费决策的单位,它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家庭。在福利经济学看来,个人福利即效用,是正效用(消费商品和劳务所获得的愉悦)和负效用(获得这些商品和劳务所付出的成本)的函数,或者是对“付出”与“获得”所做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