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系统和要素”与“整体和部分”具有同一性,这是发展深化的基础:系统和要素按其直接形式来说,就是整体和部分。也就是说,系统和要素可直接表现为整体和部分;而整体和部分按其实质,按其所包含的整体联系来理解,就是系统和要素。可见,整体和部分的实质是系统和要素:因而这两对范畴在一定意义上,即在我们讨论的整体联系的意义上是同一的,是同等程度的范畴:如果没有这种同一性作为基础,系统和要素就不能深化和发展整体和部分范畴。
其二,“系统和要素”与“整体和部分”范畴具有差别性,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这就是深化和发展的重心(关键)所在,也就是一种前进性。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整体和部分范畴具有简单性、直接性,而系统和要素范畴则具有复杂性、间接性;二是整体和部分范畴具有肤浅性、有限性,而系统和要素范畴则具有深刻性、无限性:如果说整体和部分是简单的范畴,那么系统和要素则为复杂的范畴,比之整体和部分更深刻、更广泛、更具体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把整体和部分范畴具体化、科学化、深刻化了,向前发展了:第三,“系统和要素”比“整体和部分”的实践性更强:整体和部分范畴表现在实践中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全局”和“局部”的辩证法,他历来重视对全局和局部辩证法的研究,强调在一切实际工作中都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指导中国革命实践中,对整体与部分范畴的丰富和发展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都取得伟大胜利,从哲学上加以总结,正是唯物辩证法战胜形而上学的必然逻辑结果:尽管这样,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的实践性还受到一定的局限。比如,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在企业管理科学领域,它们虽有一定的适应性,但范围和程度都很小很窄。而现代系统论所提出的系统和要素则无此局限,它既能说明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所能解释的一切实践问题,又能说明它们解释不了的许多实际的纷繁复杂的现象。实践证明,系统和要素范畴比全局与局部、整体与部分范畴具有更实用的价值,它的实践性更强,适用范围更广,实际意义更大:现在,有的学者呼吁,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体系中应给整体与部分范畴以一席之地,并把它和辩证法的其他成对系列范畴(如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等)作为同等程度的基本范畴列入哲学教科书中,这是有道理的.是现代系统论给人们的重大启示。但笔者认为与其如此,倒不如把“系统和要素”这对全新的范畴写入教材,因为它更具有代表性,更具有生命力。
我们从现代系统论整体性原则的视角研究“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系统与因素”的辨证关系,当前具有三方面的实践意义和启示:
其一,要正确认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关系。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种整体利益,它是由各方面的局部利益构成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既是一种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也是一种彼此联系、互相制约、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局部利益就构不成整体利益,离开整体利益的局部利益也难以实现。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和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至关重要。利益主体虽然有整体和部分之分,但都属于人民群众,所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从根本上看是一致的。然而从深层次看,这种总体上的一致由于利益主体的多样化又表现为比较复杂的情况。也就是说在一定情况下,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之间会出现矛盾:这种情况就是局部利益主体的需要和满足这种需要的努力,同整体利益主体的需要和满足这种需要的努力相背离或者相冲突。例如,为了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国家在一部分地区实行了退耕还林的政策和措施。这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如果有的地方为了实现地方的“局部利益”而执意要毁林开荒,就会同整体利益相背离甚至相冲突。在利益主体和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下,类似这样的情况屡有发生,需要高度重视和妥善处理。对此,我们一要坚持两点论,实行统筹兼顾、照顾两头、调动两个积极性的方针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局部利益构成的。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二要坚持整体大于部分、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在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首先要以整体利益为重,不断增强全局意识,维护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维护中央的权威,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部分服从整体、局部服从全局、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坚决克服“本位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在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的今天,这个问题尤为重要。
其二,要从整体性原则出发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要求人们要把握实践对象的“总画面”、“总联系”,并在这“总联系”中把握各部分的细节,把握各部分在总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鲜明而集中地体现了系统论的这一重要原则。一是体现在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之中。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强诃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相结合,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利益格局的新变化,从整体上处理好各种类型的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二是体现在怎样发展得更好、更快的问题上: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发展得更好、更快,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全面发展,要协调发展,要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的要求,在理论上坚持将社会主义社会看成是在生产力的最终推动作用下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统一的整体性发展过程;在实践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基本要求,坚持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从而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充分体现了现代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协调发展”是在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更全面的、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态势和发展规律的总体把握、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进程的总体把握、对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黄金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特点与规律的’总体把握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指导方针上,它秉承了我们党“统筹兼顾”这条重要的执政理念和执政经验,全面回答了历史提出的新要求,继承发展了我们党“统筹兼顾”这个整体性极强的方针。“可持续发展”要求汲取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并生”的整体性思想精华,也汲取了现代西方“人类——自然界整体统一、系统和谐”的文明理念,尤其是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在实践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因而整体性也非常突出:只有把握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促进人与自然的系统和谐,才能保证社会财富源源不断地产生。科学发展观正是把握了这种统一,才强调了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可见,只有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打破形而上学的孤立性和片面性,遵循唯物辩证法的整体性思维方式,用现代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武装头脑,才能更全面地推进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