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之道[1](6)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任意性,并且让他自己必然地穿越所有这种思想,即那只是一般性地掌握了这基本思想的思想。凭借这种必然性,思想的真理就被认识为现象学思想的真理。真理本身——为了再次重温我们的“道路”的重要阶段——也只是一个发生中的大结构的部分。
在这里我又要再次提到海德格尔,他第一个预见到了这一关联。当他说“语言言说”(die Sprache spricht)或“思想思考”(das Denken denkt)时,语言和思想被看作是一个拥有其自身之“道”(Tao)的大结构,就是说,这个大结构作为“伟大的引路者”出现,它拥有一切言说和思想的内容。老子的道虽不是唯一的,却是一种这样的东西,它也出现在倾听的人之中,在那里真正地“出现”,即趋向于那种共同情调(Zusammenstimmung),这种情调是人之中最内在的音调(Stimme)。它是人的音调,同时也是事件的音调,它只当它在其中同时作为同一者言说时才言说。[13]在这里所谈的关于现象学的内容,如果能在这个音调的范围内恰如其分地被倾听,就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1] 原文”Das Tao der Phänomenologie”, 载于《哲学年鉴》第98期,弗莱堡/慕尼黑1991(Philosophisches Jahrbuch,98, Jahrgang 1991, 1.Halbband,Freiburg/München),1-17页。——译者
[2] 见海因里希·罗姆巴赫:《现象之现象》(“Das Phänomen Phänomen”),收于《现象学研究》第9卷(1980),第7-32页。
[3] 相关内容见海因里希·罗姆巴赫:《当代意识的现象学》(Phänomenologie des gegenwrätigen Bewusstseins)弗莱堡/慕尼黑1980)283页。
[4] Konrad Lorenz,1903年生于维也纳,行为学研究者,研究人类心理学与动物心理学之间的联系。——译者
[5] Leo Frobenius,1873-1938,民俗学家和野外考察者。——译者
[6] Paideuma是希腊语词,意为“文化哲学”。在Frobenius的文化形态学中这个概念是指,在一种封闭的行为学的作用范围中、在某一扩展法则下存在的本质力量,这种本质力量支配所属的文化形式之总和,并且创造出一种文化统一性。在这个意义上,Paideuma也是“通过人成为一种构成环境的先验论”或“空间灵魂”。——译者
[7] Julius Langbehn,1851-1907,德国作家。——译者
[8] Guido v·Kaschnitz-Weinberg,1890-1958,考古学家和地中海地区史前史研究者。——译者
[9] 关于这一点更详细参看海因里希·罗姆巴赫《实体,体系,结构》(Substanz System Struktur),2卷本。(弗莱堡/慕尼黑1984第二版)。
[10] 见海因里希·罗姆巴赫《当代意识的现象学》(Phänomenologie des gegenwrätigen Bewusstseins),弗莱堡/慕尼黑1980,首要的是关于“事件感知和感知事件”(Geschehenswahrnehmung und Wahrnehmungsgeschehen)以及“现实构造”(Realkonstitution)的一章。
[11] 关于深层结构的现象学,我最初在《当代意识的现象学》(1980)中曾写到过,此后我首先是在讲座和练习课中将这种现象学的新领域发展为深层现象学;因此对于那些抄袭者,我拥有其首创权。
[12] 关于这方面内容见海因里希·罗姆巴赫《哲学的当代》(Die Gegenwart der Philosophie)(从根本上重新改写的第三版,弗莱堡/慕尼黑1988)。
[13] Hisamatsu,第一个“后现代主义者”,尽管他迄今还未认识到后现代主义者的理论,他引用了以下禅宗箴言:“鞍上无人,鞍下无马”(在1962年的一篇文章《自我-境象》(“Selbst-Bild”)中)。他对此进行了解释:“这句话是日本自古以来流传的骑术的奥秘。具体地看,这是一个明显的和无可争议的事实,即鞍上有一个人,鞍下有一匹马……而这种骑术所主张的乃是,人越是在鞍上马越是在鞍下,骑术就越差。当未被分别的二者合而为一时,骑术才可称为熟练。在人与马合一之处,就是进入一种不二性(Nicht-Zweiheit)时,……骑术才达到其本质的最深处也就是技巧的最高层次”。类似的“不二性”现象,之后他在所谓的禅的“艺术”(Künsten)中指出,“当射手、弓、箭、靶合而为一时,射箭的艺术才达到其本质的最深处。”这个“一”就是我们在这里称之为“大结构”的东西。Hisamatsu看到了与我们所见的完全相同的现象,只是他能够在某一传统的传承中、在某种单项艺术中发现它。因为它更本源地和更有影响地乃是在一切最伟大的“艺术”中,在一个民族、一种宗教、一种基本哲学历史的自我生成中发生。我们无需改变Hisamatsu的命题,为了达到大结构的现象学,我们只须扩展它并且可能还要使之略为极端化。
在这里我又要再次提到海德格尔,他第一个预见到了这一关联。当他说“语言言说”(die Sprache spricht)或“思想思考”(das Denken denkt)时,语言和思想被看作是一个拥有其自身之“道”(Tao)的大结构,就是说,这个大结构作为“伟大的引路者”出现,它拥有一切言说和思想的内容。老子的道虽不是唯一的,却是一种这样的东西,它也出现在倾听的人之中,在那里真正地“出现”,即趋向于那种共同情调(Zusammenstimmung),这种情调是人之中最内在的音调(Stimme)。它是人的音调,同时也是事件的音调,它只当它在其中同时作为同一者言说时才言说。[13]在这里所谈的关于现象学的内容,如果能在这个音调的范围内恰如其分地被倾听,就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1] 原文”Das Tao der Phänomenologie”, 载于《哲学年鉴》第98期,弗莱堡/慕尼黑1991(Philosophisches Jahrbuch,98, Jahrgang 1991, 1.Halbband,Freiburg/München),1-17页。——译者
[2] 见海因里希·罗姆巴赫:《现象之现象》(“Das Phänomen Phänomen”),收于《现象学研究》第9卷(1980),第7-32页。
[3] 相关内容见海因里希·罗姆巴赫:《当代意识的现象学》(Phänomenologie des gegenwrätigen Bewusstseins)弗莱堡/慕尼黑1980)283页。
[4] Konrad Lorenz,1903年生于维也纳,行为学研究者,研究人类心理学与动物心理学之间的联系。——译者
[5] Leo Frobenius,1873-1938,民俗学家和野外考察者。——译者
[6] Paideuma是希腊语词,意为“文化哲学”。在Frobenius的文化形态学中这个概念是指,在一种封闭的行为学的作用范围中、在某一扩展法则下存在的本质力量,这种本质力量支配所属的文化形式之总和,并且创造出一种文化统一性。在这个意义上,Paideuma也是“通过人成为一种构成环境的先验论”或“空间灵魂”。——译者
[7] Julius Langbehn,1851-1907,德国作家。——译者
[8] Guido v·Kaschnitz-Weinberg,1890-1958,考古学家和地中海地区史前史研究者。——译者
[9] 关于这一点更详细参看海因里希·罗姆巴赫《实体,体系,结构》(Substanz System Struktur),2卷本。(弗莱堡/慕尼黑1984第二版)。
[10] 见海因里希·罗姆巴赫《当代意识的现象学》(Phänomenologie des gegenwrätigen Bewusstseins),弗莱堡/慕尼黑1980,首要的是关于“事件感知和感知事件”(Geschehenswahrnehmung und Wahrnehmungsgeschehen)以及“现实构造”(Realkonstitution)的一章。
[11] 关于深层结构的现象学,我最初在《当代意识的现象学》(1980)中曾写到过,此后我首先是在讲座和练习课中将这种现象学的新领域发展为深层现象学;因此对于那些抄袭者,我拥有其首创权。
[12] 关于这方面内容见海因里希·罗姆巴赫《哲学的当代》(Die Gegenwart der Philosophie)(从根本上重新改写的第三版,弗莱堡/慕尼黑1988)。
[13] Hisamatsu,第一个“后现代主义者”,尽管他迄今还未认识到后现代主义者的理论,他引用了以下禅宗箴言:“鞍上无人,鞍下无马”(在1962年的一篇文章《自我-境象》(“Selbst-Bild”)中)。他对此进行了解释:“这句话是日本自古以来流传的骑术的奥秘。具体地看,这是一个明显的和无可争议的事实,即鞍上有一个人,鞍下有一匹马……而这种骑术所主张的乃是,人越是在鞍上马越是在鞍下,骑术就越差。当未被分别的二者合而为一时,骑术才可称为熟练。在人与马合一之处,就是进入一种不二性(Nicht-Zweiheit)时,……骑术才达到其本质的最深处也就是技巧的最高层次”。类似的“不二性”现象,之后他在所谓的禅的“艺术”(Künsten)中指出,“当射手、弓、箭、靶合而为一时,射箭的艺术才达到其本质的最深处。”这个“一”就是我们在这里称之为“大结构”的东西。Hisamatsu看到了与我们所见的完全相同的现象,只是他能够在某一传统的传承中、在某种单项艺术中发现它。因为它更本源地和更有影响地乃是在一切最伟大的“艺术”中,在一个民族、一种宗教、一种基本哲学历史的自我生成中发生。我们无需改变Hisamatsu的命题,为了达到大结构的现象学,我们只须扩展它并且可能还要使之略为极端化。
上一篇:从《齐物论》看《庄子》
下一篇:论启蒙的流亡与回归