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结构再造的影响(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5

  3.3无边界化
  传统的组织为保证内部的稳定和秩序,在各层次和各部门之间、供应商与顾客之间、不同地理位置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通过一系列行政和市场的控制手段来加强组织运作的稳定性。然而,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使得企业的管理者、技术人员以及其他的组织成员,比较容易打破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地区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壁垒,进行各种信息交流,共享信息资源,企业的经营活动将越来越不受时空的局限。同时。过分僵硬的界限束缚了企业的活力,妨碍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因此。需要组织放松控制,以保持一定的灵活性。组织的无边界化并不意味企业组织外延无限扩大,不需要任何界限,而是企业不再用工具和构架将人员、任务、工艺及地点分开,而是建立一种有足够柔性的结构,打破原有僵硬的分工体系,可随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整合其机构和业务流程。随着企业更加注重顾客和日益被市场所驱动,职能边界让位于对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和竞争性的产品供应,做出更协调、更迅速的反应。

  3.4组织内部的市场化
  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的价值不断增值,同时,也使得别人能够更加方便地享受到自己的信息,为了平衡这种利益关系,就需要有薪的诱因来促使员工积极工作。组织内部的市场化就是把企业分割成不同的利益中心,包括各职能部门和高层管理人员,也包括体系外的客户。这些利益中心具有外部市场的种种特点,它们之间没有免费的信息和服务,而是按照绩效的结果索取相应的利益。在内部市场模式下.一切市场功能都在机构内部得以重塑和体现。美国的强生公司、微波通信公司、柏树半导体公司等已成功地进行了组织内部市场的改革,我国的很多企业也从类似的改革中大获裨益。

  3.5学习型组织
  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和布尔丹认为:如果要进行企业再造,就要从内部把企业本身改造为“干到老,学到老的大学校。因为在信息社会,学习是无限的,是最根本的可再生资源。20世纪8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业大学斯隆管理学院的高级讲师彼得·圣吉(PeterM.Senge),在1990年其所著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首次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他提出了学习型组织应具有的5项修炼:第一,自我超越。能够不断理清个人真实的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实现自我超越。第二,改善心智模式。对已经形成的习惯、想法和做法,能够理智地严格审视,并吸收别人的好的想法和做法。第三,建立共同的愿望。就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向或愿望。第四,团队学习。通过愿望、反省和检讨的技术,通过对话,把可能造成分立的冲突与自卫转化为学习动力。第五,系统思考。企业的成长就是不断地学习和在职经验的积累。而经验就是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在假设企业产量不变的前提下,企业的平均成本就会随着累积的总产量的增加而趋于下降。在经济学的角度上,学习型曲线可以用来表示经验的增加对企业效益的影响。在信息技术时代,企业管理不仅仅是以物质资源和资本的管理为中心,典型的学习型组织表现为网状结构、以地方为主的扁平结构,且在实践中不断变化,将运作和学习融为一体。

  3.6团队型管理
  由于在信息时代,迫切需要组织能够对外界的变化进行快速和灵敏的反应,因此建立团队型的组织也是适应信息时代组织结构再造的一个趋势。团队是企业内部形式的具有自觉团结协作精神、能独立作战的小集体,它是建立在信息共享、横向协调基础上的。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具有各自的专业特长,同时,对其他的专业也都有所了解,是一个多面手,团队中人员的分工将不会非常明确,大家最注重的是互相协作,团队也会像个人一样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的这种组织,要求团队成员必须是相互信任和开诚布公的。这种团队模式将进一步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加强组织在具体工作中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它使得整个组织结构更具弹性、更注重相互信任和开诚布公、更看重合作精神。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