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把握两个准则
平准化、自动化(也可称为自律化)。这是TPS模式的两大支柱。所谓平准化(JIT),在日本以外地区称为精确化、精益化,简单说就是“三个必要”:即“在必要的时间里,只生产必要数量的必要产品”。再简单一点就是只做取走部分的产品。为什么强调平准化,因为这是改善的前提条件之一。没有均衡的生产,就没有改善可言,今天有料,明天没料,这批4天出货,那批2天出货,每天疲于应付,谈何改善。那么从何入手呢?首先通过标准作业构筑“三无工程”,即无浪费(MUDA)、无不合理(MURI)和无波动(MURA),也称3M工程。
提倡自动化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稳定的高品质,TPS主要基础就从“6S”做起,运用目视化、标准化等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使生产模式在高品质状态下平稳运行。这也是把握两个准则的根本目的。手法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简单问题数量化,把量化问题流程化(程序化),把程序化问题框架化(标准化)。
三、着眼的三个环节
采购、制造、市场。说到这三个环节,也就是三个切入点。这三个环节正是企业利益所在、钱之所在。想赚钱,在微利时代,努力降低采购成本,是每个经营者经常采用的手段之一。在每个产业链中,只要在这个链上的成员,无所谓谁是客人,谁是上帝,最终上帝只有一个,就是消费者。其他的则可称之为利益共同体成员,在这个共同体中的所有成员,都必须奉行顾客第一主义。想成事,必须大家努力;想败事,有一个缺失,这个链条就会断掉,就会全军覆没。制造是连接采购和市场的关键环节,是最容易堵塞的、拥挤的地方。关于制造这一环节,下面有专门说明,不赘述。市场是这个链条的第一个环节、TPS工作的始眯,是离顾客最近的地方。因为市场的信息最直接、最准确。时刻着眼于市场,比如市场的“需求量、需求速度、需求品种、需求时间”等等,没有了这些,TPS的模式就像盲人骑瞎马,也就不能称其为TPS了。
四、运用四个手段
即“按需物流;按需制造:按需配置:按需服务”(建议把它作为真美生产本部的制造方针)。其实也可以说这是制造部的基本理念。
首先,按需物流。按照TPS的观点,物流本身并不对产品产生任何直接附加值,是—种不可避免的浪费。总是抱着一种必欲除之而后陕的心态来对待物流。其中心思想就是用准时化(JIT)去规范所有的物流环节,缩短物流距离。不单指地理上的距离(远近),更重要的是管理上的距离(环节)、信息上的距离(时间反应上的距离(速度)。在方法上黑坚定不移地贯彻小批量、多频次物流的思想。这是降低库存的唯一方法。现在也有诸如门对门配达、混载、集约配送等许多技术手段供我们学习和采用。
其次,按需制造。这里“制造”决非一般意义上的制造。“制”,有“制约、制衡、制止”的含义。制约就是严格地执行定单,合同定单对制造有强制的约束力。但强调不能多,在多与少的情况下,宁可选择少。这就是意识改革。制衡就是强调均衡生产、按“销售速度”即顾客上线使用的速度进行,并非越提前越好、越多越好,(真美目前的毛病就在这里)。而是“合适”最好。“制止”就是刹车系统必须有效,不能失灵。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以及其它异常,如果不能立即把生产线停下来,其后果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把“质量”和“制造”就像拧绳子一样交织在一起,也就是说,我们制造的不是产品,而是“质量”。因此有制止的制造是“制造”的重要特征。有了以上的“三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