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道德的诚信精神及其现代意义(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因此,信的实质是真实无妄,是对宇宙万物真实本性的价值肯定。从伦理学上说,诚信是对道德的忠实。它追求的是道德上与善一致的真,而不是简单事实之存在。传统道德强调在人际交往中不应轻易许诺,许诺就是承担一种责任。符合道德的,应该大胆地承担责任,不符合道德的,不能随便许诺,也不应该承担违背道德的责任。因此,所说的话是否需要践行,必须以义理为标准去衡量,而不是说了就要做。不顾义理的标准,“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被孔子斥为小人行径,是“匹夫匹妇之谅”。离开道义的标准,片面强调诚信,机械地遵守言行一致的行为规范,并不符合诚信的本质,而必然导致对道德的否定,其泛滥引发为所欲为的不负责任的态度,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形成不正常的人际关系。所以,传统道德坚决反对践行不符合道德的言论,“君子宁言之不顾,不规规于非义 之信”(张载:《正蒙•有德》)。
  尽性的要求是信于义,就是对自己真实本性的忠诚,是对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职责和道德义务的高度的自觉性和一往无前的坚定性。这才是诚信的本质,才是中国传统道德诚信的精神实质。社会对处于不同地位的人有不同的道德要求。为了保证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忠实于自己的社会身份,即忠实于应该自觉承担的社会职责和道德义务,这就是以义为宗、信于义理的诚信。中国传统道德讲信,从来就是要求人们安于本分,忠于职守,积极履行社会对自己所规定的职责和义务。只有如此,才能使诚信真正成为人际交往的纽带,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当然,传统道德提出的诚信道德标准是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价值观念。但对其精神实质的揭示,则有利于我们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加深对诚信的理解,把握诚信的精神实质,真正使诚信成为我们的做人立身、行为处事之 本,化作人们的内在本质和自觉,而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规范。从总体上说,它的精神旨趣与现代精神有一定差异,不能简单地拿来取代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的诚信道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需要的诚信,应该是这二者的有机结合。
  传统的诚信属于德性主义道德,它把道德本身看作行为的目的,无论尽言、尽心还是尽性,强调的都是内在德性的外化,并视之为人的完善的根本途径,追求的是情感的契合与心灵的感应,从而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社会生活秩序的良好。现代市场经济的诚信则属于功利主义道德,它把道德看作行为的手段,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促进经济活动的规范性,追求的是经济上的功利目的。我们应该以传统诚信的优良内核充实现代诚信的内涵,将信用式的诚信道德升华为一种伦理精神,呼唤德性的回归,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伦理?文化。?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