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超人”及超人学说(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汲取了揭示资本主义精神危机的深刻思想。当代一些以西方文明的没落和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为主题的哲学派别,也往往从尼采那里汲取思想材料。这些派别情况错纵复杂,一般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范畴,但是其中有的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在精神上的空虚、贫乏和深刻的信仰危机。类似的情况在我国民主革命时期也曾发生。超人学说曾为反动的政治思想派别所拥护,但一些爱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也一度用它启发人们力求免蹈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复辙。早期的鲁迅就曾这样做过,郁达夫也曾说过:“尼采诸先觉为欲救精神的失坠,物欲的蔽人,无不振臂狂呼,挠说西洋各皮相文明的可鄙”。(48)现在尼采被西方誉为本世纪的三大先知之一。(49)近年来,在西方又掀起了一股“尼采热”。(50)尼采的著作大量重印、销售一空,研究尼采的书刊汗牛充栋,这种情况既表明了西方精神危机的深化,也表明了包括超人学说在内的尼采思想由于预示了资本主义的没落而具有深远的影响。
注释:
(1)(4)(5)(6)(20)《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以下简称《查》)《序言》。据Thomas Common英译本,纽约《时代从书》版,译文参照梵澄译《苏鲁支语录》,见《世界文库》第8—12卷
(2)(3)(18)(22)(23)(25)(27)(30)(34)《查》章42,章51,章34,章71,章73,章63,章63,章27,章22
(7)(17)(21)《权力意志》,章693,章286,章692《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第23页、17页、23页
(8)转引自M.A.Mügge:《Nietzsche)第75页。
(9)《西方无神论简史》中译本第113页
(10)《尼采全集》1980年德文版,第4卷第14页.
(11)澄梵译《苏鲁支语录》,《世界文库》第8卷第3495页.
(12)萧编译《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6页.
(13)刘放桐等著《现代西方哲学》第96页。
(14)见《德华标准大辞典》
(15)《尼采全集》德文版第4卷第15页.
(16)《查》,纽约时代从书英译本第28页.
(19)转引自Coplston:〈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第7卷第2分册第182页.
(24)《快乐的知识》,转引自《现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述评》14页
(26)《查》章56XXl.
(28(39)(41)(42)(43)转引自奥社也夫著《尼采学说的反动本质》第69页、152页、130页、130页、129页.
(29)(38)《尼采自传》1935年《良友文库》版第69页.
(31)《西方无神论简史》第111页.
(32)(33)转引自卡尔·耶思培著《尼采传》,台湾中华日报社中译本第116页、44页.
(35)《英国大百科全书》1958年版《尼采》条.
(36)《1888.9.14致福契士函》,《尼采传》第86页.
(37)《1888.2. 12致密特里兹函》,《尼采传》第86页.
(40)W.Durant著《TheStor70f Philosoph》第435页.
(44)《又一次消灭社会主义》《列宁全集》第2G卷第197页.
(45)F.L.Baumer:《Modern European Thought》第369页.
(46)罗素:《西方哲学史》,卷下第311页.
(47)《鲁迅先生早期对哲学的贡献》,见《鲁迅思想研究资料》下册第226页。
(48)《静的文艺作品》,《闲书》第137页.
(49)J.P.Stern《A Study of Nietzsche》1979年版第44页.
(50)《世界图书》1982年第7期.
注释:
(1)(4)(5)(6)(20)《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以下简称《查》)《序言》。据Thomas Common英译本,纽约《时代从书》版,译文参照梵澄译《苏鲁支语录》,见《世界文库》第8—12卷
(2)(3)(18)(22)(23)(25)(27)(30)(34)《查》章42,章51,章34,章71,章73,章63,章63,章27,章22
(7)(17)(21)《权力意志》,章693,章286,章692《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第23页、17页、23页
(8)转引自M.A.Mügge:《Nietzsche)第75页。
(9)《西方无神论简史》中译本第113页
(10)《尼采全集》1980年德文版,第4卷第14页.
(11)澄梵译《苏鲁支语录》,《世界文库》第8卷第3495页.
(12)萧编译《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6页.
(13)刘放桐等著《现代西方哲学》第96页。
(14)见《德华标准大辞典》
(15)《尼采全集》德文版第4卷第15页.
(16)《查》,纽约时代从书英译本第28页.
(19)转引自Coplston:〈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第7卷第2分册第182页.
(24)《快乐的知识》,转引自《现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述评》14页
(26)《查》章56XXl.
(28(39)(41)(42)(43)转引自奥社也夫著《尼采学说的反动本质》第69页、152页、130页、130页、129页.
(29)(38)《尼采自传》1935年《良友文库》版第69页.
(31)《西方无神论简史》第111页.
(32)(33)转引自卡尔·耶思培著《尼采传》,台湾中华日报社中译本第116页、44页.
(35)《英国大百科全书》1958年版《尼采》条.
(36)《1888.9.14致福契士函》,《尼采传》第86页.
(37)《1888.2. 12致密特里兹函》,《尼采传》第86页.
(40)W.Durant著《TheStor70f Philosoph》第435页.
(44)《又一次消灭社会主义》《列宁全集》第2G卷第197页.
(45)F.L.Baumer:《Modern European Thought》第369页.
(46)罗素:《西方哲学史》,卷下第311页.
(47)《鲁迅先生早期对哲学的贡献》,见《鲁迅思想研究资料》下册第226页。
(48)《静的文艺作品》,《闲书》第137页.
(49)J.P.Stern《A Study of Nietzsche》1979年版第44页.
(50)《世界图书》1982年第7期.
上一篇:柏拉图的自我批判
下一篇:舍勒现象学伦理学中的“伦常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