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球化背景下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的冲突与融合(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三)第三次冲突与融合

  改革开放后,西方各种思潮再一次涌人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受到了强烈地冲击,以个体本位为基础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赢得了一定的市场,人们对事物的评判标准趋向多元化。

  1.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受到挑战

  改革开放后,由于各领域的深刻变革及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人们对集体主义价值观有了不少怀疑和责难:一是认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是传统的计划经济的产物,不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因而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用个人主义价值观来取代集体主义价值观。二是认为集体主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的现实是不一致的,是一种理想化的道德观念,得不到现实的证明,具有虚伪性。三是认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与封建社会的宗法专制主义没有本质的区别,二者都具有整体至上、维护某种既定秩序、反主体反个人的特点。

  2.个人主义价值观得到了同情和辩护

  主要有两个代表观点:一是认为过去对个人主义的理解不准确,对它的批判过于极端。个人主义与自私自利、利己主义是不同的概念,而以往人们常常把它们混为一谈,所以要“为个人主义正名”。还提出,历史上个人主义是近代资产阶级用以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武器,它肯定个人的独立、尊严和价值,强调发挥个人的才能和积极性,对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不能简单地否定个人主义价值观。二是认为个人主义是在商品经济、市场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反映了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既然我们的经济体制已经由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那么也就应该在理论上肯定个人主义的价值观,由以往提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转而提倡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或者用“合理的利己主义”代替集体主义。这些观点都是深受人本思潮的个体本位思想影响及融合的结果。

  3.评价事物的标准趋向多样化

  开放后的中国不同价值观的冲突不仅表现在理论上,而且还表现在对具体事物的价值评价上。英雄少年赖宁为抢救集体财产勇于救火而献出生命,这曾作为一个光辉的榜样而广为宣传,但如今这样的英雄事迹早已不被提倡和宣传。对于像年轻大学生为抢救落水老人而献出自己的生命、或用生命与歹徒搏斗以保护集体财产免受损害这样的事例,虽然社会主流舆论还认为这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值得大家学习,在全社会发扬光大,但也会有不少人从个体生命价值的角度出发来考虑这样的问题:这样做值得吗?金钱与生命孰重孰轻?这些争论表明,开放后的中国,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标准趋向于多样化,个体价值的分量在人们的心目中越来越重了。

  四、《物权法》的实施反映出两者冲突与融合的趋向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引起的社会变革是深刻而全面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人们的价值观也必将相应地演化。我国最近颁布了《物权法》,它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构建完善的私有财产保护法律制度,依法保护私有财产,它的首要原则是平等保护原则。

  《物权法》的颁布给人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个人的地位、价值和利益等在中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个体价值的分量会越来越重。这也是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在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冲突与融合中的一个不可转移的趋向。但是中国的主导价值观绝不会变为个人主义,也会有别于传统的集体主义,而是增加了个体价值分量的集体主义。未来如果能够形成一个在中国传统整体主义的良性根基上嫁接来自西方个人主义合理基因的集体主义价值观,那将是一个十分完美的结果。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