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企业家市场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作为一种稀缺的人力资本,其产生、增值或贬值都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而且人力资本同货币资本一样,具有天生的逐利性,其流通遵从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三大市场机制。但我国目前的国企经营者选择问题上,完全排斥了三大市场机制,基本上由是上级党组织部门的任命。这样的结果是,在巨额年薪的诱惑下,谋取企业经营者职位并不是通通过市场机制的竞争,而完全有可能是通过对有决定任命权的党政官员实行“寻租”而取得,真正的企业家却被排除在外。在职的企业经营者为了继续保住现有的职位,有可能不是通过自身的人力资本保值或增值,而是通过“寻租”实现。这样就造成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没有充分的流通的市场,也就无法建立真正的人力资本市场,更谈不上完善。
三、将严重阻碍国企产权改革的深入,加大今后改革的成本
我国二十几年的国企改革,均是在产权核心问题之外所进行的,改革的重点基本上是围绕经营者激励与约束问题所展开的。但国企产权的核心问题是最终必须解决的,国企经营者的选择也必将引人市场机制,一个完善的企业家市场将最终建立,这就需要对国企产权进行深人改革。随着国企产权改革的进一步深人,也必将进行全社会的利益重新调整,而利益受损者将想方设法阻挠改革,成为改革的阻力。改革阻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改革的成本。
目前在我国国企所实行的年薪制,使得现职的国企经营者成为近阶段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但随着国企产权改革的深人,产权核心问题的最终解决,国企经营者选择机制市场化,现职的相当一部分国企经营者将被迫离开岗位,他们又成为改革的受损者,从而成为改革的阻力。由这个利益群体所产生的对改革的阻力将比二十几年改革中所遇到的任何阻力都要大,改革也必将为此付出巨大的社会成本和经济成本。因为现职的国企经营者均是由党政官员任命的,他们同政界有密切的关系,各种利益关系盘根错节、千丝万缕。他们直接或间接控制着社会的大部分经济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国企改革的导向者、政策的制定者或影响者,我国当前存在的党政官员腐败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利益群体的“寻租”行为所导致。一旦改革触动到他们的利益时,由这个具有特殊社会地位的利益群体所产生的阻力,对改革的破坏将是灾难性的。前苏联经济改革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来自经济界和政界权贵们的巨大阻力所导致的,而且最终导致了前苏联的解体。
四、导致“寻租”现象的进一步蔓延,恶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
传统计划经济的最大特征就是政府控制社会的一切经济资源,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政府已在很多经济领域逐渐退出,社会经济资源改由市场机制的自动配置。但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这种退出只是形式上的退出,政府还在很大程度直接或间接控制着社会经济资源,控制的结果就是经济领域向政界的“寻租”以获取低于市场正常成本的经济资源。在市场经济实行的初期,主要是民营企业为争夺经济资源对政界的大规模“寻租”。由国有企业产生的“寻租”行为仅仅是为了经营者个人职位、名份问题,为企业本身争夺经济资源的而进行“寻租”的愿望不是很大。但在实行年薪制后,由国企产生的“寻租”行为将会急剧扩大和蔓延,原因是:
1.谋取国企经营者职位或保住现职的愿望比以往更为强烈。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分配模式中,国企经营者收人中的合法部分并不高,很大一部分收人是非法的。他们既不敢露富,也不敢明目张胆地获取非法财富,即使获取后也是提心吊胆。但实行年薪制后,他们绝大部分收人合法化了,国企经营者职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有吸引力。由于国企经营者选择机制上的非市场化,使得“寻租”有了肥沃的土壤。在巨额年薪的诱惑下,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积极“寻租”。
2.为了使自身合法利益的最大化而进一步“寻租”。年薪制通常由两部分构成即由薪金收入和利润分享,即S=,不是通过正常的努力实现,而有可能是通过对政界的“寻租”实现,因为他发现“寻租”成本比市场成本低得多。
五、有可能导致国有资产的进一步流失
国有资产的流失一直是全社会关注问题,最近的“郎顾”之争,其争论的焦点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谁是准非姑且不论,但国有资产在流失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国企改革过程中曾出现过三次大规模的国有资产流失,每次流失均是因对国企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改革而引发。如果目前在我国仓促实行国企年薪制,必将引发又一次大规模的国有资产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